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倔强人生――回到起点不言败(3)(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9月8日,带着满脸红光我来到地区“中学教师培训班”,再次当起学生,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乐趣。每天夹着书本轻轻松松地走进教室,除掉自己的用功,无需替别人负有责任。课堂上老先生的提问虽够人紧张,但这种紧张是自己早就熟悉的。而且摔掉工作担子,不再“点燃腊烛”,而是“添加原料”,还感到有点“天天向上”。学校当局就不大管理我们,我们便是独立的自己,可以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去行事。学员们又都在相互尊重,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一种彬彬有礼的绅士生活。我大概更适于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不感到孤单,课余时间常跟大家一起谈笑,跟女学员逗趣,找教师讨论问题,到学校领导家里做客,显得萧洒豁达,不亢不卑。这里没有要做人主的人,自身也感到一股旺兴的气息,不再有烦恼的时候,心平气和,时光就显得艳丽无比,日子也过得满舒心。

这期间有一位出远门的朋友,特地赶到“中教班”找我,希望能陪他去泉州开元寺走走。大概开元寺作为闽南有名的古迹,一向是这里离乡背井的游子,思恋故土的所在。我刚好也想去看看,不够是怀着不同的情感去的。

久违的愿望一旦实现,有时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恰恰是失望。朋友涵养有素,不露声色。但从他的沉默中,我已知道他的感受。那时的开元寺既不是往日香火缭绕,诵经不绝,信徒进进出出的佛教场所。也不是熙熙嚷嚷、游客成群的古迹胜地。眼前是一片萧条寂静,大堂上赫然贴着封条,佛像仍在“关禁闭”,正如开元寺曾历经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带来的灾难一样,大小佛像也如芸芸众生总有劫数厄运。再看四周,花草还没有长盛,不见有管理的痕迹,草地上到处散落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带有“古”的标志的石块。两三个来往的行人象在参观遭遇火灾的院落,除了惋惜,别无兴趣。只在进门处还有两位信徒在焚香跪拜,大约在安慰神明不必伤心发愁,要看到来日方长。

几年前这里曾辟为商场,名曰“古为今用”。这时商店已经搬走,为开店铺搭盖起来的场地也在拆除,开始要从“文革”“破四旧”的废墟中去“复古”。“保护文物”是解放初就提出来,并树了碑,刻上国务院的通令。想不到“文革”一来,需要“破旧”,正好“有的放矢”,显示“革命的威力”。待到过后,有人出来说话,又要“复古”。听说上面拨出一笔可观的钱,用来整修寺庙,用新的装饰使旧物复活。正门屋顶上两只斗珠的蟠龙已经雕塑完成,完全是二十世纪的产物,唯龙的形象,还显示“古”的味道、风采而已。(待续)

[..]

9月8日,带着满脸红光我来到地区“中学教师培训班”,再次当起学生,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乐趣。每天夹着书本轻轻松松地走进教室,除掉自己的用功,无需替别人负有责任。课堂上老先生的提问虽够人紧张,但这种紧张是自己早就熟悉的。而且摔掉工作担子,不再“点燃腊烛”,而是“添加原料”,还感到有点“天天向上”。学校当局就不大管理我们,我们便是独立的自己,可以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去行事。学员们又都在相互尊重,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一种彬彬有礼的绅士生活。我大概更适于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不感到孤单,课余时间常跟大家一起谈笑,跟女学员逗趣,找教师讨论问题,到学校领导家里做客,显得萧洒豁达,不亢不卑。这里没有要做人主的人,自身也感到一股旺兴的气息,不再有烦恼的时候,心平气和,时光就显得艳丽无比,日子也过得满舒心。

这期间有一位出远门的朋友,特地赶到“中教班”找我,希望能陪他去泉州开元寺走走。大概开元寺作为闽南有名的古迹,一向是这里离乡背井的游子,思恋故土的所在。我刚好也想去看看,不够是怀着不同的情感去的。

