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母本越高级,下一代零级作物所占比例就越小,只是减小的幅度非常有限。如此,想通过高级作物种子培育更优秀的下一代,这个想法不大可行。

不用管理遮阳棚后,一下子解放出来不少劳力。有了空闲人手后,叶明泽打算去清理山道。他想的很清楚,想把堵塞的山道恢复成原样,太过费时费力,还不一定能成。他的意思是,就按现在的样子,把滑坡地段压实整平。正常的山道与滑坡地段的衔接处则人工铺出一段缓坡。如果觉得不安全,可以在出口那段架座吊桥。

这次叶明泽没有出面,由老爹叶则武出马与村长他们沟通。这是事关全村的事,不该由叶家一力承担。经过商量,最终决定根据各家情况,叶家村每十人就派出一人,不是整十倍数的可以几家一起合作,凑个整数。经过一番计算,叶家派出五十几人。

经过上次地震后,叶家村人口减少了一成,算上这几年出生的婴儿,满打满算还不到两千五百人。对于村子来说,这些人口不算少。尽管叶家村有许多手艺人,仍有一些是叶家村不能自己出产的。叶家村半年多没与外界联络,他们迫切需要补充短缺的物资。

听说有这么省力的办法,很多年轻人都跃跃欲试。实在是避世太久了,他们巴不得现在就飞到阳山县城。就为这个,大家伙都干劲十足。两百多人齐干活,那速度是非常快的。仅一天时间,就整理出近一公里。看来要不了多久,道路就能打通。

眼见出村有望,叶则文三兄妹开始重新整理要带给叶老爷子的节礼。这段时间正好开始出海,叶家海鲜很多,用来送礼还算不错。再捎些自家出产的猪肉鸡蛋酱菜之类,这份礼就很像样了。

叶明泽原本想多带些海货进城交易,结果被蒋敬之阻止。不等蒋敬之把话说明白,叶明泽自己就想通了。叶家村捕鱼容易,那是因为有个鲸群在附近海域游弋。换成其他渔村,估计捕鱼难度非常大,海鲜收获自然就少。在不清楚外界状况下,冒冒然拿出如此多的海货,很可能给他们村子招来灾祸。

明了问题的严重性后,叶明泽赶紧通知村长他们。村长族长都不是蠢人,联想到去年还遭遇过大鱼袭击,今年情况应该更加严重才对,事实却是连大鱼的踪迹都难觅。一想到叶家村人毫无防备,拉着这么多新鲜的海货出现在县城鱼市里,想想之后可能的结果,村长他们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

此事迫在眉睫,不宜耽搁。村长他们马不停蹄地开始通知游说,务必使家家户户都照做。叶家村完全不知变通的人家很少,既然鲜货不能多带,那带海鲜干货总成吧?问起来,理由也好找,就说是去年留下的,家人舍不得吃,现在拿出来一些换取家里短缺的物资。

七天后,山道平整完毕。为了再多一道保障,叶家村所有人都赞同在山道出口架一座吊桥。因山道出口离地面有二十多米高,吊桥需要做的很长,一时半会难以完工。顶着村民们火热的视线,木匠师傅们表示压力山大。紧赶慢赶,又半个月后,吊桥最后一道工序完毕。

吊桥很长,安装非常不容易。经过师傅们多番勘察,在山道两边山上,选定了几处结实的地方,打下几处木桩。木桩打的很深,确保能够承受住吊桥的重量。铁索一头固定在木桩上,另一头固定在吊桥连接地面那部分。

安放完毕后,众人试了试,发现没问题。当听到师傅们宣布吊桥正式完工后,轰的一声,所有在场村民都欢腾起来。

由于时间不早,今天没法去县城。大家闹腾过后,收拾好工具,一个一个直往家蹦。

叶家人商量后,决定这次只去叶则武和叶明泽两人,其他人守家。

未见时时刻盼着能见面,等真能见面了,又患得患失,深怕得到的是噩耗。叶则武翻来覆去睡不着,江氏好一些,虽担心,却总归不是自己亲身父母,忧心的程度自是不能和亲儿子比。她没有打扰叶则武,等他累了,周公自会找上他。

翌日清晨,叶家村变得非常热闹。村南门聚集了好几百人,闹哄哄的,堪比菜市场。这次出行,叶家村出动了所有的车子,驴车马车甚至还有牛车,才堪堪装下所有的货物和随行人员。

由于情况不明,这次是集体行动,不允许村民私下走动,到时走散了,后果他们自己承担。集合完毕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向阳山县城出发。

因有牛车,一行人速度不快,走了大半个时辰才走到吊桥处。过了吊桥后,一部分人留守。经过大家商量后,吊桥不收起来,免得叶家村人被追杀,都跑到这了,却因收起的吊桥交代了性命。有四级哨兵负责侦查,一旦有陌生人靠近,再收吊桥不迟。

