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6(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人树上树下随意交谈,谈了一阵,司马徽觉得他很不简单,一口气竟然谈到天黑,于是大为惊异,说荆州士子没有人可以与庞统相比(南州士之冠冕)。

大家认为司马徽不仅学问大,而且善于知人,他对庞统的评价一传出,庞统逐渐被世人所知。

有庞德公的指点,加上司马徽的进一步教导,他们三人学业进步很快,由于没有官学程式化的教育束缚,他们三人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都很灵活,除当时读书人必不可少的经学之外,他们还广泛涉猎诸子百家,其中诸葛亮对于法家和兵家的著作更是格外留心。景灏则对道家著作更感兴趣,诸葛均则对儒家著作更感兴趣。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读书的方法也与众不同,别人读书务求精通、熟练,而诸葛亮只注重大的方面(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显然不希望自己刻苦读书只是为了成为一名寻章摘句的儒生,他读书为的是积累和思考。

如果没有隆中这十年的积累,没有他如饥似渴地勤奋学习,没有他广泛的涉猎和科学的读书方法,他也无法取得后来的成就。

其他二人也是如此,有了这十年的学习,简直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景灏的人气更足了些,少了些许野气。诸葛诺虽然没有和他们一起去学习,但是景灏把他见过的书都为诸葛诺复录了一份,还把他的收获与诸葛诺分享。诸葛诺最大的收获就是对诸子百家的理解更深入了些。她本人没有太明显的偏好。这些书也算是她的一大收获了。

所谓“游学”,就是走出去求学,在读万卷书之余还要行万里路,没有固定目标,没有教条束缚,广泛汲取学问营养。

而荆州丰厚的文化氛围和名师云集的环境,也为他们的游学提供了可能。

中原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居住在那里的人们,无论你曾经是高官显贵还是富可敌国,在战乱中,朝夕之间生命都将会陨落。为了保全性命,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平安,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随着大批避难的人们来到荆州,他们有着足够的经济实力,就在汉水两岸修建了豪华住宅,过起了悠闲且富足的生活。

在此时期由中原一带前来避难的北方知名学者,包括王粲、和洽、杜袭、赵俨、裴潜、韩暨、司马芝、繁钦、梁鹄、傅巽、邯郸淳等人,他们的研究专长,不仅涉及传统经学和儒术,还有诗赋、艺术,当时天下最知名、最顶尖的书法家、音乐家都在其中。

这冠盖云集之处也是藏龙卧虎之地,他们除了观山看景,也读书弹琴、聚谈雅集,使汉水两岸成为百里文化走廊。

他们三人没有把家安在岘山以南的这个走廊地带,不是没有这个物质能力,而是他更喜欢安静,不愿凑这个热闹。但是,他们想游学访名师,此处无疑是必去之所,何况他们的老师庞德公也住在这里。

只有他们三人中只有诸葛亮有志于仕途,而深居于隆中的诸葛亮,眼界一点儿都不闭塞,他可以经常向庞德公、司马徽两位名师求教,平时与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等挚友聚会切磋,或者到岘山一带拜师求学,平时还可能与庞统、庞林、马良、习祯、杨颙、杨仪、向朗、尹默等一批本地才俊有广泛联系。

正是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开放的学习方式,加上诸葛亮过人的天赋,才最终成就了诸葛亮的丰厚学识和过人眼界。而良好广泛的人脉关系,也助力了诸葛亮日后事业的腾飞。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