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她37岁时,自己最钟爱的小儿子突然病故。晴天霹雳,也使她累积多年的不满与失望一下子爆发开来,在儿子去世的翌日,她即不告而别,离家出走。丈夫及家人虽四处打听、寻找,但都毫无音讯。

在医师的耐心治疗下,b女士慢慢回想起她离家之后的行踪:在四处徘徊、游荡后,她最后终于来到了r镇,也就是她年轻时代生活过的大学城。

但在抵达r镇时,她对自己的真实身份及过去生活都已失去了意识的记忆,只觉得自己是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孩。

于是她开始以露丝之名在r镇定居下来,靠弹钢琴及教钢琴谋生。这种生活相当惬意而且成功,不到两年,她就成为当地一所音乐学校的指挥。也许是出于一种奇妙的直觉,她只挑选不会对她的过去感到好奇的人做朋友,而她的过去也日渐成为一段神秘的空白。最后,她终于在r镇建立了一个新的社会身份,不再需要对人生有所回顾。

就这样,b变成了露丝,在r镇自在地生活了四年。直到有一天,也许是出于不可避免的命运,一个少女时代的旧识终于认出了她,这位旧识是b在大学时代的朋友,她不仅认识b,也认识真正的露丝。

重寻旧梦的中年女子(2)

当对方做这种指认时,b有点不知所措,其至满头雾水,她以令人无可置疑的真诚说:“我是露丝,不是b,你一定认错人了!”

但她明明就是b。最后,她的丈夫及家人闻讯赶至,而发生了我们在故事开头所说的情景。

()txt电子书下载

b的丈夫在了解太太的心事后,出乎意料之外地表现出相当的体谅与合作,在妻子出院后,他为她提供了较充实的生活内涵与较活泼的生活气氛,而b也因环境的改变,有了相当不错的调适。

解析:

这个真实故事活像一部凄美的电影。

从精神医学的观点来看,本案例属于“解离型歇斯底里精神官能症”中的“心因性神游”(psychogenic fugue)。“心因性神游”的特征是患者会突然在意识解离的状态中离家出走,通常是游荡到很远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种状态中,他会完全忘记自己过去的一切。它和前述“心因性记忆丧失”最大的不同点是他“并不知道”自己丧失了记忆,而且经常会以一种新的身份和生活形态在社会上生活,其言行举止在外人看来是“与常人无异”,而他通常也不会做出象征过去创伤经验的行为。

美国心理学大师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其经典巨著《心理学原理》一书里,也曾提到一个他治疗过的“心因性神游”病例,只是“神游”的不是“牧师太太”,而是一位“牧师”,这个病例的大致情形如下:

1887年1月20日,罗德岛《普罗文斯日报》刊登了一则“牧师失踪”的简短新闻。失踪的牧师名叫安塞尔·伯恩,他在三天前离家后即一去不回,音讯全无。伯恩牧师在当地是颇获好评的知名人士,过去25年来,一直从事巡回传教的工作。他有头痛的毛病,发作时偶尔会丧失意识达数小时之久。

约两个月后的3月14日,在宾州的诺利斯坦,有一名男子惊惶失措地问人说:“我现在在哪里?”这个人在六个礼拜前来到诺利斯坦,自称名叫布朗,他租了一间小店,做贩卖文具、水果、糖果等的小生意,此地居民没有人觉得他有什么不正常或不自然的地方。

但这个人现在却说他名叫伯恩,不曾来过诺利斯坦,对现在做的小生意也不熟悉。他最后记得的事是自己曾到普罗文斯的银行取款,仿佛昨日,他不相信自己来到诺利斯坦已经一个半月。

后来经当地居民打电话到普罗文斯询问后,知道确有其事,伯恩遂由他的外甥哈里斯来接他回去。

重返家门的伯恩,成为威廉·詹姆士的病人。伯恩对失踪两个月的一切行止均不复记忆,在诺利斯坦做小生意的一个半月期间,据当地邻居们描述,“布朗”虽沉默拘谨,但绝非怪人。他自己煮饭,曾数次到费城采购东西,而且有规律地上教堂,有一次还在祈祷会上发表了一场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到一个在“伯恩人格状态”中的目击事件(这表示“伯恩”与“布朗”在潜意识层面仍有某种沟通)。

但对失踪两个礼拜的遭遇,则是一片空白。没有人见过他,伯恩自己也记不起来。不过詹姆士利用催眠术弥补了这段空白。在将伯恩催眠后,他又变成了“布朗”,道出了失踪后头两个礼拜的遭遇,以及后来在诺利斯坦做小生意的一切细节。但在这种催眠状态中,他却又忘记了“伯恩”身份时的一切,他说他听过“安塞尔·伯恩”这个名字,但并不认识他;将他的妻子带到他面前来,他也说“以前从未见过这个女人。”

詹姆士曾利用“催眠暗示”及其他方法,企图将“伯恩”与“布朗”的经验整合为一,但没有成功。解除催眠后,伯恩又对布朗身份时的遭遇不复记忆。

“心因性神游”的患者,通常会像变成“伯恩”的“布朗”,有一天仿佛“大梦乍醒”般,一下子又恢复过去身份时的一切记忆,同时忘怀以新身份所经验的一切,而惊讶地发现自己“不知置身何处”。本故事中的b女士似乎比较特别,她以露丝的身份在r镇度过了四年漫长的岁月,若不是被昔日旧识认出来,她是否不会“醒来”,而继续以新身份终老r镇,恐怕将永远是个谜。但这种漫长的神游,通常有维系它的心理动因。

布朗为什么会从“牧师”变成“杂货商”,我们似乎看不出什么明显的心理动因,但b的化身为露丝,由“不快乐的家庭主妇”变成“成功的艺术家”,不仅可以逃避痛苦,更在复苏的往日情怀中,使荒芜的心灵获得滋润,这也许就是使她“继续神游”下去的主因。

“心因性神游”跟我们后面要谈的“双重人格”稍有不同,“心因性神游”的患者虽然也有两种人格状态(譬如b与露丝、伯恩与布朗),但这两种人格状态并不像“双重人格”那样南辕北辙,而且其人格的“互换”也不像“双重人格”那样频繁。通常只是由a人格状态变成b人格状态,然后再由b人格状态再回复成a人格状态而已。本个案中的“露丝”更是被迫回复原来b的身份,而她在“露丝”的人格状态中,除了重拾以前的钢琴旧梦外,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不仅没有再婚,也没有任何性活动,仍保有b的道德观。

当医师将b的辛酸病史和她的心事告诉b的丈夫后,b的丈夫似乎是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床头人,他“哀矜而勿怒”地提供给妻子较充实的生活内涵与较活泼的生活气氛,证明他其实是“深爱”着妻子的,只是以前一直爱得不够“深入”,“深”到能进入妻子的“梦”中。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