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回(1) 扶桑游子踏浪传奇讯 江城远客御风弄商潮(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秘鲁鱼粉是中国饲料业最为青睐的原料。

屈指算来,柳云涛来到江城武汉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他之所以在两个多月前由北京赶到武汉来操控秘鲁进口鱼粉的生意,完全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机遇!

柳云涛是北方武术名城梁州市人,生于1949年10月1日,和共和国同龄,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现时下已经年过五十。他长有一米七六的身材,生得淡眉善目,风流俊雅,其举手投足之间,浑身上下充满了书卷气,一派儒者风范。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复杂,犹如一片流云到处飘荡:他是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知青,接受了三年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后被选调到当地一家机械厂做了一名工人。后又被推荐到河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深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毕业后,曾在当地政府机关干过多年的行政秘书,后来出任过当地一个县级市的经委副主任,又在乡镇干过一段时间的乡长。再其后又奉调以中方首席代表的名义到一家合资企业担任过董事长。在一九九八年下岗之前,他又曾在梁州市外贸公司干过近十年的经理,后又改任书记。下岗之后,由于大学同学的引荐他又曾在北京《新桥》杂志社受聘为副主编,后又转入《中国稻菽报》担任总编助理,在北京谋生期间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北漂”。

其实说来也令人惭愧,象柳云涛这样的末流文人之所以能够在文化名人荟萃的首都北京谋得一个国家级杂志社副主编的位置和国家级报社总编助理的位置,纯属侥幸!他虽然自一九六八年以“老三届”知识青年的名义上山下乡以来,一直到一九九八年下岗的三十年间曾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过一些小文章,出版过两本散文集,早在青年时代就在当地获得了“柳秀才”的雅号,可若是和首都北京那些名播华夏的大文豪相比,简直就是个文化界的“小瘪三”!可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新闻单位都在由行政事业单位向自负盈亏的企业性单位转型,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许多文豪大腕都从往日的象牙塔里冲了出去,去和“孔方兄”攀亲,这就给了他这种半吊子文人创造了可以投机谋生的机会!

在他下岗走投无路之际,他思来想去自己的身上别无长物可以变卖换钱用以糊口,便向远在首都北京荣任《新桥》杂志主编的老同学发出了求救的信号;不想这却让他歪打正着,作为《新桥》杂志主编的老同学欣然纳之,并采用聘任的方式给他戴上了一顶副主编的桂冠!主编告诉他,现在杂志社所缺少的并不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缺的正好是他这种阅历深厚、人际关系广泛的“社会活动家”!主编给他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写文章和编稿子,而是需要到处去找企业单位拉赞助、拉广告,为杂志社创收!因为国家正在逐年减少对新闻事业单位供应的“口粮”,及至最后要把新闻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而自谋生计!他因此而获得了在此之前他做梦想都“梦”不来的在文化界的“崇高”位置!

但是,这个“崇高”的位置并不能够给他带来坐享其成的经济利益!由于他属于来自社会上的应聘人员,难以列入杂志社的正式编制,无法获得法定的“俸禄”,只能够是打着杂志社的招牌,通过拉赞助、拉广告搞创收,从而分取一点残羹剩汁!交不上“投名状”,他就连一点残羹剩汁都得不到,在杂志社的“山寨”里是不养吃白食的闲人的!而由著名诗人创办的《新桥》杂志社本来就是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皮包”式新闻单位,不仅没有得以容身的职工宿舍,就连办公处所都是花钱租来的!因此上,加盟《新桥》杂志社的人连住宿都要自己去想办法!处于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对于他这样一个没有固定的收入而只有固定的支出的人来讲,生活的窘迫和清苦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他在其后不得不选择去了有一点微薄的基本工资收入的《中国稻菽报》谋生。

在北京漂游谋生期间,他结识了时任《中国稻菽报》湖北记者站的站长杜民生。杜民生是个介于文化界和商界的两栖人物。当杜民生得知他有多年的从商经历之后,便积极诱引鼓动他南下武汉发展。

一次,在《中国稻菽报》全国记者站站长汇报会议结束不久,杜民生在武汉给柳云涛打来了邀请电话:“我说柳总啊,别在北京干那个文丐似的总编助理了,还是到我们武汉来发展一起搞点实业吧,我这里可都已经安排好了!”

一开始,柳云涛对杜民生的特意邀请根本就没有在意,便打趣地应道:“我千里迢迢地跑到你们那里去,来来回回光差旅费就得花个三千两千的,搞不成的话不就把这些钱白打了水漂了吗,我们挣点钱容易吗!你若是真心邀请我去,给我把差旅费寄过来我才可以考虑!”

