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灭
作者:于继勇
每个刚刚走上记者岗位的人,心里都是装着火的,就像著名的南方某报在周年纪念特刊里,总会写出“我的纸里包着火”这样的字句。我理解,那火,就是火炬,就是火把,就是光明。
某个时期,百姓把记者这个职业看得很神圣,那时,记者是党报的喉舌,是良心和正义的化身,是无冕之王,可以替天行道,也或者为民代言。确实,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或者电视,也确实为老百姓申冤过,解困过。过去是,现在仍是。媒体的新闻监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也是社会除病的良药之一。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一种职业,记者在一段时期内被社会尊敬过赞誉过。现在,它正在回归到本位。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并没有把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事件都变成新闻,并一一和观众或读者见面。而被隐藏的那部分,以小道消息或者内参的形式,在小范围内传播。同样,这一部分新闻,也被心术不正的人,用来交换成利益。相比先辈,现在的记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没有前辈们那么光荣而伟大,往往是因为这极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对社会的进步,也许更有价值。
记者是一份职业,是从业者养家糊口的依靠,没有必要神话或过度的美化。当记者渐渐被作“狗仔”的时候,那些心中藏着火的记者,一直为理想和正义在沉默中奋斗的记者,会觉得脸红和气愤。他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条新闻做好做实。一个认真的记者,会对自己每一个字句负责,会为每一条白纸黑字的新闻负责,这些是自己的历史。这个时刻,记者就不再是谋利的工具,或者养身的职业。
不是每个记者都高雅清洁,也不是每一个记者都贪利忘义。因为记者没有活在真空中。今天,记者王千马,把这个行业的一些故事以嘻笑和小说的形式,揭幕了。因为王千马,在报纸和杂志都浸染过,我相信,这小说里应该有他往日生活的所思所想。这也更让人相信,这部“媒体小说”的“真实”与“可靠”。其实,小说就是小说,不会有人傻到对号入座。
作为一个从业N年的记者,一个“圈内人”,说实在的,在初读《媒体这个圈》的时候,我如坐针毡,脸上如火烧火燎般疼痛,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太真实”和“太火暴”,仿佛写的就是我身边的某人,甚至就有我自己的身影。因为这小说里的一切,可能在甲报社或者乙电视台,都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如果说娱乐是个圈,那么媒体不但是个圈,也更像是一个江湖。
小说中的主人公刘天,是一个并不生活得意的人,他有新闻理想和抱负,正义之火还没有在他的胸中熄灭,为了追寻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煤窑老板杀人案,他顶着各种压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去寻找真相,然而,当他把真相形成文字的时候,新闻却几度胎死腹中。他是一个懦弱并有理想的记者,但是现实,却往往不给他机会。他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往往一冒出来,就被现实的残酷给浇灭了。当最后,新闻一篇篇见报的时候,他和他的报社,也付出惨痛的代价。在这个博弈中,另一种力量胜利了。
小说中的新闻中心主编叫曹胆。这个人的身影,可以说在每个报社都能找出同类。他们在媒体圈内浸染的时间够长,有了不错的人脉与关系,他们机智灵活,善于察颜观色左右逢源,因为资历够老,对下属也可以发号施令,如有不从,更以“老子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加以威吓。因为认识到新闻的力量和好处,他们可以有选择性的发现新闻,因此,一些新闻为他们换回了更多的人脉关系,也有一些新闻为他们换来可以触摸的“真金白银”。
没有人活在真空中,男人的至命弱点就是贪财好色。而这两点,可以用来搞定别人,也会被别人当作武器搞定自己。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道理,这类人在与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的时候,就成了新闻的叛徒,成了正义的杀手。但是,他们往往又很脆弱,对正义和良心,还是心存畏惧。在不关痛痒的新闻上,还是要表现一把,以博观众好评。小说中,曹胆,李总经理,二当家的,都是这种角色的代表。
小说里以利益方为代表的是赵副总经理和李总经理,现实生活里代表着报社的广告中心主任。如今的媒体,有着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各级宣传部门管理的喉舌,带有一定的事业单位性质,但另一方面又是“自劳自吃”的企业,记者编辑的每一分钱,都要报社员工自己去争取,自己去拼。媒体的主要收入主要还是靠广告,所以当广告收入和新闻发生矛盾的时候,媒体就往往会权衡利害见机行事。
