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元春入后不久,贾母老是闷闷不乐的,又说屋里空落落的不习惯,后来将迎春探春都抱到她屋里,说是要亲自教养。又过没几日,又从东府那里抱回了一个2岁的女婴,就是惜春。

3个女孩再加上宝玉都养在贾母膝下,每日里陪贾母说说笑笑的,贾母心情渐好。

到了康熙49年,一日扬州来人,说贾敏不好了,贾母当场昏了过去。

贾母醒来,就一直嚷着要亲去扬州看贾敏,被众人劝住。

贾母又将那人唤来细细查问,那人只说:“我家原来生姐儿的时候就落下了病,前几天,养在名下的哥儿又走了,一时受不住就病倒了。”

巧儿一边打发人将自己陪嫁的那支老参找出来,切了半只让来人捎回去,一边对贾母说:“老太太别难过,这还说不准呢,那些做大夫的,唯恐担责任,即便只是三分的病也要说成是七分八分甚至是十分的。要是治好了,自是他们的功劳,治不好便是病人病的太厉害,与他们无关。您还记得吧,那年老爷病的那么厉害,都说是挨日子了,还不是几天就好了;再说这些年瑚儿也断断续续病了好几场,其中有好几次太医都说过不去了,现在怎样,还不是好好的娶了妻子了。所以说呀,您先别急,我已让人去把我陪嫁的那棵千年人参拿来,因着老太太年纪也大了,瑚儿的身体也不好,留了半棵下来,剩下的都给姑送去。”

回头又对林府下人说:“知道姑爷府上必不缺这些的,只是我做嫂子的一点心意,还请转告姑爷,别嫌弃。”

贾母拍拍巧儿的手,说:“难为你想着你妹妹,只是这再怎么说也是你陪嫁之物,府里可不能占你这个便宜。以前你给瑚儿用,那是你的慈母之心,和这里是不同的。只是府里一时半会儿的也找不出比这更好的参来,就先借用了,以后若得了再还你。凤丫头,你到账上先取五千两银子给你婆婆送去,也算是个抵押了。”

贾母又找出了不少好药材,让来人带回去。那人走后,贾母也不做别事,每日里只在屋里吃斋念佛,保佑贾敏平安。

也许是贾母的诚心,也许是巧儿的人参,没过两月,林府有人来报喜,说:“托老太太,各位太太***福,我们太太的病全好了。怕老太太着急,让小人先赶来报个信,后面还有我家老爷给老太太,各位太太***回礼,说是劳烦各位惦记了。”

转身有对巧儿道:“我家老爷特别让我谢谢大太太,我家老爷说了,这次,全靠大太太的那棵人参管了大用,一碗参汤进下去,我家太太接着就好了许多,俗话说大恩不言谢,大太太的这份人情我家老爷记在心里了。”

贾母听了很高兴,重赏了那婆子。等后面的回礼到了,贾府里每人都有,各自写着各自的名字,贾母的礼最厚,巧儿的比贾母略薄一些,王夫人的次之,凤姐,高氏和李氏的再次之。凤姐将贾母的礼单拿来给贾母相看,见礼单上除了平常的那些之外,还有好些南洋来的稀罕之物。

贾母让凤姐将礼物收起,各房归各房的。只是之后两年,林家送来的年礼,巧儿的总是比王夫人的稍厚一些,将王夫人气了个半死这是后话不提。

单说这一年,康熙携众皇子避暑,途中雍亲王得了时疾,太医费尽心力,只得了一个“尽人力看天命”的结论,贾府因元春的缘故,自然也得到了消息,对事情后来的发展也略有耳闻。

听说雍亲王福晋得了消息后立马就昏过去了;听说雍亲王府选了一位钮钴禄氏的格格为雍亲王伺疾,已经出发了;听说皇上为雍亲王赐药,雍亲王知道后立马就好了;听说钮钴禄氏格格因伺疾一事得了雍亲王的青睐;听说钮钴禄氏格格回府后不久就怀了身孕。

这些事,巧儿贾赦听了就猜测,皇上是不是给雍亲王服用了那种药?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这次雍亲王病重,康熙听太医诉说,恐雍亲王挺不过去,也给他服用了半粒,不过一日,雍亲王就好了。因雍亲王得的是时疾,好的如此之快实在是匪夷所思,多少也漏出一点风声,不过有没有人将此事同贾赦联系上就不为人知了。

再说贾府得知雍亲王好了,也松了一口气,满府里也就元春嫁的好,虽是个“格格”,怎么说也是上了玉牒的,也算是皇家媳妇,自然,若雍亲王有个什么闪失,就不好说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