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那幅眺望远方的神情,不知道是望到了哪儿去,犹如要飘远的一朵云。他双眼微微一眯。

朱理骑在他身旁,碎碎念着:“好个装蒜的家伙,以为自己说的话有谁信吗?”

说的是腿伤的十六爷。十六的事,终于在五公主的丧事办完后提到了太后和万历爷面前。于是,众兄弟都耳闻到十六那种狗嘴里。是真正的疯狗,见人就咬。

太后过去储德宫探望十六脚伤时,或许是隐约问起十六这个腿是怎么摔出来的伤。

十六得了势,说:在场所有人都欺负他一个,个个都有份谋害他十六。

朱理听到人说十六爷指责他朱理是罪魁祸首害他十六摔马,肺都能气炸。他朱理连十六摔伤的事都不知道,都是后来听人说的才知道,怎么害十六摔马。

朱隶知道弟弟心里委屈,转头和朱理说:“十六再怎样是个孩子,十一都不和他计较,你也不用把他的话放心里去。他的话要是能信,太后早发旨惩罚人了。”

“十一是怕自己家的赣被抓,否则,以十一的性子,早和十六干起来了。”朱理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人,记得自己离开前,十一是叫了赣去给十六牵马。十六摔断腿,难道不是摔下马断的腿?赣给十六牵马,不是要首先负起没有当好奴才的责任?只是个个都被十一喝着,不敢说出这事儿。

“你嫂子说得对。”朱隶道,“倘若十六爷没事,这事儿,算是揭过一页,不会有人追究。毕竟在场的人太多了。一个个责罚过来,处理不尽。况且太后心里也清楚,这十六的性子都这样了,他摔下马这个事不能说他自己没有错。但是,倘若十六爷的腿伤,最终没有好,影响了十六爷的后半辈子,恐怕最怕的人,不是太后和皇上。”

“大哥是指庄妃娘娘吗?”朱理手指往鼻眼里一抹,露出天不怕地不怕的横气,“我倒是想看看她再能做出什么出来。十爷是她自己儿子她都不爱,谋害自己儿媳妇的命。真不知道为什么太后要放过她?”

“太后也是想着,总归是婆婆和儿媳妇的关系。要是责罚了庄妃,禧王妃这个儿媳妇真不用做了。”

男人的话,断断续续从前面传回来。李敏眼里掠过一道光。婆媳,这个天下最难处理的关系。

不说两个女人是不是爱同一个男人,只是婆婆的想法,肯定是和做媳妇的想法不一样。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婆婆在折磨自己儿媳妇的时候,可曾想到过自己当初一样是从做人家的媳妇走过来的。

前面到万寿园门口了。可以见到不少达官贵族,走下华丽的大马车,陆续入园。李敏眺望一眼,都是盛装出行的人。

尚书府的马车比他们先一步抵达,李大同率领妻女,立在门口,等侍卫查阅之后,准备入园。

李大同身穿的,自然是作为官员出席筵席所需要的礼袍,大明王朝对于文武百官以及百姓穿着,都有一定法律,尤其参加皇家盛宴,穿错了衣服,绝对是大事儿。王氏穿戴的,是与李大同相配的宫廷命妇服饰。品级肯定比护国公府夫人低。

见到李敏的话,在这种公共场合,王氏按照等级需要对李敏行礼。

王氏看到了护国公府的马车时,已经知道这一点,急着进园也是这个缘故。

要说李家全家穿的最漂亮的,是李莹了。

李敏只觉得一眼望过去,这个三妹妹该得意了。虽然脸上伤疤未全好,可是,身上那漂亮的缎子,真不是市面上能找得到的布料。不需仔细看,李敏都知道这个缎子是从哪儿来的。

得意,真是得意!

李莹内心里仿佛发出了最灿烂的光,因为,她现在身上穿的衣服,引来了多少注目的光线,无论男女老少,都往她身上看。可见,太后赐的这个缎子,太美了。美到能让所有人都只看着她李莹。所以,谁敢说太后不喜欢她们李家姐妹了?不,太后很喜欢她大姐,赐的这块布,让她大姐给她这个妹妹做衣服。可见,太后心里面最喜欢的,是她们姐妹。

“大少奶奶——”念夏在李敏背后嘀咕,这个小丫鬟知道这个缎子是谁送的,自己家小姐也有一块,只是李敏不让她们帮她做成衣服。否则,绝对比李莹的衣服做的更漂亮。

李敏微扬嘴角,手指一点丫鬟的鼻头:“说过多少次了。什么人死的最快?”

