第51章 第 51 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虽然这人说了很让人信服的话, 但是木白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劲……

“你这是上头的牙齿还是下头的?”

木白的疑惑劲还没散去,听到这句没有戳动他防备心的话,顺嘴便回答道:“上头的。”

“那就得往下头扔了。”青年笑着道。

说着,青年抬头看看四周, 面露一点迟疑:“不过这儿都是平地, 没有凹坑呢。”

木白一愣, 左右看看, 的确,如今他们所在是一个大平地。

这当然是出于安保需要啦, 非但这儿是平地,周围稍矮的灌木丛和小乔木都被先遣部队砍伐了,一眼望去可谓一马平川, 虽不至于说毫无遮蔽, 当遮蔽物基本控制在了膝盖以下的高度。

如此, 自然也不可能留有凹陷处, 没有凹地就不好丢牙齿……要不还是算了吧,之前他那么多牙齿随手就丢了, 也没见哪哪没长好啊。

木白刚生出了点放任自流的心思,就听那青年说:“这样吧, 我过会要去周围巡逻, 你要是不方便的话就给我,我去帮你找个地势低的地方扔了。”

他说得实在太随意, 反倒让木白觉得自己的警惕有些莫名其妙了,他捏着自己的牙齿转了转,还是下定不了决心。

不是木小白小家子气,牙齿同骨骼一样都是人体死亡后在这世界仅有的残留,所以, 在他生活的时代,牙齿也会带上一定的巫术寓意,不能轻易给人。

在那个巫神共存的时代,就连剪个头发都有特殊的仪式,更别说是骨头牙齿了。

他之前扔掉的时候也就算了,毕竟也没人会跑到他家门口去满地找一个小孩的乳牙,但是现在是有陌生人直接想从他这儿拿,指定性着实太强。

但是……

木白注视着青年的双眼,在对方平静的注视下缓缓将手心里的小乳牙放到了他的手心。

随后,少年垂下了眼帘,但在松开手的刹那,他又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迟疑,最后他还是决定相信自己的直觉,收回已经空空的手。

在这整个过程中,青年都微笑地注视着他,直到木白垂下手都不见丝毫不耐。

这很奇怪,对于陌生人,木白应当不会那么没有戒心,但是注视着对方的眼睛,他却是感觉心安无比。

“那麻烦你了。”踟蹰了一下后,木白还是如此说道。他一方面对于自己将牙齿交到陌生人手里觉得有些不安,另一方面又觉得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人能够成为万物之灵便是因为他们比别的动物天生多出了一感,也就是所谓的第六感。

这种脱离五感外的感知能力使得人族天生就带有一些特殊能力,只是因个体不同强弱有差,但木白觉得可能是由于自己这具身体还是幼生体的缘故,他的第六感还是挺强的。

比如他当初逃亡就是靠着这种极其微妙的感应从群山中选择了秀芒村的方向,所以这次他也准备相信自己的直觉。

之后几天依旧风平浪静,只是在进入河南地界时,大部队因为太子要审查黄河疏浚情况而停留了一段时间。

在后世的历史学有一句老话,叫做“中华民族的治国史就是黄河的治理史”。还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华民族天性中带着的关于统一、协作的信念和文化就是因为长期和黄河搏斗带来的影响。

因为只有团结,只有统一,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去束缚住这条华夏大地的母亲河,让她保持温柔慈爱的模样,而不要总是家暴自己的孩子。

几乎每个朝代都留下了和黄河搏斗的记录,大明也不例外。

虽然建国也才十五年,但因黄河发生的大灾小灾已经有不下十次,年轻的大明王朝几乎每年都要在救助灾民一事上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或许有人要问,既是如此不如干脆整治黄河得了,但这就又牵扯到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元王朝灭亡的□□正是因为黄河的治理。

元顺帝时期,黄河多次决堤,在元丞相脱脱为代表的大部分蒙古王公贵族的支持以及大部分汉臣反对无效的情况下,顺帝下令治理黄河。

或许有人会奇怪,治理黄河明明是好事,而且黄河流域是汉人主要的聚集地,为何反而是汉臣提出反对?

因为在元政-府工作的那部分汉臣太了解元政-府官僚机构的劣根性了,那无可救药的贪婪如果放到河道治理上,极有可能成为压在本就足够艰苦的当地百姓们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事实也的确如此,顺帝发下的治理经费到了当地官员手中百不存一,而当地官员为了完成任务,也为了中饱私囊,只有更加狠厉地压迫民众。

原本一家只需要出一个役夫,变成了全家都得出动,老幼妇孺若想要避免徭役,那就只有交钱,没有钱就只能出力。

而更糟糕的是,按照规定,役夫在服役时候的口粮是官方提供的,但采买粮食的资金已经不剩多少,如此便只能给别的地区增加税负,亦或者是罗织罪名从百姓家中掠夺。

于是,一个叫韩山童的人在疏通河道时挖出了一个独眼的石人,伴随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间谚语,全国响应的红巾军农民大起义由此展开。

十七年后,一个叫朱重八的农民带领一干饱受元王朝治理黄河所带来负面影响的农民一起推翻了元王朝。

别看时间似乎用了挺久,实际上元王朝整治黄河的时间不到一年,而距离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两代人的时间。

但这份苦痛仍然未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甚至于如今的朝堂上都有不少臣工闻黄河而色变,他们都是那段历史的受害者。

加上元王朝虽然压榨民力,但当时贾鲁所主持施工治理的黄河工程确实有效,所以,大明的皇帝只是每年对黄河进行例行的维护,不敢大发民力。

太子朱标此次前来便是来视察黄河水文情况以及疏浚工作的,但很遗憾,河南布政使司布政使王舆宗一月前因主持疏浚工作过于劳累过世了,此次工作汇报只能由副使邢浩顶上。

邢浩是以儒士身份获得官职的一名官员,官方说法是叫儒士授,这是洪武帝因为嫌弃科举考试选择出的人才没有实干暂停科举后的一种举荐方法。

和西汉时候的“举孝廉”类似,儒士授是由当地基层官员或者是民众推举儒生或者是有大名望者入朝为官的一种手段,入门门槛很低,有些小地方甚至是只要识字就行。

国家任用这些人也并不是看重对方的治国实力,实在是元末明初时国家的文盲概率太高,甚至有不少功臣良将都是文盲,偏偏在分封天下的时候,大明有不少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兵士都被派到地方做官。

这些人或许管理地方不难,毕竟建国之初举国凋敝,有时候一个县城也不过才百来多人,管理起来并不比带兵复杂多少,但是写公文什么的可就要了卿命了。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能给这些不识字的官员再招聘一批儒生打辅助。

除了可以帮忙写公文外,这种方法招聘来的儒生一般名声不错,而且在当地也比较有名望,所以,官员在抵达地方开展工作的时候也能比较顺利。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