通过电话之后,柳云涛早把这件事情给抛到脑勺子后面去了,权当玩笑罢了。没有想到杜民生竟当了真,三天不到杜民生就把两千块人民币打到了他的信用卡上。人生无巧不成书,柳云涛就是由于这种偶然的机缘来到了武汉。

令柳云涛惊奇的是,一贫如洗的杜民生竟然凭着一张巧嘴说服了江城的青年优秀企业家罗凯明出资一百万元,注册成立了惠达鱼粉饲料有限公司,并被朋友们推举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因此,在柳云涛的眼里,杜民生三寸不烂之舌的蛊惑力不亚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的汉初著名说客郦食其。令他钦佩不已!

就这样,柳云涛的人生坐标又由北京移位到了江城武汉。

[..]

红日喷薄耀大千,风光无限新江山;百舸争流逐潮头,万马腾跃各争先。

春花秋月等闲度,民生为大食为天;莺歌燕舞乐盛世,画里乾坤著轩辕!

岁月踌躇满志地迈过了2001年的门槛,江山如画的五千年文明古国满怀豪越的激情跨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纪。

八月,黄鹤白云的江城武汉盛夏已过,高悬的骄阳之下空气中依然灼浪逼人。汉口解放公园左近,巍峨壮观的东海大厦在似火骄阳的照射和灼热气浪的冲击下,勇敢地耸立着自己挺拔俊秀的身姿。整栋大楼里冷气充盈,温差可人,处处流溢着春天般的气息,让闪躲在门窗之内的人们丝毫感觉不到秋老虎的肆虐。

东海大厦是一家三星级酒店,虽然档次不高,但规模宏大,服务项目也很有特色,在这闻名中外的泱泱大武汉独树一帜。她所推出的阿二煨灌汤在食林中位列滋补上品,名贯江城。

酒店本来是迎来送往,接待南来北往的游客,并为之提供饮食起居服务的地方;而东海大厦却别出心裁,把整整一层七楼腾挪出来,专门招徕商家入住。新近挂牌营业的惠达鱼粉饲料有限公司就位居其间。

在冷气充盈的大楼里,惠达公司副总经理柳云涛坐在办公室的老板椅上,嘴里叼着一支阿诗玛牌香烟,非常惬意地吸着,目光越过鼻梁上架着的老花镜凝视着对面了无一物的白色粉壁:他在沉思遐想中琢磨着如何编制《秘鲁进口鱼粉营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造物主是公平的!她把丰富的石油资源给了沙漠遍地的阿拉伯世界,又把极富含量的铁矿粉给了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和巴西的子民;而丰富的海洋资源却造就了当今世界上两个鱼粉生产出口大国:太平洋彼岸的秘鲁和智利。实在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鱼粉是制作动物饲料的主要原料,至今无可替代。中国是个鱼粉资源匮乏的国家,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动下,随着国内畜牧水产养殖业突飞猛进的发展,自然而然就发展成为一个秘鲁和智利鱼粉的进口大国。

秘鲁位于太平洋的东岸,是拉丁美洲国家,是古代印加人的故乡,被誉为“太阳子孙的国度”;拥有国土面积达128.5平方公里,人口两千多万,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秘鲁是一个海洋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秘鲁海为东南太平洋的一部分,其二百海里的领海区域自北至南绵延三千公里。由于秘鲁寒流,秘鲁海成为全球海洋中最富商业价值的渔场,因而使其作为生产鱼粉和鱼油原料的许多鱼类,如鳀鱼、沙丁鱼和竹荚鱼得以生长。

秘鲁长期以来是鱼粉和鱼油的最大生产国,其鱼粉和鱼油的年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0%和50%,因而秘鲁成为了这两种渔业产品的最大输出国。

——秘鲁鱼粉是中国饲料业最为青睐的原料。

屈指算来,柳云涛来到江城武汉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他之所以在两个多月前由北京赶到武汉来操控秘鲁进口鱼粉的生意,完全是缘于一个偶然的机遇,一个富有戏剧性的机遇!

