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秦桧的建议(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天下午,杨康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突报宰相秦桧有要事启奏。杨康准了。秦桧急步进来,三呼万岁,跪拜行礼。杨康请他起来说话。秦桧起身后说:“皇上,接秀州急报,秀王赵偁及王妃张氏于昨夜在家中,双双西去。”

杨康暗想,秀王赵偁年富力壮,怎会这么早就死了呢?而且一死还是两个,连王妃也陪着送了命。心中纳闷,便问:“死因为何?”

秦桧说:“经秀州府仵作查验,周身并无伤痕,也非中毒,应是一齐病故的。”

杨康想到,真是荒唐,分明是他杀嘛。一死就俩,哪有那么巧。便问:“可曾查实。”

秦桧说:“按秀州府呈报,确是如此。”

杨康想了想说:“以礼厚葬,封谥‘安僖’。”

秦桧说:“安息?”

杨康说:“不是‘自心息’,而是‘人喜僖’。别理解错了。”

原来杨康想到,秀王及王妃死于非命,下边的人又不得力,无法查出真凶。干脆封他个谥号“安僖”,意喻“安息”。希望他明白圣意,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

秦桧说:“臣愚钝。臣还有一事想启奏皇上。”

杨康说:“爱卿请讲。”

秦桧说:“秀王及王妃归天,依照礼俗,普安郡王需回乡守孝。”

杨康暗想,自己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呢。过儿名义上的父母,还是秀王及王妃张氏。按照礼制,过儿确实得回秀州守孝三年。

杨康真是越想越火,赵偁和张氏早不死晚不死,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死。过儿马上就要成亲,这不是添乱吗?难道有人故意去行刺秀王及王妃,阻碍这场婚事。如果真是这样,也太离奇了吧。

杨康打定主意,说:“朕已经安排好了王儿的婚事,等到大婚之后,再让他回乡守孝。”

秦桧说:“皇上,这有违礼法啊。”

杨康说:“朕立即就为王儿的婚事下诏,之后再发秀王、王妃的讣诏。婚诏在前,讣诏在后,完全合乎礼法。”

原来守孝期间,是不能举行婚礼的。赵偁和张氏这时一死,杨过还真不适宜结婚。但杨康认为杨过和郭芙的婚礼,不宜拖延。要是拖上三年,说不准这婚事就黄了。那自己的一番辛苦,不就白费了。所以他坚持让杨过先完婚,后守孝。

秦桧说:“皇上,此事恐招来非议,还请三思。”

杨康说:“朕意已决,绝不回改。”

秦桧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告退下去了。

原来“赵昚”(杨过)极为厌恶秦桧,从来没给他看过好脸色。两人的关系也很僵。秦桧担心“赵昚”将来会被进一步确立为太子,这样就对自己非常不利,所以想趁机打击他。只要让“赵昚”回乡守孝,就可以疏远他和皇上、太后的关系,甚至使皇上和太后慢慢遗忘他。这样一来,“赵昚”再想被立为皇太子,就有难度了。不料皇上偏爱“赵昚”如此之重,竟然不惜触犯礼制,也要给他操办婚事。

秦桧不甘心,连忙去找“韦太后”。不料“韦太后”态度也很坚决,同意这种“违规”事情的发生。秦桧心里大为光火,但又不敢表露出来。同时也很奇怪,皇上和太后为什么都这样偏宠“赵昚”。

外界风传,“韦太后”对“赵昚”有些不满。原来“韦太后”从五国城出发离开时,曾答应钦宗,想办法把他也弄回到大宋。虽然“韦太后”回宫后,一直未提此事,但大家都认为她留有此心。“韦太后”有意救回钦宗,让他接替皇上“赵构”的谣言,不胫而走。而“赵昚”是皇上亲选的接班人,“韦太后”肯定比较讨厌他。当然这都是外人凭空的猜测和想象,根本没有依据。而且连“赵昚”的郡王身份,还是她下诏封的。

秦桧今天就又见识到了“韦太后”对“赵昚”的宠爱。

这边全冠清也回到了丐帮住的客栈。郭靖和黄蓉立即找他,确认情况。黄蓉问:“清儿,这次你去了趟秀州,可有什么收获?”

全冠清说:“我从赵伯琮生母张氏口中得知,赵伯琮背上长有一个肉瘤。去看看他背后,有没有这个瘤子,就可以知道真假。”

郭靖说:“不错,难得你这么努力,竟然探知了如此重要的消息。”

黄蓉说:“只要看看这个赵伯琮背上有没有肉瘤或者伤疤,就一清二楚了。”

郭靖说:“事不宜迟,我们这去郡王府,核实清楚。若是他身份有假,就万不能将芙儿嫁给他。”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