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心里面大为满意。不愧是他的徒弟,对艺术就是看重。

若是黄维知道,在萧霖眼里,这些都代表着无数的人民币,怕是会收拾他一顿吧。

这也不怪萧霖,他上辈子也算是做了几年商人,将一切都物化也是下意识的行为。

九一年的春节,何家很热闹。不止何兴军回来了,何彬常年没露面的爸爸何兴国也很难得的回家过年了。

只有何彬的二叔何兴华因为从政的关系,过年时要走访群众,等到初三才能回来。

何兴国因为晚婚晚育的关系,今年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一点都不嫌老。一身笔挺的军装,气势迫人。

何彬和何旭长得都不是很像何兴国,都长得像何妈妈陈芸。

陈芸是一个极为温柔的女子。知道萧霖是何老认得干孙子,简直是将他当儿子看待了。又是给他买衣服又是为他做羹汤,让萧霖非常感动。

何家是大家族,旁亲很多,年初一都来给何老拜年。萧霖跟着何彬,认识家里的这些叔叔,伯伯,姑姑,姑父。压岁钱收了不少,乐得萧霖好几天合不拢嘴。

初二晚上,黄维来电话,第二天要接萧霖到他大哥家里去认认亲戚。萧霖还以为距离很远,已经做好了坐车的准备。没想到黄维的大哥家就在隔了四五个院子的别墅里。

也是这时候萧霖才知道原来黄爷爷家里也是豪门世家啊!

大年初三,黄维大哥家里人不是很多,萧霖就跟着黄维认识了他的大哥二哥,黄家大爷爷和二爷爷。看着大爷爷的面容,萧霖又是一怔。这上辈子见都见不到的领导人物,这辈子竟然扎堆儿的往外冒啊。

大爷爷黄纲摸了摸萧霖的脑袋:“霖霖啊,你黄爷爷一辈子痴迷艺术,也没个亲近点的人陪着。你要是有时间就多陪陪他。”

黄纲的话里带着些伤感,更多的是对自己兄弟的担忧。

萧霖重重的点头:“我会的,大爷爷。”

二爷爷黄纭拿了两个红包递给萧霖:“霖霖,这是大爷爷和二爷爷给你的压岁钱,要拿好哦。”

“谢谢大爷爷二爷爷。”萧霖接过红包,转头又看了看黄维,意思不言而喻。

黄维敲了敲他的脑袋:“你这小子,我能欠下你的红包不成?”

萧霖摸摸脑袋,笑着说道:“那可不一定,万一您老人家忘记了怎么办?”

黄维好气又好笑,掏出一个红包:“给你。”

萧霖接过来,赶紧儿装到兜里,生怕黄维抢回去一般,将黄家三兄弟逗得哈哈直笑。

他们这些大家族家里的孩子,太过于早熟,一个个丝毫没有孩子的稚气。像霖霖这么可爱会撒娇的孩子,太少见了些。

走完亲戚,日子已经到了初六。何兴国,何兴华都动身回了工作的地方,只有何兴军还留在家里,准备过了十五再回海南。

初七天上开始飘飘洒洒的下起雪来。第二天,气温便低了好几度。可能因为年纪小的关系,萧霖受不了气候突然的变化,很不幸的发烧了。

虽然被窝里热乎乎的,可他就是觉得冷,不停的发抖。

何旭吃晚饭时便感觉萧霖的脸色不太对,临睡前有些不放心,便到萧霖房间去看他。

走近了才发现,萧霖的脸红彤彤的,好像发烧了。睡梦中,萧霖的小身子不停的抖动着,看上去可怜兮兮的。鬼使神差,何旭紧紧的将对方幼小的身子抱在了怀里。

平日里觉得对方很成熟,可真正挨在一起,才感觉出他的小身子是如此的脆弱。

萧霖发烧了,意识不清楚,身体自动寻找着热源,慢慢将何旭的睡衣拽掉了。

何旭看着掉落的睡衣,叹了口气,也没打算再穿上。摸摸萧霖细软的头发,将人搂紧,这时候也觉得自己有些大惊小怪。这么小的孩子,就算真是敌人,又能做什么?更何况一切都是他自己的猜测。

何旭觉得不太好意思,心里想着以后要对萧霖好一点。

七点钟,何旭准时睁开眼睛。因为一晚上萧霖紧紧抱着他的缘故,何旭觉得身子酸酸的。屋里很暗,透过窗帘的缝隙可以看到外面阴沉沉的天空,今天又是阴天。

感觉到身边有动静,萧霖努力的睁开眼睛。

何旭看到身边人醒来了,便问道:““霖霖,天气还早,你再睡会儿。还觉得难受吗?”