出了山区后,视野变得非常开阔。四级哨兵看得远,离道路不远的村子历历在目。等他们放开五感后,村子的情形清晰可见。地震已经过去很久,叶家村人见到的第一个村子,重建率却很低。部分房子甚至还保持着地震后的样子,不用想也知道,这几家估计是绝户了。要不是尸体可能引起瘟疫,估计连个收尸人都没有。

这个村子还算好的,至少活着的村民们还能安居乐业。之后他们看到几个村子,村民衣衫褴褛,人烟稀少,甚至有一个村子更是毫无人烟。无人的村子就算了,可能导致的原因太多,他们不好猜。那几个人烟稀少的村子,估计十有是被贼人抢劫了。

虽然这么说不地道,但却是事实。地震后,减员严重,运气不好的可能全家无人生还,那么这些粮食自然是被其他村民瓜分。家庭既有减员,又有额外的收获,原本此时该闹的饥荒就不存在了。正常情况下,那几个村子的惨况就不该出现。那么导致他们过的如此艰辛的原因,叶家村人能想到的也就只有抢劫一途。

那几家仇视叶家的,看到道路周边村子的惨况,都闭口不语,不敢再呛声。想想自家,再比比其他村子,连他们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对叶家的恨意消退了不少。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当初他们觉得自家已经够惨,谁能想到,外面比他们几家惨的多的是。

越往前走,见的越多,他们的恨意就多消一分。当不带成见再看时,连他们自己都想不明白,当初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叶家又不是他们什么人,凭什么要对他们好?若自己摆在叶家的位置上,他们能做的更好吗?这个问题他们回答不了,也不需要回答。

叶家村能有如今安适的生活,多拜叶家所赐。真把叶家搞垮了,估计他们也别想有好日子过。算了,逝去的人已逝,活着的人没必要拖着叶家不放,放过他们,也是放过自己,以后用到叶家的地方多着呢!

不仅仇视叶家的人有了新的态度,其他对叶家有所埋怨的人,更是默默闭上嘴巴,说叶家不好的话是再出不了口。与叶家不睦的人都是这个态度,那些本身就对叶家很有好感的,更是庆幸叶家村有叶家那么一家子人。看看那些破败的村子,再想想差不多重建好的叶家村,真是完全没有可比性。

村民们态度的变化,叶明泽看在眼里。他很讶异,仅仅是和其他村子的对比,村民们对叶家的观感就大为改善。他不厚道的想,要不再来几次地震?叶明泽不觉莞而,赶紧把如此不靠谱的念头赶出自己的大脑。

路边作物长得稀稀落落,与叶家村相比,要矮小不少,想是种的比较晚。众人再往前走了一段,很快进入官道。到了官道后,总算遇见了其他人。只不过最少都有几十人,落单的人一个都没有。

是啊,现在这种时候,谁还敢孤身上路,那不是找抢吗?叶家村人走的不快,等他们进入阳山县城时,总共碰到了两拨人,人数没他们多,却也不算少。

进城要收进门费,之前可没有这个规定,以往本地人都是不收进城费的。叶家村人不清楚情况,乖乖的奉上费用。好在进门费不多,随便给点食物就成。

出发之前就商量好的,叶明泽先把叶则武三兄妹带到叶则全家,他自己则跟随大部队前往鱼市交易。

“嘣嘣嘣”响亮的敲门声响起,门房打开一条门缝,发现是好久没来的主家亲戚,赶紧把他们让进门:“大老爷,二老爷,大姑太太,老太爷成日念着你们,还派人去老家看过,可惜道路被封,没能成行。”

门房很热情,交代另一个小子守好大门,他亲自在前头带路。此人并非原来的那个门房,他原先是在主子们近前伺候,现在人手短缺,他暂时过来客串一下。此人叶家三兄妹都认识,也不跟他客套,直接步向第一进堂屋。

叶则全作为实权人士,冰雪融化之后,到现在已有近两个月,他家房子却还没有修葺完毕。想来,其他人家日子更加难过。刚才他们透过马车,看到街道两边,好多屋子依旧没有进行收整,原想着依着五弟家的权势,修整屋子应该很容易,谁想到也只不过比普通人家好一些。

叶老爷子正坐在堂屋品茗,他喝得很仔细,小口小口抿着。茶叶不多,全家也就他和小儿子两人有份,那是喝一口少一口,他很珍惜。院子里传来说话声,叶老爷子下意识抬头,大儿子二儿子和大丫头突兀地出现在眼前,他连手中的杯盖掉在桌上都不知道,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怔怔地望着面前几人。