久违的愿望一旦实现,有时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恰恰是失望。朋友涵养有素,不露声色。但从他的沉默中,我已知道他的感受。那时的开元寺既不是往日香火缭绕,诵经不绝,信徒进进出出的佛教场所。也不是熙熙嚷嚷、游客成群的古迹胜地。眼前是一片萧条寂静,大堂上赫然贴着封条,佛像仍在“关禁闭”,正如开元寺曾历经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带来的灾难一样,大小佛像也如芸芸众生总有劫数厄运。再看四周,花草还没有长盛,不见有管理的痕迹,草地上到处散落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带有“古”的标志的石块。两三个来往的行人象在参观遭遇火灾的院落,除了惋惜,别无兴趣。只在进门处还有两位信徒在焚香跪拜,大约在安慰神明不必伤心发愁,要看到来日方长。

几年前这里曾辟为商场,名曰“古为今用”。这时商店已经搬走,为开店铺搭盖起来的场地也在拆除,开始要从“文革”“破四旧”的废墟中去“复古”。“保护文物”是解放初就提出来,并树了碑,刻上国务院的通令。想不到“文革”一来,需要“破旧”,正好“有的放矢”,显示“革命的威力”。待到过后,有人出来说话,又要“复古”。听说上面拨出一笔可观的钱,用来整修寺庙,用新的装饰使旧物复活。正门屋顶上两只斗珠的蟠龙已经雕塑完成,完全是二十世纪的产物,唯龙的形象,还显示“古”的味道、风采而已。(待续)

[..]

9月8日,带着满脸红光我来到地区“中学教师培训班”,再次当起学生,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乐趣。每天夹着书本轻轻松松地走进教室,除掉自己的用功,无需替别人负有责任。课堂上老先生的提问虽够人紧张,但这种紧张是自己早就熟悉的。而且摔掉工作担子,不再“点燃腊烛”,而是“添加原料”,还感到有点“天天向上”。学校当局就不大管理我们,我们便是独立的自己,可以按各自的兴趣爱好去行事。学员们又都在相互尊重,彼此保持一定的距离,过一种彬彬有礼的绅士生活。我大概更适于生存在这样的环境里,再不感到孤单,课余时间常跟大家一起谈笑,跟女学员逗趣,找教师讨论问题,到学校领导家里做客,显得萧洒豁达,不亢不卑。这里没有要做人主的人,自身也感到一股旺兴的气息,不再有烦恼的时候,心平气和,时光就显得艳丽无比,日子也过得满舒心。

这期间有一位出远门的朋友,特地赶到“中教班”找我,希望能陪他去泉州开元寺走走。大概开元寺作为闽南有名的古迹,一向是这里离乡背井的游子,思恋故土的所在。我刚好也想去看看,不够是怀着不同的情感去的。

久违的愿望一旦实现,有时带来的不是满足,而恰恰是失望。朋友涵养有素,不露声色。但从他的沉默中,我已知道他的感受。那时的开元寺既不是往日香火缭绕,诵经不绝,信徒进进出出的佛教场所。也不是熙熙嚷嚷、游客成群的古迹胜地。眼前是一片萧条寂静,大堂上赫然贴着封条,佛像仍在“关禁闭”,正如开元寺曾历经改朝换代,兵荒马乱带来的灾难一样,大小佛像也如芸芸众生总有劫数厄运。再看四周,花草还没有长盛,不见有管理的痕迹,草地上到处散落着从各地收集来的带有“古”的标志的石块。两三个来往的行人象在参观遭遇火灾的院落,除了惋惜,别无兴趣。只在进门处还有两位信徒在焚香跪拜,大约在安慰神明不必伤心发愁,要看到来日方长。

几年前这里曾辟为商场,名曰“古为今用”。这时商店已经搬走,为开店铺搭盖起来的场地也在拆除,开始要从“文革”“破四旧”的废墟中去“复古”。“保护文物”是解放初就提出来,并树了碑,刻上国务院的通令。想不到“文革”一来,需要“破旧”,正好“有的放矢”,显示“革命的威力”。待到过后,有人出来说话,又要“复古”。听说上面拨出一笔可观的钱,用来整修寺庙,用新的装饰使旧物复活。正门屋顶上两只斗珠的蟠龙已经雕塑完成,完全是二十世纪的产物,唯龙的形象,还显示“古”的味道、风采而已。(待续)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