萧霖摇摇头,小声说:“嗓子干。”虽然有些奇怪何旭为什么会在屋子里,不过头痛咽喉痛,萧霖也没心思多想。

“那我先去给你倒杯水。”何旭起床,给萧霖掖好被子,到外面给他倒了一大杯水。

喝完水,萧霖觉得好了很多。他估计是着凉了,睡了一晚,这会儿精神多了。

“你盖好被子躺会儿,我去看看今天早晨吃什么。”

萧霖坐在被窝里抱着水杯点点头。他对何旭的表现很奇怪,怎么突然对他这么好了?

☆、第二十章

过了十五,年就算过完了。萧霖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了黄维家里,绘画,鉴宝,日子过得很充实。

何旭高三课业重,初十就开学了。何彬一个人在家里无聊,干脆也住到了黄维家里。

黄维痴迷艺术,画起画来经常忘记时间,萧霖和何彬有时候饿得不行,只得自己动手。

何彬这才发现萧霖的手艺竟然很不错。

说实在话,没几个人是真正喜欢做饭的,萧霖也是上辈子吃腻了饭馆里的饭食才学会了自己做家常菜。没想到何彬竟然意外的捧场。

“霖霖,没想到你还有这手艺,我就学不会。”何彬夹起一个香菇,边吃边道。

萧霖瞪了他一眼:“二哥,你学不会做饭就要学刷碗,什么都不干可不行。”

昨个儿何彬自告奋勇的去洗碗,谁知道这么简单的活竟然让他摔碎了两个碗,萧霖实在不知该说他什么好了。

何彬知道自己没理,作为哥哥竟然需要弟弟照顾,他也觉得不好意思。

“放心吧,我今天一定不会再摔碗了。”

两人正说着,黄维终于从画室走了出来。“霖霖,黄爷爷的画完工了。这回可有很多空闲教导你了。很多古玩知识你都还停留在书本上,没看过实物。明天咱们去逛逛琉璃厂,让你好好看看各种古玩。”

说到这里他才后知后觉的问道:“你们在吃饭?谁做的?”

萧霖简直要晕了。昨天他做好饭可是给黄维送到画室里的,黄维当时也吃了,怎么今儿个才反应过来?痴迷绘画到这种程度,他是肯定做不到的。

何彬与有荣焉的说道:“黄爷爷,昨天和今天的饭都是霖霖做的。”说完又很不好意思的接着说道:“碗是我洗的,不过摔碎了两个。”

黄维完成了画作,心情很好:“两个碗而已,不打紧。咱们用的都是普通碗,常见的很。”

萧霖和何彬对视一眼,不是普通碗,难不成黄爷爷还想用古玩瓷器吃饭不成?

琉璃厂位于和平门外,是京城一条著名的文化街。从明朝初期开始就享有“九市精华萃一衢”的美誉。清朝时期,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各地的书商也纷纷在这里设摊、建室、出售大量藏书,这里逐渐便发展成为京城最大的书市。与文化相关的笔墨纸砚,古玩书画等等,也随之发展起来。

到了清末民初,这里已经成为了京城最著名的古玩街,特别是清朝灭亡之后,很多宫里流落出来的古董精品都是贩卖到这里,也让这里从此全国闻名。

真正喜欢收藏,喜欢古玩的人,没有不知道这个地方的。

琉璃厂萧霖上辈子来过不少次,不过那个时候捡漏已经很难了,不知道如今会不会好一些。

何彬第一次来,显得比萧霖兴奋,不断的看着一个个店铺,在他眼里,这些店铺里面都藏着宝贝。

萧霖已经收藏了不少古玩,可惜好的收藏品太少,正好趁这个机会见识一些真正的精品古玩。

黄维先带他们走进了荣宝斋。荣宝斋是驰名中外的老字号,迄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的展品,让萧霖看得应接不暇。

今天黄维带萧霖过来就是为了鉴赏各种古玩,荣宝斋有着‘民间故宫’的称号,里面的展品比一般省级博物馆还要多。

荣宝斋上辈子萧霖来过,可那时候是来买一些古玩当藏品的,如今却是单纯的以学习的态度观看每件古玩,心态不一样,学到的东西自然也不一样。

荣宝斋一共有三层,逛完第一层就已经不早了。黄维在这里收了一件民仿的嘉靖官窑小碗,价格不贵,不过做工还不错。

看着何彬已经有些迈不动步子,黄维便打算带着他们去吃些东西,下午接着逛。

琉璃厂附近的小吃店铺不少,黄维带着他们去的是一家仿古建筑的茶楼。这里提供茶水点心,也有小笼包,稀饭这些主食,味道还不错。

黄维点了一壶龙井茶,要了几样点心。打算歇息好了,继续逛街。

何彬早就饿坏了,一手抓着点心往嘴里塞,一手端着茶杯。不一会儿两碟小糕点就进了肚子。

萧霖也饿了,不过看了一上午的古玩,还是比较满足的,吃起来也就比较斯文。

正吃着,突然听到旁边桌上几个人咋咋呼呼的大叫:“二哥,快把宝贝拿出来啊。一千块钱就买到了这样的宝贝,真是捡了大漏啊!”