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收了“广告费”或“红包”的媒体,都不会轻易得罪自己的收入大户,因为这等于自断财路,自取灭亡。这些,在以前都算是新闻之外的读者和观众都不太清楚的内幕,现在这些“潜规则”渐渐被人熟知。小说里的镇长,曾经是个有着理想的记者,但是后来,他脱离了行业,而且以深谙记者行业的规则,成为专门搞定记者的镇长。这简直是一个讽刺。
这是一个怪圈,因为媒体要么把自己打扮成正义之神,要么就扮成见利忘义的妖怪。但是,很多时候,却既要这样又要那样。这个情况,并不仅仅存在于媒体,在各个行业都有。这是让所有人深思的事情。不仅仅是媒体,我们这个社会的很多行业,都有类似的潜规则,我们的社会肯定是某个部分出了问题。
不健康的游戏规则,不健康的制度,会让很多无辜的人付出代价,作无价值的牺牲,不要说制度的改变与否,和个人没有关系,也不要说你不关心,当事情降临到你的头上的时候,伤害到你的利益的时候,你后悔晚矣。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特别是代表一方利益的媒体,特别是标榜百姓代言人的报纸。
事实上,那些心中理想之火还没有熄灭的新闻人,应该比任何人都痛苦,因为在用良心交换金收钱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到良心,心会很痛,精神会分裂。但是,如果他们违反游戏规则,往往会被排挤出这个游戏圈子。为了生活,他们有时候往往会放弃尊严。这就是生活的残酷,让人不忍目睹的真实。这个代表,在小说中也有代表,就是翁仔、黑棍、赵晓宁,或者秦总编。他们代表着媒体里很多人的状态,心存理想,却又怒不敢言。
我们往往不喜欢面对真实或真像,因为它会让我们无底自容,让我们看出自己的“小”来,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不容任何人装逼,或假清高,更不容许你当英雄。所以,我不喜欢《媒体这个圈》的结尾,它浇灭了媒体人的理想。媒体是个圈,更是个充满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江湖。只有身处其中,才有切肤的感觉。王千马,把他的感受,形成了这部《媒体这个圈》。
我希望生活不要这残酷,因为,这毕竟还只是一部小说,有些夸张了现实的小说。
[..]
理想之火的非正常熄灭
作者:于继勇
每个刚刚走上记者岗位的人,心里都是装着火的,就像著名的南方某报在周年纪念特刊里,总会写出“我的纸里包着火”这样的字句。我理解,那火,就是火炬,就是火把,就是光明。
某个时期,百姓把记者这个职业看得很神圣,那时,记者是党报的喉舌,是良心和正义的化身,是无冕之王,可以替天行道,也或者为民代言。确实,无论是报纸、杂志、广播或者电视,也确实为老百姓申冤过,解困过。过去是,现在仍是。媒体的新闻监督,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之一,也是社会除病的良药之一。我们不能否认,作为一种职业,记者在一段时期内被社会尊敬过赞誉过。现在,它正在回归到本位。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并没有把现实生活里发生的事件都变成新闻,并一一和观众或读者见面。而被隐藏的那部分,以小道消息或者内参的形式,在小范围内传播。同样,这一部分新闻,也被心术不正的人,用来交换成利益。相比先辈,现在的记者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没有前辈们那么光荣而伟大,往往是因为这极小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对社会的进步,也许更有价值。
记者是一份职业,是从业者养家糊口的依靠,没有必要神话或过度的美化。当记者渐渐被作“狗仔”的时候,那些心中藏着火的记者,一直为理想和正义在沉默中奋斗的记者,会觉得脸红和气愤。他们能做的就是,把每一条新闻做好做实。一个认真的记者,会对自己每一个字句负责,会为每一条白纸黑字的新闻负责,这些是自己的历史。这个时刻,记者就不再是谋利的工具,或者养身的职业。
不是每个记者都高雅清洁,也不是每一个记者都贪利忘义。因为记者没有活在真空中。今天,记者王千马,把这个行业的一些故事以嘻笑和小说的形式,揭幕了。因为王千马,在报纸和杂志都浸染过,我相信,这小说里应该有他往日生活的所思所想。这也更让人相信,这部“媒体小说”的“真实”与“可靠”。其实,小说就是小说,不会有人傻到对号入座。
作为一个从业N年的记者,一个“圈内人”,说实在的,在初读《媒体这个圈》的时候,我如坐针毡,脸上如火烧火燎般疼痛,不因为别的,就是因为“太真实”和“太火暴”,仿佛写的就是我身边的某人,甚至就有我自己的身影。因为这小说里的一切,可能在甲报社或者乙电视台,都曾经,或者正在发生着。如果说娱乐是个圈,那么媒体不但是个圈,也更像是一个江湖。
小说中的主人公刘天,是一个并不生活得意的人,他有新闻理想和抱负,正义之火还没有在他的胸中熄灭,为了追寻一个带有黑社会性质的黑煤窑老板杀人案,他顶着各种压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去寻找真相,然而,当他把真相形成文字的时候,新闻却几度胎死腹中。他是一个懦弱并有理想的记者,但是现实,却往往不给他机会。他天真而浪漫的想法,往往一冒出来,就被现实的残酷给浇灭了。当最后,新闻一篇篇见报的时候,他和他的报社,也付出惨痛的代价。在这个博弈中,另一种力量胜利了。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