像公鸡一样得意的人。

念夏转溜下眼珠子,期待看李莹今天打算怎么死法。

李莹是不知道,她自己谋划的,穿着太后赏赐的缎子出席万寿园筵席这个极为完美的招数,其实不止害了她一人而已。

李华跟随在后宫众嫔妃的大部队之中,不知道自己家里人来了,更不知道自己妹妹自作主张,拿了太后赏赐李敏的缎子做成衣服穿在了自己身上。要是知道的话,李华肯定会当场脱掉李莹的衣服。

李莹这是在害她!

还好,暂时,她们两个人是各自分开坐着的。

李莹只能坐在文武百官女眷们的席位里,距离皇家的主席位有一段距离。她看不见李华,李华一样看不见她。太后一样,看不见李莹。

尚书府的人在前面进了万寿园。其余人,在看到护国公府马车过来时,都已经自动自觉停下来,让开道儿。让朱隶一家先过。

李敏跟在婆婆身后下了马车。朱理退下来搀扶母亲走在前面。朱隶退一步在中间,李敏走在最后。

四个人一行走着,到了门口的地方,迎面走来两个人,都是穿着黑色的袍子,年纪比较大,眉眼须白上年纪的老人。

李敏直愣了下,能看的很清楚两个老人的眼瞳是蓝色和绿色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是从欧亚大陆陆路过来的西洋人。

在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与西洋人的交往限于陆路,海路未开通,偶尔有西洋人乘坐的船舶误入航道经过,但是,海路生意的航道并未建成。能从陆路长途跋涉到达大明王朝的西洋人,少之又少,一年可能不到十几个人。除了做生意的马队,像眼下这两个老人,自称是他们国家的国王派来与大明王朝交涉的使者,为传教士。

李敏不是不知道这个时期自己所处的这个世界里,已经出现了西洋人,因为只要看皇宫里已经出现了西洋钟,都可以知道肯定是西洋人带来的。

是听徐掌柜说过,说有个西洋人自称带来西洋的药水,能治百病。不过,没人敢用。

西洋医学的发展,即西医学的发展,李敏同时学过西医的人,很清楚,是要建立在化学等基础科学上才发展起来的。西医在现代行之有效的疫苗药片等,在这个时期,应该还没有出现,和中医一样,大都还是靠药草治病。

不过,这个时候西医学,像酒精消毒之类,应该都有出现了,手术的东西,可能也有初见。李敏最感兴趣的是,有没有麻醉药物出现。毕竟有些病,中医治不了根,还是需要靠西医的手术。而且手术之后最需要的抗生素,最初出现的青霉素,如果有出现的话,更好不过。如果没有,她李敏只得自己想办法了。

遇到西洋人,联想起西医的兴致,只是短暂在李敏脑海里闪过,因为,她知道,西洋人到大明王朝,肯定一样有所图,哪有可能一心一意想帮助大明王朝发展西医学。

两个传教士,一个叫做汤伯力,一个叫做白致远,都是到了大明王朝以后取的中文名字,为的是讨好万历爷。

遇到朱隶,这两位传教士肯定早已耳闻过隶王的大名,听到旁人说确实是护国公一家时,在其他人选择避让,这两人却是不畏其它,一起走了上来。

“隶王,我等乃葡挞国国外的使者,现在是受到大明王朝皇帝的款待,留在京师的人。”绿眼瞳的汤伯力,对朱隶一家拱手行礼,举止有模有样,效仿的是大明王朝的官员举止。

朱隶没有遇过他们,或许之前知道有传教士的存在,但是,这两人没有见过。对这两个人献殷勤的来由不清楚,朱隶选择了淡然回礼,并不热情。

在万寿园门前不能耽搁太久,打完招呼,朱隶带全家进了大门。只余两个传教士在门前弓着腰,维持行礼的姿态。

朱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弓着腰。李敏走在后面,听见他们两个用英语交流的话声。

想必是认为这里没有人能听懂他们的英语,这两个传教士说起英文话来肆无忌惮。

“和传说中不太一样。”

“是,他好像很看不起我们。不过,大明王朝的皇帝和子民,都是一样看不起我们。他们自以为是,自视甚高。却不知道我们的火枪大炮,早已威力大过他们的矛头和刀剑。”

李敏挑了挑眉:这两个老头,以为是在谁的地盘上?

轻轻咳了一声。

两个传教士倏然噤声,抬起头,看见只有李敏一个人,不以为然。不觉得这个大明王朝的女子,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李敏迈进门槛。前面,公公走来,引领他们家,以及传教士入座主席。

主席,只有是万历爷的家人和亲戚可以坐的。

众皇子齐列一排。后宫嫔妃犹如花团锦簇,坐在一张张圆桌子边上,位于左侧。

太后与皇后,分别坐在万历爷的左右侧。

可以看见鲁亲王一家,坐在嫔妃之后,还有一家人,李敏不知道他们是谁,以前都没有见过。这次尚姑姑跟她来的,偷着给她报信儿:“那是四公主福乐公主。”