“爹,怎么就你一人,其他人呢?”叶则文叶则武两人话少,叶舒已经习惯,几乎每次都是她先开口。

一听到大丫头的问话,叶老爷子这么一个半只脚都跨进黄土里的老人,也止不住老泪横流。

叶则文三兄妹看情形不对,知道必定有亲人在地震中丧生,只是堂屋里就叶老爷子和一个伺候他的小厮,他们无从猜测。三人虽着急,却稳住心神,静等叶老爷子接下来的话语。

毕竟时间过去已久,叶老爷子伤心一番后,自动止了泪,哽咽着道:“你们娘、四儿四媳妇两口子、二丫头和她的小儿子江文远都没了,家里还有好几个受伤的,真是一言难尽那。”

叶则成一家听到大哥他们来了后,带着自家孩子和老四家的三个孩子,也进了堂屋。瞧现在的场面,估计叶老爷子在说他们家的现状。

他们家最幸运,房子没有坍塌,除了担惊受怕之外,连点小伤都没有。最惨的就是老四两口子和温氏,在第二波地震中当场死亡,老四家只留下三个小孩子。叶老爷子也算是运气,只断了脚,由于救治及时,只是有些微跛。叶则全两口子只是受了伤,性命无碍。五弟妹伤的较重,到现在身体都没好全,再加上有身孕,大部分时间都卧床静养。

叶筝是伤重不治,拖延了几日便撒手人寰,下去和小儿子作了伴,徒留下自己丈夫和大儿子江文力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叶筝临终时,拜托叶则全有余力就多照顾一下自己外甥。叶则全答应了。

至于叶琴两口子,都完好无事。

说完这些,叶老爷子自然问起老家的情况。当听到大儿三家所有人都平安无事时,叶老爷子几人脸色有刹那不那么协调,随即很快就调整过来。叶则文三兄妹能猜到他们心中所想,之后绝口不提他们三家的情况。

叶舒拿出此次带的礼物,和以往带的没多少差别,价值却大大不同。去年,海货并不值钱,一斤海鲜鲜货和一斤粗粮的价格差不多。今年,一个是出海时间比去年晚了近两个月,另一个是现在出海非常危险,小渔船根本不敢下海。大渔船出海也是危险重重,一个搞不好,就要葬身大海。如今能吃得起海鲜的不多。

同理,因缺粮,很少有人养猪,连喂鸡的人家都大大减少,想吃点肉非常不容易。你说不是还可以打猎吗?这还真不好说,进了山林指不定谁狩猎谁呢!现在的人们弄个柴火都心惊胆战,没多少人有那个胆子进深山老林。

叶则全家已经好些天没有上肉食,几个小些的孩子见了猪肉,都移不开眼睛。叶老爷子吩咐下人中午做一道红烧肉和红烧鱼,也让孩子们解解馋。

叶老爷子几人虽没明着问,那意思,叶则武三人还是看明白了。叶舒可不想让他们以为他们三家粮食很富裕,遂开口道:“爹,家里别的不多,麦麸谷糠还是有的,一年养一两头猪没太大问题。再说了,即使没这些,芋杆和红薯秧都能当饲料,你们放心吃,等下回杀了猪,我们再带点过来。”

“嗯,你们有心了。”叶老爷子没有矫情,很自然地接下。他算是有福气,孩子们都很孝顺。原想着小儿子已经够出息了,没想到大儿子他们也不差。时间越久,大儿子几家人过得越好。叶老爷子虽不了解具体情况,用脚丫子想都知道,这必定和二孙子叶明泽有关。看来他当初的想法没错,叶家就小儿子和二孙子最有能耐。呵呵,他现在也开始享二孙子的福了。只要他健在,连带老三他们都跟着沾光。看来他一把老骨头得多活几年,带带三儿他们。

叶家村几百人一下子涌进西市,原本冷清的市场,瞬间变得拥挤。村民没有贸然行动,四处打量后,发现鱼市上海鲜很少,肉摊更是只有一个。经过协商后,每家只拿出一些海鲜干货进行交易,至于海鲜鲜货干脆就放在车厢里,不准备动用。

叶家村几乎不产棉花,能自产的只有麻布。不少家庭都需要重新购置布料,油盐之类也紧缺。时间不太充裕,叶家村民分成两拨,一拨在西市交易,另一拨去其他店面采购所缺物资。

叶家带的人多,自成一拨。等到采买油盐之类时,叶明泽让下人们在店外等,他独自从后院进店。叶明泽是这家店的老顾客,他采购量大,货物店小二会搬运,不需要他自己动手。

店铺掌柜看着收进仓库的海鲜干货,很是满意。阳山县是个临海县城,现在居然吃个海鱼都不容易,真是造化弄人啊!东家看到这些,定会满意。把东家伺候舒服了,他这个月就能多得一些粮食,家里可有好几口子就指着他这点俸禄过活。

真不怪掌柜如此乐呵。鱼市里海鲜虽少,毕竟还是有的。只是那些店家仗着奇货可居,要价不低。若不是馋的不行,没多少人愿意花这个冤枉钱。其他肉类也如此。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