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当年,老人的父亲是个铁路道口的守护员。一天半夜,老人突然背回一个姑娘,说是看见她要卧轨自杀,给救下来的。

姑娘长的很漂亮,身体很弱,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东西了,在昏睡了两天后才醒了过来。

从她断断续续的述说中一家人才知道,姑娘的父母被红卫兵给打死了,姑娘也被赶出了家门,走投无路才要自杀。

那个混乱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有,每天都在发生,人们已经疯狂了。夫妻之情没有了,父子之义颠倒了,人们狂热的要砸烂一切,包括道德。

听着姑娘的述说,老人感动了。在后来的日子里,老两口细心的照料姑娘,并通过熟人帮忙给姑娘落下了户口,取名叫李青竹。

上山下乡开始了,按政策规定,每家有学生的都要下乡,身边只能留一个。当时老人比姑娘大三岁,两人中必须有一个要下乡。一家人背地里商量,考虑到姑娘是个女孩,知道她还有个生母在国外,将来要是回来找,不好交代,就决定让老人下乡,留姑娘在家。

当一家人把事情告诉姑娘时,姑娘没有说任何话。可是十天后,姑娘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信里写道:感谢你们一家三口的救命之恩,我只有这样做,才能报答你们。我走了,哥哥可以留下来了,我和大家一样去云南支边了。等我在那儿干好了,一定回来看你们。一定好好孝顺你们。哥哥要孝敬两位老人,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两位父母,能得到他们的爱。我的父母没有了,亲妈妈在国外也不知道是否活着,我一个人到哪儿都可以,希望哥哥能珍惜这个家。有家多好啊!

姑娘走后,老两口痛苦了很长时间。一年后,老人也被赶下了乡,直到他父亲提出提前退休让儿子顶替,老人才从大西北回来,到铁路上了班。

退休后,老人家曾去云南找过姑娘,但是听人说那批知青被调到越南去打仗了。老人失望的回到家中,整天的看着那张四口人照的唯一的一张相片发呆。

七四年的冬天,老人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病重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着相片说不出话来。老人知道他是挂念那位姑娘,就答应他一定想办法找到她并照顾好她。

老人的父亲怀着遗憾走了,三年后,母亲也去找老伴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老人也曾找过,但都失望了。现在,就连老人的外孙女都知道,有个姑姥姥在云南,等她长大了要找到她!

在老人的讲述过程中,在场的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大家被这人世间的真情所打动。

老人从挂在床头的一个古老的、磨的发亮的皮工具包里拿出一张包裹在红布里的照片递给我们。照片上,两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前面,身后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那个女孩就是小娜的妈妈---叶童,一点也不错。

看到照片,小娜再也忍不住,扑到老人的怀里边哭着,边叫着:“舅舅,舅舅。”

我含着眼泪劝慰着他们,许久大家才算平静下来。

我和余斌商量决定,中午要在北京饭店招待老人一家。由余斌出面给老人的女儿、女婿和孩子请了假,拉上他们一家五口直奔饭店而去。

这桌饭菜我花了将近三万元,老人听说后直埋怨我。他说,他在北京一辈子了,第一次在北京饭店吃饭就花了这么多,真是太浪费了。

我笑着安慰他,让他好好保重身体,以后的好日子还多着哪。老人听了遗憾的说:“可惜我那苦命的妹妹不在了,我对不住她啊!是她替我去的云南,我这一辈子都心里愧的慌!”

我看到老人又伤心了,就赶忙把话岔开。我告诉老人,明天我要请他们一家人去北京的各个景点游玩,老人说怕耽误我们的工作,还浪费钱。

我说:“我这次来,就是要找到您,并陪您老好好享受享受的。”老人听了直摇头。

当晚,我把老人一家安置在我住的宾馆,并和余斌商量明天旅游的事情。

一连五天,我们陪老人一家游历了故宫、香山、八达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名胜,老人十分高兴。

在承德回来的路上,我接到了妈妈的电话,在询问我们事情办的怎样后,她告诉我,家里出了大事,让我马上回来。

我估计事情一定很严重,要不然妈妈是不会给我打电话的,我心里很着急。

回到宾馆,我把余斌请到房间,把我要赶回去的消息告诉他,没想到他说他也有事要到我们城市去一趟,正好一起走。

晚饭时,我把要走的事跟老人说了,请他原谅没有陪他玩个痛快。老人十分着急的说:“家里有事就赶快回去,我们吃完饭就回家,不能耽搁你们的大事。”

临走时,我把一个已经存好三十万元钱的存折递给老人,告诉他这是我们的心意,请他老人家务必收下,老人再三推辞,最终还是硬被我们劝止了。

看着远去的汽车,我心里祝福他们:愿天下善良的人们一生平安、幸福!

