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个月后,郑丙春和袁小秋从街道办事处领了结婚证,闪电式的结婚了。

他们给人们的印象就好象是刚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婚了,也太快了点,让人无法理解。尤其是二者身份差别的悬殊,袁小秋似乎成了一个“图利者”,更容易遭人非议。

诸如,“现在社会上的女孩子,也太厉害了!”“这男孩子的博士生不是白念了?”“说不说是呢?都念傻了,这男孩子!”等等。

他们的积极的语言状态不被注意。在人们的观念中,两个人在语言上的情同意和、志同道合似乎不算什么,诗情画意什么的,这东西根本就当不了饭吃,而身份、地位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才是衡量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在这之前,郑丙春陪同袁小秋回到济南,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运到了淄博的新家——它们刚刚租来的一套两居室的楼房。

袁小秋的老板和同事们,对她恋恋不舍,祝福他们,说他们结婚的那天,一定去淄博吃喜酒。

郑丙春和袁小秋笑呵呵的说好啊!欢迎!

办喜事儿的那天,双方父母来了,袁小秋的一些小姐妹小兄弟们来了,郑丙春的导师,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也来了一些。

在一家中型饭店举行了一个简易的结婚典礼,请了婚庆公司,男主持人主持的特别精彩,场面效果特别的好。

请婚庆公司是袁小秋的意见,但更是郑丙春的意见。他俩就是倾自己所有也要请婚庆公司。因为什么?因为汉语。婚礼主持人的汉语表演,声音的抑扬顿挫,飞流直下,意境的优美含蓄,诗情画意,简直是汉语的圣诞节一样,汉语的盛大节日一样。汉语表达的集大成式的优点,几乎都能在这里毫不费力的找到。

袁小秋和郑丙春参加过别人的婚礼,都看过听过,简直令他们着迷、陶醉,百听不厌,比吃喜酒喜宴喜糖还要不知道珍贵多少倍。

别人的婚礼上是如此,那么自己的婚礼不留下祖国语言的盛大记忆——似水年华的追忆,那简直如同渎职一样,不可饶恕。而且,正因为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在他们心灵和生活中的出现,使他们更在意这样精彩的汉语表达,而且就是自己的婚礼场面,岂能让汉语的精彩记忆缺席?

他们的婚礼外观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宗教形式,文化的差异而已。但是,突出的语言的声音和意境让人对汉语更为留恋。对她俩来说,所有的形式都无所谓,只要有主持人诗情画意、激情飞跃的汉语表达这个形式,就足够了。只要有这个天籁般的形式,婚礼就是完美无缺的了。真的,真的是这样。

他们是让汉语本身成为了宗教一样的东西,对人心灵的依赖和抚慰来说,只有这个了——对郑丙春和袁小秋来说,只有汉语而且也只有汉语,汉语包容了他们的一切,包括世界、人生与爱情等等,此时最能抚慰他们渴求什么的心灵,带来宗教一般的洗礼和享受了。

因此,这不是主持人——小伙子们的个人魅力,当然其实也是他们的个人的魅力,嘴皮子嗓子眼都厉害,表情也如同起伏的山脉,地图一样大好河山可以欣赏,而是汉语本身的魅力啊!当然别的语言例如拼音文字也有这样的声音的魅力,但袁小秋和郑丙春更容易接受汉语的魅力。

然后简单的摆了几桌,收到的礼钱还远远不够婚宴的花费。

袁小秋把自己所有的私房钱,七八年就攒了一万来块钱,这对她来说这点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还得说她会精打细算会筹划,全拿出来了,买了必备的家具厨具等,这些都是必须的。

再就是用在婚礼上的支出。

虽然力不从心,但结婚,人生可能就这一回儿,再穷也得装装面子,这就是中国女人男人结婚时的心理。

郑丙春本想朝他的哥们儿借钱办置这些,但袁小秋说只要咱俩能自理,就是简单点,咱俩的心也坦然多了,就不必给别人添麻烦。

郑丙春很感动袁小秋的大度,一再表示以后会补偿她。

但袁小秋很生气他这个说法,“你真见外,咱俩谁分谁啊?你讲话了,这就是我们所应该具有的真诚的语言表达。”

袁小秋很清楚,她和郑丙春的婚姻亦早不宜迟,既然是选定了的有价值的事情,双方都觉得无法也不愿意放弃对方,那当然亦早不宜迟了,否则,就是再美丽在正当的事情,也可能会夜长梦多。

