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发现密室(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通过射箭、举石锁等比赛,侯大勇在黑雕军里营造了热闹的氛围,大家天天谈论的都是比赛,有效转移了众军士的注意力,打架斗殴等事件大大减少。

只是石虎却一天比一天愁眉不展,“都指挥使,你这样用钱,黑雕军很快就成穷光蛋了,到时没米下锅,还怎么比赛。”

“怕什么,我让富巩给黑雕军送钱来就行了。”

“都指挥使,不能让你从府上拿钱,这样不是长久之策,是座金山也会被挖空的。”

“无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与此同时,富巩也在家里叫穷,“阿郎,就是万贯家产,也养不起一支军队啊。”侯大勇是鸭子死了——嘴巴硬,见钱象流水一样用到黑雕军身上,也觉心慌。侯大勇从现代社会回来,知道商业的重要,每年土地产出基本是固定的,而贸易潜力巨大,特别是边境贸易,互补长短,利润丰厚。就交待富巩理清楚刘三生意来源,对有生意来往的地方、人员进行登记,刘三虽死了,他的生意还是要做下去,否则真要坐吃山空,但是,富巩费尽心思却没理出头绪,从富巩整理帐册的情况来看,刘三也并非人们想象中那样富有。

一系列比赛后,部队情绪基本稳定,侯大勇便对黑雕军重新编队。

黑雕军仍分为五个团,各团校尉不作变动。大周军队通用装备是每位军士一柄腰刀和一张弓(附弦和箭支),另还有长刀、枪、弩和攻城重设备等装备,侯大勇根据团队的特点,对每一团的武器配备进行了调整。

第一团为虎营,以匡操为校尉,二百名兵士除常规配备外,虎营士兵每人配备一张轻型黄桦弩。弩的特点是又远又准,有时间从容瞄准,是冷兵器时代重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弓箭在当时不是管制兵器,但是弩因为威力巨大,禁止民间使用。当时大周军队弩的比例占到20%,建弩营,就是要把弩集中在一起,充分发挥弩的作用,以对付行动灵活的草原骑兵。

第二团为豹营,以苏文森为校尉。豹营为强弓营,强弓营全是大力士,在此营的精锐射手均能拉开七十公斤的强弓,有效射程能超过八十米。

第三团为狼营,以山宗元为校尉。狼营为长刀营,宽体长刀二米五,极似陌刀,陌刀堪称刀之极长,刀长近三米,陌刀曾在唐军中叱咤一时,陌刀队列阵于前,横向密进,大刀纷落敌阵,每击都有数人毙伤,所向无敌,不足之处是刀太长,攻击缓慢,不便挥舞。宽体长刀是在陌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其长而无其短,狼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作骑马步军。

第四团为熊营,以胡继为校尉。熊营为枪营,此时流行马枪,其头部一般都有刺和钩的双重用途,枪后有可插入地的铁镦,杆上还有牛皮编成的提绳,利于远距离剌杀敌军。

第五团为狮营,以王青水为校尉。此营跟在侯大勇身旁,作为侯大勇卫队。在侯大勇心中,要把狮营当作特别兵来训练,战时可作侦察兵,又可作预备队。因此,狮营配备最为复杂,几种利器各有几十人配备,另外,还有十名箭法最好的军士,能开八十公斤强弓,有效射程均能超过八十米,直接听从侯大勇指挥,作为狙击手来用,直接瞄准敌军指挥官。

当时,中原不产马,马主要通过商队从北方和西方买来,黑雕军有八百五十六匹战马,战马比例在大周军中已是非常高,主要得益于刘存孝在边境多年经营。战马主要配给狼营、熊营和狮营。

黑雕军进行了重新编队,但此时仅仅是建了一个架子,能否发挥战斗力还要靠训练来保证。

接下一个月,侯大勇按照现代军队的训练方式,先从队列训练抓起。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累,现代军队对队列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队列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讲到队列的意义:“为了规范我军的队伍动作、队列队形和队列指挥,正确实施队列训练,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以适应技术、战术训练和增强战斗力的需要,制定本条令。”

可要向军士们讲明白,却颇不容易,就连虎营校尉也对侯大勇搞队列练习不满,不过,在侯大勇的强力压迫下,队列练习还是照常开展。

首先进行的是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侯大勇先找来四十个机灵的小伙子,从立正、跨立(即跨步站立)、稍息、停止间转法(向左、右转、向后转)、行进(齐步、正步、跑步、便步、踏步、移步、立定)、步法变换、行进间转法、蹲下一直到起立,手把手教会他们,然后由四十个小伙子去教全营官兵。至于几个校尉,则由侯大勇亲自训练。

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花了近十天,正当军士准备放松,侯大勇接着进行团、旅、队、火的队列动作,这是侯大勇参照现代军队结合黑雕军实际情况制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火的队形、队的队形、旅的队形、团的队形、军的队形、军旗位置、集合离散、整齐报数、出列入列、队形变换和方向变换等内容。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