送走老人,我们一行四人直奔机场,准备乘坐最晚一班客机回家。

机场上还是那样人员稀少。在等待余斌办理机票时,我和肖兵通了电话,从他的口中我知道了家里确实发生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情----老主任的老伴被病人感染上了“**”,三个小时前,已经接到病危通知。

听到这消息,我忽然感到一阵头昏目眩,眼前一黑,瘫坐在地上。

小娜和贡女慌忙的把我扶起来,她们不断地的抚摩我的胸口,好一会儿我才缓过气来。

天啊!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要遭遇不幸?

究竟还有没有天良?!

[笔下文学Www.bxwx.net]

当年,老人的父亲是个铁路道口的守护员。一天半夜,老人突然背回一个姑娘,说是看见她要卧轨自杀,给救下来的。

姑娘长的很漂亮,身体很弱,可能是很长时间没有吃过东西了,在昏睡了两天后才醒了过来。

从她断断续续的述说中一家人才知道,姑娘的父母被红卫兵给打死了,姑娘也被赶出了家门,走投无路才要自杀。

那个混乱的年代,这样的事情到处都有,每天都在发生,人们已经疯狂了。夫妻之情没有了,父子之义颠倒了,人们狂热的要砸烂一切,包括道德。

听着姑娘的述说,老人感动了。在后来的日子里,老两口细心的照料姑娘,并通过熟人帮忙给姑娘落下了户口,取名叫李青竹。

上山下乡开始了,按政策规定,每家有学生的都要下乡,身边只能留一个。当时老人比姑娘大三岁,两人中必须有一个要下乡。一家人背地里商量,考虑到姑娘是个女孩,知道她还有个生母在国外,将来要是回来找,不好交代,就决定让老人下乡,留姑娘在家。

当一家人把事情告诉姑娘时,姑娘没有说任何话。可是十天后,姑娘不见了,只留下一封信。信里写道:感谢你们一家三口的救命之恩,我只有这样做,才能报答你们。我走了,哥哥可以留下来了,我和大家一样去云南支边了。等我在那儿干好了,一定回来看你们。一定好好孝顺你们。哥哥要孝敬两位老人,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两位父母,能得到他们的爱。我的父母没有了,亲妈妈在国外也不知道是否活着,我一个人到哪儿都可以,希望哥哥能珍惜这个家。有家多好啊!

姑娘走后,老两口痛苦了很长时间。一年后,老人也被赶下了乡,直到他父亲提出提前退休让儿子顶替,老人才从大西北回来,到铁路上了班。

退休后,老人家曾去云南找过姑娘,但是听人说那批知青被调到越南去打仗了。老人失望的回到家中,整天的看着那张四口人照的唯一的一张相片发呆。

七四年的冬天,老人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病重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着相片说不出话来。老人知道他是挂念那位姑娘,就答应他一定想办法找到她并照顾好她。

老人的父亲怀着遗憾走了,三年后,母亲也去找老伴去了。在以后的日子里,老人也曾找过,但都失望了。现在,就连老人的外孙女都知道,有个姑姥姥在云南,等她长大了要找到她!

在老人的讲述过程中,在场的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大家被这人世间的真情所打动。

老人从挂在床头的一个古老的、磨的发亮的皮工具包里拿出一张包裹在红布里的照片递给我们。照片上,两位慈祥的老人坐在前面,身后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那个女孩就是小娜的妈妈---叶童,一点也不错。

看到照片,小娜再也忍不住,扑到老人的怀里边哭着,边叫着:“舅舅,舅舅。”

我含着眼泪劝慰着他们,许久大家才算平静下来。

我和余斌商量决定,中午要在北京饭店招待老人一家。由余斌出面给老人的女儿、女婿和孩子请了假,拉上他们一家五口直奔饭店而去。

这桌饭菜我花了将近三万元,老人听说后直埋怨我。他说,他在北京一辈子了,第一次在北京饭店吃饭就花了这么多,真是太浪费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