福乐公主也是嫁出去的人了,此次和驸马一家参加皇家盛宴。

李敏听着福乐这两个字好像哪里耳熟,后来听尚姑姑一句话,像是听明白了一些。

尚姑姑说:“福乐公主很少出席皇家筵席的,自从嫁了人以后,更是整天在驸马家里。宫里人,都说她真正犹如泼出去的水一样。”

哪有人不喜欢娘家,再好的夫家,肯定没有娘家好。娘家毕竟是自己生长多少年的地方,感情深厚。讨厌娘家的女人,肯定是认为娘家对自己不好。

福乐不喜欢娘家,不喜欢皇宫里的人,是因为皇宫里做了什么令她十分伤心的事。

入席,坐下。接着,等皇上和皇后、太后驾到。

这个时间是比较难等的,但是,在皇帝未来之前,底下人说话,可以不用顾忌太多。

李敏与老公分开坐了。老公去坐男人们一块坐的位置,她坐在一群女眷之间。刚好,左边是鲁亲王妃以及永乐郡主,都是自己认识的。

鲁王妃看见她很高兴,等她坐下来马上和她攀起话:“之前,问过孙夫人,是不是与你有联系?想见隶王妃一次不太容易。”

这是由于,鲁王妃并不想到护国公府里做客。所以,上何处去找她李敏不容易。药堂李敏不常去,京师里那些夫人们的聚会,李敏更是因为忙,一次都没有去过。

李敏答:“虽然没有见到鲁王妃,可是,有听自己家药堂掌柜提过,王妃多次帮衬过本妃的药堂生意。”

鲁王妃连声摆手,笑道:“这哪儿是我帮衬隶王妃的药堂,是何人不知隶王妃如今是京师里最有名最可靠的大夫。隶王妃开的药堂,谁能不信?”

两句话,或许鲁王妃是想再拍她李敏的马屁,但是,周围隔墙有耳,很多人都听见了鲁王妃这句话。

她们坐的这个席位,在嫔妃之后,属于末尾,紧挨着文武百官的席子。这里面可就复杂了,管理医药的某些官员妻子都能听见。她们大都在家里也是听过老公发过牢骚,谁谁谁风头盖过太医院之类的话。

真不是哪个女子抛头露面之后,还能如此风光的。

那一双双质疑嫌恶的眼神投射过来,李敏举起杯子,给鲁王妃敬一杯,让鲁王妃汀嘴,她李敏还想平安回家。人怕出名猪怕壮,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鲁王妃的好意她李敏心领了,只是这鲁王妃也是个蠢的,不知道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难怪很多人要排斥鲁王妃。

鲁王妃笑眯眯地和李敏互相敬了茶水。身边的永乐郡主本是个闷葫芦,这次突然不知为何,主动开口问李敏:“隶王妃,本郡主有一件事想向你求教。”

对这个郡主,李敏印象还不是很差,知道她被人排斥都是长得胖的缘故,长胖又不是罪,李敏答:“有话郡主请说吧。”

“隶王妃,有没有药是可以让本郡主的身体瘦下来的?”

“郡主如果想减肥,不是没有法子。本妃看郡主舌苔白舌体胖,为虚胖居多,虚胖多为痰湿所致。化痰消解,适当节食与运动,不用几个月,能瘦下来。”

李敏这句话,是给本来蔫到要死的永乐郡主点明了一盏灯。永乐郡主的脸瞬间笑开了花。

官员女眷们的席中,各种议论声随之出来:

“嘴巴说的容易,如果能轻易减肥,永乐郡主能胖这么多年吗?”

李敏反正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任人去说,当作耳边风就行了。反而是,背后一双眼睛盯在她背上,让她心头感觉哪儿不舒服。

只要回头望过去,似乎能触到福乐公主一双幽怨的眼神。

永乐郡主或许早已察觉到了,这个小胖妞虽然是个闷葫芦,却是练就了察言观色的,偷偷凑近李敏的耳朵说:“隶王妃小心点四公主。四公主妒忌隶王妃。”

“为什么?”李敏觉得太医院那些太太们妒忌她还有些理由,毕竟她李敏抢了她们老公的风头。

和四公主以前见过面都没有,哪里来的恩怨。

脑袋里灵光一闪,想起了尚姑姑刚说过的话。

“都说四公主以前喜欢隶王——”说完这句话,永乐郡主也觉得哪儿不妥,赶紧拿手捂住嘴巴。

喜欢朱隶,皇上却不把女儿指给朱隶,为什么?李敏不用想都知道。万历爷生怕女儿去了护国公府以后,一颗心全给护国公府。到时候,护国公府如果有谋反的心思,岂不是更容易了。

这个四公主不是心高气傲,就是想的太天真。

既然知道事情原委,她也不用和这位四公主客气了。轻咳一声时,一记眼神扫过去就是了。

福乐公主接到她回来的眼神,明显一愣:竟然敢和她这个公主瞪眼?!