这是无情而有规律的辩证法,袁小秋当然担心稍微不当就给辩证过去,她很清楚自己并不乐观的处境——与郑丙春身边的知识女士、城市女士们相比。

面对着人生中命运突如而来的抽象之美,面对着美好的未来生活的前景,面对着可心的能说会道的恋人——终生的伴侣,还有一个面对,面对着台和自己一样喜欢把汉语情感当作最美妙的汉语动能的中国人,可以结束自己漂泊不定,备受欺凌挤压的打工族的处境,她这个柔弱的具体对如此美丽的抽象不动心,那是不可能的。要是说自己不动心,那也是自欺欺人的。

人的本性就是向往着各种美好,既向往着物质、财富的美好,也向往着精神、道德上的美好。这二者,袁小秋觉得自己都是真心的向往。

袁小秋最后以真实的面目浮出水面,这让郑丙春的同学好友们很是不解,尤其是女孩子们恨死了郑丙春,包括胡小姐,其他暗恋他的师姐师妹们,以前谈过恋爱的女孩儿,有他追的,也有女孩子追他的,她们背地里议论纷纷的。

“我们还赶不上一个唱歌、跳舞的,真气人!”

“这个女孩儿来路不明,谁知道她是干什么的?郑丙春也敢往回领。”

“这个臭小子真是傻到家了,给他两句甜言蜜语,他就不知道东西南北了。”

“当心他被传染性病。”

“那才好呢,他活该,这个女子说不定睡过了多少男人呢!”

“现在社会上,像她这种女孩子,不跟有权势的男人睡不解决问题啊!”

“有些女子自己不要脸,男人不理她,还主动往男人身上贴呢!”

“我那天在校园里,看到这个女孩儿了,郑丙春和她一起走,有说有笑的,那眼神,一勾一勾的,真能把男人的魂儿给勾走了。”

“这小子太蔑视知识,蔑视知识女性啊!”

“别说论知识,就是论长相,论肤色,我们哪一个不比她强?”

在这些与郑丙春有关系的女孩儿看来,袁小秋长的很一般,除了身材苗条,个高一点,就是她长发飘飘也遮掩不住她脸蛋性质的一般。她们坚信,如果郑丙春非要认为袁小秋漂亮,说好听了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说不好听了,那他是被这个该死的小妖精释放的**药给迷瞎了他的眼儿,使他看不出美丑来。

郑丙春的选择,在这些女孩儿看来,无疑他是在制造他不可救药的人生悲剧:走着瞧好了,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人,能过得了一时半时的日子,绝不可能过一辈子的。你郑丙春到离婚那一天,才想起我们的优秀,我们的好来,那就晚了,太晚了。

于是在喜宴上,当郑丙春带着袁小秋给各位女同学们敬酒时,袁小秋的处境顿时尖锐起来,于无声息之间,就好象由春天步入了冬天一般,女孩子们的脸色不但十分难看,就像被挂上了一个一个的油瓶。

而且,她们好像是商量好了,不约而同的给袁小秋制造一个个麻烦。问她难以回答的问题,但袁小秋都笑呵呵的回答出来了,知识丰富和幽默风趣,一点都不比这些自称知识女性的女子差。

这让站在一旁替老婆担心的郑丙春心底暗暗得意:你们加起来也不顶我老婆一个人。然后,这些女孩儿轮番让袁小秋喝酒,不喝不能走人,郑丙春代喝不行,喝到最后,袁小秋真的有些支持不住了,脚底下就像是踩在了棉花上。

但袁小秋的风光,让袁小秋的难兄难弟难姐难妹们很是羡慕,简直是太羡慕她了,而且一致认为郑丙春这个东北男人就是好,豪爽,仗义,心中永远装有一股正义豪情,侠肝义胆,不低眼看人。

袁小秋有一次跟郑丙春说,“我讨厌东北男人群体斗殴时的粗野和粗暴,讨厌他们的街头素质低下的表现,但是我喜欢甚至是极为欣赏东北男人特别是黑龙江男人单个时候的风格,对家人对老婆都是绝对的温情体贴,特别具有男人气概,特别让服弱小的女人,让人感觉到男人的真正魅力就在东北男人的家里。例如你就是这样,这是我和交往的一个地域上的不是理由的理由。不像有些省份的部分男人,斤斤计较得没完没了。”

郑丙春笑嘻嘻的,“我喜欢山东女孩儿的温柔,懂事儿胜过喜欢她们的漂亮、迷人,这是山东女孩儿的美丽的心灵语言。”

