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张彦也在着手建设太学,并将此事交给新任的将作大匠蒋济办理。
自从董承、伏完被杀后,董承、伏完的职位便空缺了,于是,张彦选拔御史中丞顾雍担任执金吾,大行令蒋济担任将作大匠,填补了官职空缺。此外,董昭也被张彦选为了光禄勋,正式成为九卿之一。
司马徽、庞德公二人都被送到了彭城,再想出去,已经是不可能了,在强权的作用下,司马徽、庞德公也不得不低头,即便再怎么不喜欢张彦的做法,再怎么心存不满,但也无可奈何,毕竟他们要吃饭,要养活家人,无奈之下,只好向强权低头,接受了张彦的博士任命,正式出任太学博士。
只是,太学尚未建立,司马徽、庞德公这两个博士,现在还是空壳的,只能与学生诸葛亮在一起谈天论地。
当司马徽、庞德公抵达彭城的消息传出后,徐州、豫州、青州、扬州等地的好学之士,纷纷慕名而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司马徽、庞德公的门槛都快被踩破了,每曰两人府邸门前,都能排起长龙,人山人海的场面,实在是难得一见。
不久后,司马徽、庞德公的学生们,也都从襄阳跋山涉水的跑到了彭城,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均、刘廙、尹默等不愿意为官的学生,都先后抵达了彭城。
又过了数曰,将作大匠历经一个多月,终于将太学建立起来了,于是,张彦便请司马徽、庞德公这两位太学博士坐镇太学,尚未完成学业的诸葛亮、庞统、徐庶、石韬、孟建、崔均、刘廙、尹默等人,成为了第一批太学生,正式在彭城落脚,而且还受到了张彦密切的关注,派出锦衣卫暗中监视这一批人的一举一动。
建安三年八月二十,张彦在经过和心腹之人的一番商讨之后,正式颁布了科举制度,首开考试选拔官吏的先河,并诏告天下,让各州、郡、县纷纷建立学校,正式将教育纳入国家政策,并且取缔孝廉、茂才等官职的察举制。
天下学子,无论贫穷,不分年龄大小,凡是品学兼优的人,在学成之后,都可以报名考试,然后通过考试,最终进入太学,在太学毕业之后,便可直接为官。
并且规定学校除了学习儒学之外,还学习算学、法律、兵法、历史等,考试分成三个等级,即县试、郡试、州试,凡每次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进入下一轮的考试,当州试合格之后,便可进入太学学习,亦可在本州向州刺史求官,在州里做个小吏,而凡是选择进入太学学习的人,在学业完成之后,再进行一轮殿试,合格后便可直接任命为县令,或者更高的官。
张彦规定,县试每年考一次,郡试每两年考一次,州试每三年考一次,而殿试也是每三年考一次,这样一轮考下来,正好是九年,算是相当于九年义务教育了。
除此之外,张彦还特意筛选书籍,县试主要考哪几本书,郡试主要考什么哪些书,而州试又要考那些知识,总之每个阶段学习什么书,都做好规定,算是教科书了。
对于科举制度的颁布,张彦尤为重视,并将教育纳入国家大计,专门交由司徒杨彪进行管理。
张彦开始在势力范围内推行科举制度,立刻引起了轰动,并且掀起了一股学习的热潮。而张彦也顺应时势的在彭城利用活字印刷术,开始大批量的进行印刷书籍,然后装订在一起,以每本书三十枚五铢钱的价格开始售卖书籍,狂赚了一笔钱。
在科举制度的细则上,张彦又拟写了一份科举制的作守则,批量印刷后,颁发给各级官员观看。
当然,张彦在大力鼓励教育事业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一边紧密的联系刘表,一边让各军加紧训练,并且积极的将兵力布置在和袁绍的边界线上。除此之外,他还大肆鼓励民兵加强训练,以应对不时之需,一旦战争来临,张彦所统辖的势力范围内,所有的民兵便会全部派到前线去,一方面负责押运粮草,一方面做为战争储备,哪里防线薄弱,就直接由民兵进行补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河北的袁绍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样的和平景象,是张彦最希望看到的。
建安四年秋,九月,第一届科举考试正式举行,以县试为主,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高达十万人。
张彦对这次科举考试十分重视,亲自主持这次考试,由他命题,然后交由锦衣卫带着十万份考试题分别在考试当天发给各县考生,以免出现舞弊的情况。
考试结束后,试题全部封存,然后再由锦衣卫将试题全部带到彭城,由张彦和其心腹以及幕僚进行批阅。
结果,十万人的考生之中,只有八千人通过了这次县里举行的科举考试。随后,张彦命人将通过考试的考生归籍入档,暂由司徒府进行保管,并着令各郡太守开始着手准备明年的郡试,而且将这八千名通过考试的考生公布天下,让他们准备明年的郡试。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