礼乐响起,皇上来了。

众臣起身,朝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历爷今天兴致看起来不错,笑眯眯地抚了抚白茬:“平身。”

群臣整齐划一,哗一声,坐下。

千张筵席,围于湖畔,颇为壮观。只见湖中停泊了数只小船,貌似都是已经准备好了余兴节目。

李敏随众人向皇帝太后皇后敬了酒,坐下,宫女端了两盘菜上桌,筷子刚夹了一块东坡肉片入口。只听周围一片觥筹交错,全都是互相敬酒恭贺的声音。

今晚真是好时节。户外的风不是很冷,乃至有些暖意。万寿湖上风平浪静。一盏盏灯笼悬挂高处,与当空的黄金明月,形成了众星捧月的美丽图卷。

是人在这样美丽的风景下吃酒,都要醉了。

不过,很多人是吃的满身是汗,都没有吃到任何东西,掌心都早攥出来一层汗。李敏知道,自己小叔是出来之前已经摩拳擦掌,准备狠干一场。为此,尤氏说过小儿子:不要太出风头。

太子的手掌心,早全被汗湿了,酒杯握都握不紧。

不知哪个宫里的娘娘,带了群宫女,在万历爷和太后皇后面前表演群舞。舞姿虽然很美,可是,万历爷看着不是很有兴致。太后一样,对于宫里的舞蹈早已看腻了。天天不是念佛就是看戏,后宫的日子度日如年。要说太后哪点有兴致,那就是看子孙比来比去弄些新花样来讨好她的时候。

皇后早知道这点,节目都安排好了。

舞蹈过后,先想着讨好太后。皇后笑吟吟对太后说:“太后娘娘宫里不是有备了些赏赐想送给儿孙的吗?”

“哀家是逢年过节,不会少了每个人一份。”

“那就对了。但是,太后给孩子们,孩子们不给太后准备点什么,是不是不孝顺不能拿太后这个赏赐?”

万历爷在旁边和皇后一搭一唱:“这样好了,由朕与太后、皇后来主评,看哪家大臣或是我们自己家的孩子,有得太后赏赐的资格。”

底下的人,早准备好当猴子给三个主子耍一耍了。耍的好,是升官发财的机会。

李敏吃了杯茶,正想着这事儿应该不会落到自己头上了,毕竟,这时不像那时的百花宴,没有一个愚蠢的人来拉她上场比赛。

转头,与小胖妞永乐郡主再说些话。

礼部太监站在台上,宣布入选比赛的选手名单:“皇上有旨,各位皇家待字闺中的公主、郡主,以及大臣们的千金,都可以自报名参加灯谜会。哪家媳妇自愿参与,也不是不可。”

原来是玩灯谜。

这个是常有的比赛项目,很多人都早已准备好了。大家都觉得难度不大。

等礼部太监宣布比赛规则:“每人手中一盏灯笼,在灯笼上书写题面,全场答不出来的题面为优胜。优胜可获得太后赏赐。”

这个可就真的不容易了。大家原想着是猜灯谜,结果是让大家出灯谜。不愧是能想出比赛规则的玩家,脑袋水平高一级不止。

现场多的是,文采卓越的文官。听说历代的状元探花都到场捧场了。而女子们出的题面,毕竟不像那些要做官的秀才们从小刻,都说女子无才都是德,能赢得了文官的智慧吗?

太后、皇后、万历爷,想看,想玩的,是这点爽快了。

“完了,完了!”永乐郡主在李敏身边跳脚,“本郡主文采不行,让我猜个灯谜或许能瞎猜,要是写灯谜,我怎么会?要出大丑了。”

不参加不行吗?

像她李敏嫁了人的,可以避嫌,避免抛头露面,可以借口不参加。可是,对那些像永乐这样未出嫁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她们没有借口不参加。不参加,等于是说自己没有一点才华。这对她们这群等着男人来娶的女子而言,是致命伤。

实在是看这个小胖妞可怜至极,李敏向永乐郡主勾了下指头。

永乐的耳朵贴过去她嘴边上。

李敏给她说了个题面,让她写这个就是了。

永乐点点头。

一群未嫁的女子们,从席中走了出来,在太后皇后万历爷面前,开始在宫中准备好的小灯笼上书写题面,并且署名。谁先写好,谁先交到太监手里。太监依次排好灯笼的队伍,当众宣布题面,席上任何人都可以作答。答对者,按照题面的难易,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赏赐。貌似,赏品都很丰厚。

永乐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写着,李敏告诉她的题面,以她智慧,她也猜不出答案,只知道光是记住这个题面都很难,生怕写错了李敏说的话,她在心里不断地重复,一笔一划很认真地写,害怕写错一划闹笑话。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