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据说贾家盖大观园花了一年时间,那么盖一处院子花多少时间呢,巧儿现在可以告诉你了,总更用了三个月不到就盖好了。

院子是康熙31年3月开工的,5月盖好的,到了7月,就收拾好了,8月的一天,贾赦,巧儿,贾瑚和贾琏就搬了进去。

院子很大,里面又划分了好几个小院,贾赦和巧儿占了正房,贾瑚和贾琏每人一个小院,那些姨娘一个小院,又留出四个小院预备以后用。

说实话,这处院子占得应该是以后大观园的地方,不过现在元春还在王夫人的肚子里,也没人找巧儿了,巧儿也不客气的将这里占下了。

贾家家规,凡贾氏子孙年满七岁者必须进学启蒙(这里的7岁指的是虚岁,实际就是5周岁)。那时候,贾瑚已经在族学里上了5年学,贾琏也上了2年。贾赦自二子搬进来后,时不时的考察他们的功课。贾瑚还好,多少还学着点东西,贾琏确实一问三不知的,贾赦大怒,要请家法教训贾琏,打了没几下就被闻讯赶来的巧儿拦下了。

巧儿知道这贾家族学将来很乱,但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再说,贾瑚身体不好,贾琏又是个厌学的主,真去了族学,可别学问没学多少,倒学了一肚子坏水来。巧儿劝下了贾赦,对他道:“老爷这是干什么,孩子才搬过来没几天,你就又打又骂的,让人知道了还不知道怎么说我们呢。”

贾赦将竹条摔在地上,说:“你问问这个不孝子,上了2年学,连本论语都背不下来,他是干什么吃的,上课都上到哪里去了。”

巧儿让贾琏下去,转身对贾赦到:“老爷,这也不能怪孩子,您想想,以前孩子不在我们身边,老太太年纪大了,难免力不济,弟妹那边也忙,再说也没有让弟弟管教侄子的理不是。现在孩子既然回来了,老爷多上点心,好好教导,还有个不成材的?”

贾赦点头,从此贾瑚贾琏就过上了水深火热的日子。贾瑚还好,因为身体不好,贾赦不太逼他,贾琏就惨了,每日里不光要完成族学里的功课,贾赦还余外布置了不少,每日里都要检查,一旦完不成就要打手心,这才没几日,贾琏的左手就肿了一圈。

这日,贾琏又没背下书来,贾赦又要打,却见贾琏双手都肿了,也不忍心,只得打了贾琏的书童,命令贾琏继续背书,贾赦唉声叹气的回了房。

巧儿见贾赦心情不好,上前询问,问明原因后对贾赦道:“老爷,我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琏儿不喜读书,你就是把他手打烂了也没办法不是,再说学里那么多孩子,琏儿又是个坐不住的,基础又差,不如单请一位先生,让他因材施教,只在家里单独的教贾瑚贾琏,或许还有些上进。”贾赦也没别的办法,只得应了。

后请了一位老秀才,这秀才还算有些本事,知道贾瑚的身体不好,多教他些琴棋书画这些陶冶情的;贾琏是个坐不住的,自幼顽劣,只说他是世家子弟,又不用去参加科举,学那些八股文也没有用处,只是给他讲讲书,也不逼着贾琏背那些四书五经,也不用写诗作文,只是每日给他讲讲史书,论语什么的,也不讲原文,只是把那些史实像故事一样讲给他听就是了。慢慢的引起贾琏的兴趣,对读书也上了几分心,只是终不是考科举的那块料。

这贾母一开始还嫌贾赦对孩子不用心,后来见两个孩子学的都挺好,也就罢了。

这一年5月,王夫人查出有孕,巧儿知道这必是元春无疑。

因王夫人要养胎,管家的差事就回到了贾母手中,巧儿平时帮着贾母料理家务,有空了关心一下丈夫和两个续子,照看一下小姑,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到康熙32年,大年初一,王夫人不慎动了胎气,提前生出一位千金,贾母给她起名元春。刚一满月,就被贾母抱到自己屋里,由贾母亲自教养,管家权也回到王夫人手里。

这年八月,正是三年一次的乡试,邢忠已经15了,决定今年下场看看,贾赦照例帮着照看,邢忠在考场内熬了九天,考取了举人。

也是这年,邢莲嫁给了一个进京赶考的考生杜国良,杜家原是书香门第,只几代人都不善经营,到了他这一代,也就几亩良田了。三年前他进京赶考没有盘缠,他父母又早亡,也没个亲戚帮衬,就一咬牙,卖了地赶考,偏偏没中。

他倒也有骨气,在天桥那里摆了个摊子,帮人写信代笔,赚点钱糊口。

贾赦这几年到处掏弄老货,无意间和他结识了。觉得这人还不错,就被贾赦介绍给邢父了,邢父看了也很满意,招了他当女婿,与邢莲订了亲,原本邢父有意捐助他的,被他拒绝了,只在邢家一处宅子里住着,直到这科考上了才和邢莲成婚。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