柳云涛是北方武术名城梁州市人,生于1949年10月1日,和共和国同龄,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一代,现时下已经年过五十。他长有一米七六的身材,生得淡眉善目,风流俊雅,其举手投足之间,浑身上下充满了书卷气,一派儒者风范。

他的人生经历非常曲折复杂,犹如一片流云到处飘荡:他是一九六八年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知青,接受了三年贫下中农“再教育”之后被选调到当地一家机械厂做了一名工人。后又被推荐到河北大学中文系学习深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工农兵学员。大学毕业后,曾在当地政府机关干过多年的行政秘书,后来出任过当地一个县级市的经委副主任,又在乡镇干过一段时间的乡长。再其后又奉调以中方首席代表的名义到一家合资企业担任过董事长。在一九九八年下岗之前,他又曾在梁州市外贸公司干过近十年的经理,后又改任书记。下岗之后,由于大学同学的引荐他又曾在北京《新桥》杂志社受聘为副主编,后又转入《中国稻菽报》担任总编助理,在北京谋生期间他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北漂”。

其实说来也令人惭愧,象柳云涛这样的末流文人之所以能够在文化名人荟萃的首都北京谋得一个国家级杂志社副主编的位置和国家级报社总编助理的位置,纯属侥幸!他虽然自一九六八年以“老三届”知识青年的名义上山下乡以来,一直到一九九八年下岗的三十年间曾在国家级和省级报刊杂志发表过一些小文章,出版过两本散文集,早在青年时代就在当地获得了“柳秀才”的雅号,可若是和首都北京那些名播华夏的大文豪相比,简直就是个文化界的“小瘪三”!可处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各新闻单位都在由行政事业单位向自负盈亏的企业性单位转型,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许多文豪大腕都从往日的象牙塔里冲了出去,去和“孔方兄”攀亲,这就给了他这种半吊子文人创造了可以投机谋生的机会!

在他下岗走投无路之际,他思来想去自己的身上别无长物可以变卖换钱用以糊口,便向远在首都北京荣任《新桥》杂志主编的老同学发出了求救的信号;不想这却让他歪打正着,作为《新桥》杂志主编的老同学欣然纳之,并采用聘任的方式给他戴上了一顶副主编的桂冠!主编告诉他,现在杂志社所缺少的并不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缺的正好是他这种阅历深厚、人际关系广泛的“社会活动家”!主编给他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写文章和编稿子,而是需要到处去找企业单位拉赞助、拉广告,为杂志社创收!因为国家正在逐年减少对新闻事业单位供应的“口粮”,及至最后要把新闻事业单位完全推向市场而自谋生计!他因此而获得了在此之前他做梦想都“梦”不来的在文化界的“崇高”位置!

但是,这个“崇高”的位置并不能够给他带来坐享其成的经济利益!由于他属于来自社会上的应聘人员,难以列入杂志社的正式编制,无法获得法定的“俸禄”,只能够是打着杂志社的招牌,通过拉赞助、拉广告搞创收,从而分取一点残羹剩汁!交不上“投名状”,他就连一点残羹剩汁都得不到,在杂志社的“山寨”里是不养吃白食的闲人的!而由著名诗人创办的《新桥》杂志社本来就是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皮包”式新闻单位,不仅没有得以容身的职工宿舍,就连办公处所都是花钱租来的!因此上,加盟《新桥》杂志社的人连住宿都要自己去想办法!处于这种生活和工作环境之中,对于他这样一个没有固定的收入而只有固定的支出的人来讲,生活的窘迫和清苦是可以想见的!所以他在其后不得不选择去了有一点微薄的基本工资收入的《中国稻菽报》谋生。

在北京漂游谋生期间,他结识了时任《中国稻菽报》湖北记者站的站长杜民生。杜民生是个介于文化界和商界的两栖人物。当杜民生得知他有多年的从商经历之后,便积极诱引鼓动他南下武汉发展。

一次,在《中国稻菽报》全国记者站站长汇报会议结束不久,杜民生在武汉给柳云涛打来了邀请电话:“我说柳总啊,别在北京干那个文丐似的总编助理了,还是到我们武汉来发展一起搞点实业吧,我这里可都已经安排好了!”

一开始,柳云涛对杜民生的特意邀请根本就没有在意,便打趣地应道:“我千里迢迢地跑到你们那里去,来来回回光差旅费就得花个三千两千的,搞不成的话不就把这些钱白打了水漂了吗,我们挣点钱容易吗!你若是真心邀请我去,给我把差旅费寄过来我才可以考虑!”

通过电话之后,柳云涛早把这件事情给抛到脑勺子后面去了,权当玩笑罢了。没有想到杜民生竟当了真,三天不到杜民生就把两千块人民币打到了他的信用卡上。人生无巧不成书,柳云涛就是由于这种偶然的机缘来到了武汉。

令柳云涛惊奇的是,一贫如洗的杜民生竟然凭着一张巧嘴说服了江城的青年优秀企业家罗凯明出资一百万元,注册成立了惠达鱼粉饲料有限公司,并被朋友们推举担任了公司的总经理。因此,在柳云涛的眼里,杜民生三寸不烂之舌的蛊惑力不亚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的汉初著名说客郦食其。令他钦佩不已!

就这样,柳云涛的人生坐标又由北京移位到了江城武汉。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