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当用尽各种方法都找不到可能的线索后,医师决定将她催眠,打开她潜意识的心扉,到尘封在脑海深处的记忆乱丛里去搜寻。

在催眠状态中,医师一边给g暗示,一边递给她一支笔,要她做心事的“自动书写”(automatic writing)。在迷离恍惚状态中,g果然运笔如飞,写出如下的句子:

“g镇……m镇……教堂,我父亲带母亲到b镇,母亲在那里死了,然后我们到c镇……他们解剖我母亲。我一直祈祷和哭泣,希望母亲仍活着;而教堂的钟声却一直响着,我痛恨它们。”

当她写下最后一句话时,虽然自己并不知道写的是什么,但却变得焦虑而惊惶。这些“自动书写”的内容,透露出g的畏惧钟声和她母亲的死亡有关。

在解除催眠一段时间后,医师拿出她所写的那张纸条给她看,g倒是心平气和地说出了那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在多年前,当全家人到英国旅行时,她母亲忽然得了重症,就在当地紧急开刀,但不幸却死了。在母亲死前,她一直祈祷母亲的康复。他们所住的旅馆旁边刚好有一座教堂,教堂的塔楼上不时传来悠扬的钟声,她常在钟声中祈祷。

但也许是钟声出现的频率太高了(每隔十五分钟就响一次),使她绷紧的神经渐渐受不了,最后竟开始痛恨听到钟声,特别是在她祈祷的时候,那钟声更增加她的痛苦。

在做了这种表白后不久,g又向医师透露了一个更重要的讯息。她以忏悔的口气说,有一次她“省略”了到教堂祈祷的义务,事后即一直有“如果母亲死了,就是我省略祈祷的关系”、“这将是我的错”的想法。后来,她母亲果真死了,她更认为这是“上帝对我的惩罚”、“我必须为母亲的死负责”。

g说,一直到成年后,她仍然认为“母亲的死是我的错”,并因此而深深自责着。

但这种将过错全往自己身上揽的想法似乎太过牵强而夸大。在医师颇有技巧的追问下,g终于又做了一次更深刻的表白:

原来在她母亲过世前两年,她因不听母亲的劝告而着凉了,后来病情恶化,被诊断为早期肺结核,在医师的建议下,父母遂带她到欧洲去寻求更进一步的医疗。然而就在他们抵达英国后不久,就发生了母亲死亡的不幸事件。

至此终于真相大白,g在心里觉得母亲若不到英国,就不会患急病而死,而母亲之所以会到英国去,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关系。如果当初自己听从母亲的劝告而多穿衣服,就不会发生尔后的不幸事件。

她的畏惧教堂钟声,可以说就是这种深沉的内疚所引起的。

解析:

这也是一个畏惧性精神官能症的病例。g女士对教堂钟声的畏惧启始于15岁时的一次心理创伤经验,历时25年仍然挥之不去,可见那次创伤对她而言是多么的执拗与惨痛。

传统的精神分析学家认为,畏惧乃是对性与攻击等本能冲动的潜抑。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与本能无关的心理创伤事件,也可能在心理防卫下产生对某种物体、情境或活动的畏惧。g女士难以面对的是“母亲的死都是我的错”此一内疚,在英国那些天的经历令她一思及就感到焦虑、悲痛,在意识层面,她成功地压制了创伤经验的“全程”(目前她已很少再想起那些往事),而且成功地将“全部”(整个事件)转移到“局部”(教堂钟声)上头,并加以回避。但在她对教堂高塔及钟声的莫明恐惧中,仍隐藏了她潜意识里的悲痛记忆与内疚,只是这种悲痛与内疚被“隔离”开来而已。

怕猫的女人

当她四岁时,父亲在她面前将一只猫活活溺死在水桶里,这种景象让她感到非常害怕,此后即和猫有了难解之缘。

一个已婚的37岁妇女,个性外向,善于社交,有很多朋友,但也很照顾家庭,以家庭为荣。她惟一的毛病就是怕猫。

她对两个小孩所养的各种小动物,譬如天竺鼠、乌龟、小鸟等,都很喜欢,但就是不喜欢猫,不仅不喜欢,而且是怕得要命,一看到猫或想到猫,就会感到紧张、焦虑,惊惶得不知所措。

虽然明知猫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总是担心突然出现的猫会不意跳到她身上,抓她、咬她。自己也明知道不太可能发生这种事,但就是挥不去这个念头,一想起来就忍不住会全身发毛。因为怕遇到猫,所以她走路时总是靠着人行道近马路的那一侧,以免人行道内侧的住宅或围墙上突然窜出猫来,晚上更是不敢单独一个人外出。如果知道某人家里养猫,她就避免踏入那个人的家里。

不只怕猫,她也怕像猫一样的皮毛制品,在大众交通工具上,旁边的乘客若穿毛皮大衣,她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而避得远远的。最后,连书本上的猫图片,或电视上出现猫的镜头,也让她全身起鸡皮疙瘩。

最近几个月来,她对猫的恐惧感似乎有增无减,生活里充满了猫的阴影,任何突然出现的影子或声响,都被她解释成是猫在作怪,晚上也经常作有关猫的恶梦,而早上醒来的第一个念头是:我今天会遇到几只猫?

她丈夫很关心她的这种惧猫症,但也无能为力。因为症状持续恶化,已严重干扰到她的日常生活,所以在丈夫的陪同下,到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在心理治疗师的讯问下,她说自有记忆以来,就一直怕猫。最早可以回溯到她四岁时,父亲在她面前将一只猫活活溺死在水桶里,这种景象让她感到非常害怕。接下来的记忆是,她伸开两腿坐在一张桌子上,一只猫就在地板上来回踱步;然后是自己站在屋子的大门外哭泣尖叫,好像是看到一只猫。

14岁时,她父母也许是为了给她取暖,将一张毛皮铺在她的床上,当她发现时,即害怕得发出歇斯底里似的尖叫。18岁时,又有一只猫突然跑进她的卧室,她也是吓得浑身发抖,连忙躲开。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