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就是只为了学习本身所带给我们的乐趣。任何其它的动机,不管是低级的还是崇高的,都可能对学习最纯净的动机造成污染。

最后一点需要展开说一下。

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境是:父母指着捡垃圾的人对孩子说,你若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跟他一样。孩子的反应有两种。一种比较幽默,孩子会说,捡垃圾很好玩呀,长大就捡垃圾好了,也不用每天做作业了。另一种就比较让人伤心了,那些知道捡垃圾的辛苦的孩子会被吓着,会在恐惧的追赶之下学习,其学习心态之差、学习效率之低,就是可想而知的事了。很多孩子厌学,就是对这种恐惧的一种反抗形式。

还有一种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情绪激昂地说,大家要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中华正在崛起之中,让我们设想一下,中国真正崛起之后那孩子们为什么学习呢?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于已经是世界强国的国家来说,它们的孩子为什么还要学习呢?或者再换一种说法,一个退休的人,他已经不再有机会为国家做很大的贡献,那是否意味着他不需要学习了呢?

我们对学习对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它是我们学习的最原始的动力,不需要任何修饰,纯净而自然,而且比任何其它力量都要强大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即使是从纯功利的角度,我们也没有必要用任何其或低级或高级的动力来替代它。

教师、家长和其他身负教育职责的人都应该注意了:你们要做的唯一的工作,就是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千万千万不要去伤害它,也不要试图用别的东西去替代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够真正学得好,才能够在有较高的才能之外,有高贵而和谐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真正很快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

一位著名的家庭治疗师说:每个人生来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在健康王国的身份和在疾病王国的身份。尽管我们都喜欢前一个王国的身份证,但无论早晚,至少有一段时间,我们都会被迫承认自己在疾病王国的居民身份。话说得很委婉,如果把同样的意思直接地说出来,就是:每个人迟早都是要生病的。

疾病当然首先是生病的人的个人的事情。但是,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病了,除了对他自己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之外,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他的家庭。现在我们就从家庭的角度,以一位肺癌早期患者为例,谈一谈疾病对家庭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专门针对家庭的心理治疗理论认为,一个人生病(主要指可能危及生命或造成残疾的重大疾病)之后,家庭内部会产生以下几种相对应的情感反应。

1、 否认和接受

k先生五十岁,某国家机关的处长。他的妻子四十八岁,某国有企业的会计。女儿二十五岁,某医院内科医生。k先生抽烟三十年,平均约每天二十枝。三个月前,k先生出现不同寻常的剧烈咳嗽,妻子和女儿要他去医院查一下,他不愿意,认为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由于长时间未见好转,他最后还是同意去做一下肺部透视。透视显示有小块阴影。再拍片,高度怀疑早期肺癌。医生只把这样的结果告诉了k先生的妻子和女儿,k先生自己对自己的问题一无所知。

背着k先生,妻子和女儿抱头痛哭了一场。然后她们认为,也许k先生患的不是癌症,而是其它什么疾病,比如肺结核等等。就继续让k先生做了进一步的检查,最后确诊为肺癌。在冰冷的化验单面前,她们不得不接受了这一事实。

当疾病敲开家庭之门的时候,病人和家属的第一反应就是不相信。这是一种有益的防御机制,可以暂时缓冲打击的力量,为最后接受现实做一点心理的准备。但是,否认的时间不可能会很长,当疾病变成无可置疑的现实的时候,接受就是唯一的选择了。接受显然是一种更成熟的应对方式,越早接受,越有利于早日采取理性的对付疾病的措施。

2、 绝望与希望

接受事实之后,紧跟而来的情绪就是绝望。做医生的女儿知道,不是医生的妻子也知道,肺癌是一种暂时无法治愈的疾病,被诊断为肺癌,就等于判了死刑。夫妻恩恩爱爱地生活了几十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妻子无法想象没有丈夫的日子将怎么过;女儿是在父亲的娇宠下长大的,她很爱父亲,父亲的永久离去,会给她的心灵造成很大的创伤。一时间,妻子和女儿都陷入极度的悲哀之中,整日以泪洗面,茶饭不思,工作效率也大幅度下降。

绝望中也孕育着希望。妻子和女儿开始把希望寄托在治疗之上。妻子在互联网上、或者通过熟人,找治疗肺癌的偏方,和肺癌患者的保健措施,等等。女儿则带着父亲的病历和x光片,遍访名医,请教最佳治疗方案。这一切,都是瞒着k先生进行的,在k先生面前,她们都强装笑脸,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k先生也是一个豁达之人,从不疑神疑鬼,想医生和家人没说什么,那就肯定没什么大的问题,该做什么还是去做什么。

3、秘密与分享

在中国的大多数医院里,大部分医生还在信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叫做“保护性医疗措施”,意思是:威胁生命的、难以治愈的疾病的诊断结果,只告诉病人的家属,而对病人保密。应该说,这样做也有一部分道理。我做实习医生的时候,就听老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教授在门诊接待了一位病人,发现他患了某种癌症,而且已经到了晚期,都没有什么治疗价值了。教授问他有什么亲人没有,病人说没有。于是教授就对他说,你的病不严重,回去以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病人就回去了。八年以后,该教授在门诊又遇到这个病人,他竟然还很健康地活着。教授很惊讶,说记得当时你患了癌症,估计也就只有半年的生命,怎么现在还活着?病人回答说,我不知道自己患了那么严重的病,只按你说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但是,遗憾的是,这一次病人回家后,就真的只活了半年。

().

对k先生,医生和家属在开始的时候,也采取了“保护性医疗措施”,有关他的疾病的真相,被掩盖得严严实实。但是,虽然不告诉他真相有一些好处,但同样也有很多坏处。这些坏处包括:某些患者会对自己的疾病胡乱猜测,这跟告诉他真相相比,可能是更严重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利于调动患者本人对抗疾病的积极因素;不利于患者配合必需的治疗,等等。最后,从人道和人权的角度来说,一个成年人,有权力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一切事情,而不管那些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利。让一个人自己承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的后果,也是对这个人的一种尊重。

在向一位家庭心理治疗师咨询之后,妻子和女儿接受了治疗师的建议,决定将肺癌的诊断逐步透露给k先生。这对双方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k先生表面上的反应并没有他人想象的那么悲伤,心理上所受大的强大打击被他本人有意地掩盖了。背对妻女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

在整个家庭中,秘密一旦被揭开,剩下的就是一种针对疾病的同仇敌忾。气氛开始在朝好的方向发展,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