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9(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在毛*主*席发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哪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之后,全国掀起了一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风潮,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应该将一腔热血先给社会主义建设,满腔的激情献给农村。

在这样的风潮下,很多年轻气盛的年轻人搭乘了火车,专门往最偏僻最贫苦的地方跑,他们要将贫瘠的土地开发成像东北那样的北大仓,要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样的风潮很快就刮遍了全国,于是知识青年下乡到农民中去劳动去生活,并且被称为了知青。

这个时代的知青不少都是往农场、建设兵团等地跑,但是宋慕雯他们这样穷苦的小山坳也有人来,而且都是热情洋溢的年轻人。

宋慕雯看着那些穿着的确良的衣服的年轻人,说说笑笑十分有活力的样子,看他们长得白白净净的,很难想象他们干农活的时候的模样。

这些人的到来自然是受到了欢迎的,他们上火车的时候有鲜花和鼓乐相送,迎接他们的也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大家都欢迎知识青年下到农村来,体验农村的生活,从农民身上学习经验。

不过这些人的吃住是成了问题的,他们说了要去村子里,不能留在城里或者镇上,而且他们要下田,要跟农民一起吃饭一起劳作。

这年头不少村子还是吃的大锅饭,大家依旧是一起吃饭一起干活儿,只有睡觉是各回各家各抱各的的媳妇的。

别的村子好说,宋家屋这样的村子,连吃饭都不好解决。

☆、第161章干活儿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提议,干脆把大食堂重新建起来,大家都在一块儿吃,看别的村子都是在一块儿吃的,不也是挺好的嘛。

宋村长当然不同意了,当初他费了多大的力气才把食堂撤了下去,现在又把食堂建起来,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嘛?而且明显的,大家分开吃比较好,吃自家的知道节省着点儿,要是吃公家的,那就是可着劲儿胡搞乱搞了。

宋村长也发现了,那些个说建食堂的,是平时好吃懒做的,家里情况不是很好的几个,恐怕是羡慕别家比自家日子过得好,想要占便宜才这样说的吧。

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让知青寄住到一些人家里,然后将知青的公分与寄住的家庭的公分算在一起,到时候一起算粮食,当然,这个是要在知青同意的情况下才可以的。而且接收知青的家庭也要经过选拔的,比如说,女知青就寄住在女孩子多一些的家里,这样多点话可以说,帮助尽快融入,尽量不寄住在成年男娃娃多的人家,因为年轻气盛**大家都懂得啊!

宋慕雯家里不知道能不能接收,反正家里现在是分成两派的,宋老头儿为代表的几个人觉得收留一个知青两个知青不是什么事儿,现在知青可是了不得的人物,他们的目标是好的,动机是好的,而且人家懂得知识多,可以稍微指点一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