一个月后,郑丙春和袁小秋从街道办事处领了结婚证,闪电式的结婚了。

他们给人们的印象就好象是刚相处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婚了,也太快了点,让人无法理解。尤其是二者身份差别的悬殊,袁小秋似乎成了一个“图利者”,更容易遭人非议。

诸如,“现在社会上的女孩子,也太厉害了!”“这男孩子的博士生不是白念了?”“说不说是呢?都念傻了,这男孩子!”等等。

他们的积极的语言状态不被注意。在人们的观念中,两个人在语言上的情同意和、志同道合似乎不算什么,诗情画意什么的,这东西根本就当不了饭吃,而身份、地位才是货真价实的东西,才是衡量的主要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

在这之前,郑丙春陪同袁小秋回到济南,把她所有的东西都运到了淄博的新家——它们刚刚租来的一套两居室的楼房。

袁小秋的老板和同事们,对她恋恋不舍,祝福他们,说他们结婚的那天,一定去淄博吃喜酒。

郑丙春和袁小秋笑呵呵的说好啊!欢迎!

办喜事儿的那天,双方父母来了,袁小秋的一些小姐妹小兄弟们来了,郑丙春的导师,师兄师弟师姐师妹也来了一些。

在一家中型饭店举行了一个简易的结婚典礼,请了婚庆公司,男主持人主持的特别精彩,场面效果特别的好。

请婚庆公司是袁小秋的意见,但更是郑丙春的意见。他俩就是倾自己所有也要请婚庆公司。因为什么?因为汉语。婚礼主持人的汉语表演,声音的抑扬顿挫,飞流直下,意境的优美含蓄,诗情画意,简直是汉语的圣诞节一样,汉语的盛大节日一样。汉语表达的集大成式的优点,几乎都能在这里毫不费力的找到。

袁小秋和郑丙春参加过别人的婚礼,都看过听过,简直令他们着迷、陶醉,百听不厌,比吃喜酒喜宴喜糖还要不知道珍贵多少倍。

别人的婚礼上是如此,那么自己的婚礼不留下祖国语言的盛大记忆——似水年华的追忆,那简直如同渎职一样,不可饶恕。而且,正因为汉语作为语言的一种,汉语情感和汉语动能在他们心灵和生活中的出现,使他们更在意这样精彩的汉语表达,而且就是自己的婚礼场面,岂能让汉语的精彩记忆缺席?

他们的婚礼外观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宗教形式,文化的差异而已。但是,突出的语言的声音和意境让人对汉语更为留恋。对她俩来说,所有的形式都无所谓,只要有主持人诗情画意、激情飞跃的汉语表达这个形式,就足够了。只要有这个天籁般的形式,婚礼就是完美无缺的了。真的,真的是这样。

他们是让汉语本身成为了宗教一样的东西,对人心灵的依赖和抚慰来说,只有这个了——对郑丙春和袁小秋来说,只有汉语而且也只有汉语,汉语包容了他们的一切,包括世界、人生与爱情等等,此时最能抚慰他们渴求什么的心灵,带来宗教一般的洗礼和享受了。

因此,这不是主持人——小伙子们的个人魅力,当然其实也是他们的个人的魅力,嘴皮子嗓子眼都厉害,表情也如同起伏的山脉,地图一样大好河山可以欣赏,而是汉语本身的魅力啊!当然别的语言例如拼音文字也有这样的声音的魅力,但袁小秋和郑丙春更容易接受汉语的魅力。

然后简单的摆了几桌,收到的礼钱还远远不够婚宴的花费。

袁小秋把自己所有的私房钱,七八年就攒了一万来块钱,这对她来说这点钱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还得说她会精打细算会筹划,全拿出来了,买了必备的家具厨具等,这些都是必须的。

再就是用在婚礼上的支出。

虽然力不从心,但结婚,人生可能就这一回儿,再穷也得装装面子,这就是中国女人男人结婚时的心理。

郑丙春本想朝他的哥们儿借钱办置这些,但袁小秋说只要咱俩能自理,就是简单点,咱俩的心也坦然多了,就不必给别人添麻烦。

郑丙春很感动袁小秋的大度,一再表示以后会补偿她。

但袁小秋很生气他这个说法,“你真见外,咱俩谁分谁啊?你讲话了,这就是我们所应该具有的真诚的语言表达。”

袁小秋很清楚,她和郑丙春的婚姻亦早不宜迟,既然是选定了的有价值的事情,双方都觉得无法也不愿意放弃对方,那当然亦早不宜迟了,否则,就是再美丽在正当的事情,也可能会夜长梦多。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