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创作人生――在忧患中诞生(5)(1 / 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套在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枷锁终于脱落。人们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觉,重新获得适于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状况此时也大有起色,这正是开创事业的大好时机。我立即从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记本——重新请出来。

当那些“反革命”摆在我的桌上,我顿时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喜悦,象一个守财奴望着金灿灿的元宝,激动不已。可惜这次“隐藏”的时间太久,日记本已经潮湿发霉,上面有些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虫严重咬伤,本子散了架,成为一堆堆纸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这里面有记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评击,但要想从中理出个头绪,选取有意义的东西整理归类,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说当初记日记不是创作,那时的整理却经历着创作的艰辛,比重新构思去写一部小说还费事。

有时,我会感到十分遥远,一位朋友曾劝告说:“现在已经不是搞文学创作的年龄了。再说,我们的制度还不允许发表有损领导者利益的文章。”年龄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来弥补。至于能不能发表,确实是个打击,但那时考虑这样的问题为时过早,我倘不知道要写的文章是啥样。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风格,只要它是独特的,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我就不必为何时发表而操心了。

问题是怎么个写法,我的日记似乎都没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我记下它们的时候,也未曾想过要为一个主题服务。而是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很多就多写一点,一时想不出就三言两语了事。1968年虽整理过一次,也仅仅是按时间顺序,选择一些较有意义的事排列下来,这算不得创作。我也考虑过几个题目,如“理想与现实”,“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杂感”,“个人奋斗”等等,我的日记里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可是我怕力不从心,做不好这种需要精雕细刻的工作,我还是希望停留在日记这种体裁上。

我翻阅了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及《马上支日记》等几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创作和发表他的日记。鲁迅说,“写日记的人成了名人,死后便有人把他的日记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为他没有‘摆空架子’,有着‘真面目’,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记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畏人知的’,虽然不象日记的正派,却不妨‘模仿着试试’。”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将来也绝不会是。如果想发表“正宗嫡派”的日记,恐怕不会“有人愿意把它印出。”若说是以日记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蓝本,以日记为载体,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诉人们。我所以要写,不是希望别人都象我这样。我仅仅想提供生活中无数模特儿的一个,让人们品评议论,能从中找到一点值得参考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后来我想,只能用剪辑一部记录片的手法,把历来的日记裁剪移接,使之成为有主题,有系列的文章。(待续)

[..]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套在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枷锁终于脱落。人们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觉,重新获得适于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状况此时也大有起色,这正是开创事业的大好时机。我立即从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记本——重新请出来。

当那些“反革命”摆在我的桌上,我顿时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喜悦,象一个守财奴望着金灿灿的元宝,激动不已。可惜这次“隐藏”的时间太久,日记本已经潮湿发霉,上面有些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虫严重咬伤,本子散了架,成为一堆堆纸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这里面有记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评击,但要想从中理出个头绪,选取有意义的东西整理归类,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说当初记日记不是创作,那时的整理却经历着创作的艰辛,比重新构思去写一部小说还费事。

有时,我会感到十分遥远,一位朋友曾劝告说:“现在已经不是搞文学创作的年龄了。再说,我们的制度还不允许发表有损领导者利益的文章。”年龄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来弥补。至于能不能发表,确实是个打击,但那时考虑这样的问题为时过早,我倘不知道要写的文章是啥样。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风格,只要它是独特的,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我就不必为何时发表而操心了。

问题是怎么个写法,我的日记似乎都没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我记下它们的时候,也未曾想过要为一个主题服务。而是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很多就多写一点,一时想不出就三言两语了事。1968年虽整理过一次,也仅仅是按时间顺序,选择一些较有意义的事排列下来,这算不得创作。我也考虑过几个题目,如“理想与现实”,“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杂感”,“个人奋斗”等等,我的日记里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可是我怕力不从心,做不好这种需要精雕细刻的工作,我还是希望停留在日记这种体裁上。

我翻阅了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及《马上支日记》等几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创作和发表他的日记。鲁迅说,“写日记的人成了名人,死后便有人把他的日记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为他没有‘摆空架子’,有着‘真面目’,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记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畏人知的’,虽然不象日记的正派,却不妨‘模仿着试试’。”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将来也绝不会是。如果想发表“正宗嫡派”的日记,恐怕不会“有人愿意把它印出。”若说是以日记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蓝本,以日记为载体,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诉人们。我所以要写,不是希望别人都象我这样。我仅仅想提供生活中无数模特儿的一个,让人们品评议论,能从中找到一点值得参考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后来我想,只能用剪辑一部记录片的手法,把历来的日记裁剪移接,使之成为有主题,有系列的文章。(待续)

[..]

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套在中国人民精神上的枷锁终于脱落。人们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觉,重新获得适于生长的气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状况此时也大有起色,这正是开创事业的大好时机。我立即从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记本——重新请出来。

当那些“反革命”摆在我的桌上,我顿时感到无限的欣慰和喜悦,象一个守财奴望着金灿灿的元宝,激动不已。可惜这次“隐藏”的时间太久,日记本已经潮湿发霉,上面有些字迹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虫严重咬伤,本子散了架,成为一堆堆纸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这里面有记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评击,但要想从中理出个头绪,选取有意义的东西整理归类,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如果说当初记日记不是创作,那时的整理却经历着创作的艰辛,比重新构思去写一部小说还费事。

有时,我会感到十分遥远,一位朋友曾劝告说:“现在已经不是搞文学创作的年龄了。再说,我们的制度还不允许发表有损领导者利益的文章。”年龄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来弥补。至于能不能发表,确实是个打击,但那时考虑这样的问题为时过早,我倘不知道要写的文章是啥样。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点与众不同的风格,只要它是独特的,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我就不必为何时发表而操心了。

问题是怎么个写法,我的日记似乎都没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我记下它们的时候,也未曾想过要为一个主题服务。而是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很多就多写一点,一时想不出就三言两语了事。1968年虽整理过一次,也仅仅是按时间顺序,选择一些较有意义的事排列下来,这算不得创作。我也考虑过几个题目,如“理想与现实”,“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杂感”,“个人奋斗”等等,我的日记里有不少这方面的内容。可是我怕力不从心,做不好这种需要精雕细刻的工作,我还是希望停留在日记这种体裁上。

我翻阅了鲁迅先生的《马上日记》及《马上支日记》等几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是怎样创作和发表他的日记。鲁迅说,“写日记的人成了名人,死后便有人把他的日记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为他没有‘摆空架子’,有着‘真面目’,这是日记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记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欲人知而畏人知的’,虽然不象日记的正派,却不妨‘模仿着试试’。”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将来也绝不会是。如果想发表“正宗嫡派”的日记,恐怕不会“有人愿意把它印出。”若说是以日记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贬”。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蓝本,以日记为载体,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诉人们。我所以要写,不是希望别人都象我这样。我仅仅想提供生活中无数模特儿的一个,让人们品评议论,能从中找到一点值得参考的,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后来我想,只能用剪辑一部记录片的手法,把历来的日记裁剪移接,使之成为有主题,有系列的文章。(待续)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