“你小声点,万一被别人知道了,咱们的宝贝就危险了。”

“二哥,你也太小心了。咱们弟兄几个怕过谁?有人知道才好,说不准转手就能赚好几十倍呢。”

接着旁边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过了会,一个声音道:“怎么样?看直眼了吧。”

那个二哥似乎把什么宝贝亮了出来,很得意的问道。

“宣德炉啊!民国时都值好几万大洋了,这会儿子怎么也得值几十万人民币吧。”

“说不定上百万呢。”

“上百万,那得多少钱啊!咱们弟兄以后可以吃香的喝辣的了。”

何彬听的一愣一愣的,悄声问道:“霖霖,什么是宣德炉啊?烧香用的炉子?这么值钱?”

萧霖扑哧一笑:“让你跟着黄爷爷好好学习古玩知识,你不听。这句话你要是在圈子里说了,怕是要让人笑掉大牙了。”

何彬不太服气:“这宣德炉这么出名?”

萧霖解释道:“那当然了。如果真的是宣德年间的宣德炉,就是花一百万买了也值。”

何彬不太相信:“黄爷爷,这宣德炉真的这么值钱?”

黄维点点头:“霖霖说的没错,宣德炉确实是名贵。明代宣德帝在位时,因为喜欢玩赏香炉,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名瓷器的款式,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

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吕震战战兢兢地禀告皇上,欲制造出好香炉,铜还得精炼六遍。炼一遍,少一些,六遍下来,原料只会剩下一半。

宣德皇帝财大气粗,精品意识超强,他当即下旨精炼的次数不仅不减,还要翻番,并加入金银等贵金属。于是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在宣德三年,终于成功制作出这种极品铜香炉。

这批红铜共铸造出3000座香炉,以后再也没有出品。宣德帝见到这批自己亲自过问的香炉,每只均大气异常,宝光四射,很有成就感。就把其中绝大部分陈设在宫廷的各个地方,也有一小部分赏赐和分发给了皇亲国戚。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真正宣德三年铸造的铜香炉极为罕见。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宣德炉数量这么少,因为种种原因有很多又消失不见。所以为了牟取暴利,从明代宣德年间到民国时期,古玩商仿制宣德炉从未间断。”

“那就是说宣德炉的赝品极多了?”为了不刺激到旁边桌上的客人,何彬的话音压得低低的。

黄维点点头:“反正我玩古玩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真正的宣德炉。”

“那隔壁的宣德炉是真的吗?”

萧霖在旁边直翻白眼,没好气的说道:“宣德炉用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民国初年,一尊精美的宣德炉,价值就高达数十万,可谓无价之宝。要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宣德炉,他就不值钱了。”

“那他们买的是赝品?”何彬又问道。

萧霖摇摇头:“宣德炉不仅仅是指宣德三年铸造的香炉,而是所有带宣德款铜炉的统称。明朝,清朝还有民国都有仿制。如果买到的是老仿宣德炉,还是有收藏价值的。”

“哦……要是现在的仿品就不值钱了吧。”

“值钱,放上几百年还是挺值钱的。”

“呵呵,霖霖,你也会说笑话了。”

黄维看两个小的谈的有趣,他也来了兴趣。“要不咱们到旁边看看那款宣德炉?”

虽然知道是假的可能性很大,不过萧霖也想亲眼瞧瞧。

走到旁边,黄维拿出了今天买的民仿嘉靖官窑小碗,说道:“几位藏友,这是我今儿个在外面收来的,想请几位掌掌眼。”

对方的宣德炉正摆在桌上,一眼就能够瞧见。为了不显得唐突,黄维才找了这么一个借口。

桌上一共坐了四个人,听黄维说是让他们长眼,一个个顿时拿腔作调起来。

“你这小碗啊,我看着不太对啊。”其中一个中年汉子说道。

这本来就是民仿,自然看着不对了。

谁知这人接着说道:“这应该不是嘉靖官窑瓷器,应该是民窑的东西。做工比不上官窑。”

旁边一个三十出头的汉子却说道:“三哥,我看着像,应该是嘉靖官窑的。”

“你们两个争什么?让二哥看看,二哥对瓷器最精通了。”

被称作二哥的人,长得挺斯文,刚刚听他们谈话,这个二哥应该就是买到宣德炉的人了。

这个二哥左看右看看了半天,说道:“这小碗应该是现代做旧的,老先生,您买到假货了。”

萧霖在一边差点笑出来,趁着没有失态,连忙说道:“爷爷,我肚子疼,想要上厕所。”

黄老也不想和这几个不懂装懂的人废话,拿起小碗便道:“快走,咱们赶紧去上厕所。”

三个人匆匆下了楼,何彬忍不住问道:“黄爷爷,那宣德炉是真的吗?”

萧霖在一边笑着说道:“二哥,那物件做出来不超过俩月,整个一现代仿品。”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