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保证一门不落的,为了不会挂科,许韵寒每回临近期末的时候就临时抱佛脚,不知是狗屎运还是怎样,总是以低分飘过及格线,从来都是六字打头,绝不浪费分数去超过七十分。

卓玛听到可爱的娃娃,眼睛亮晶晶,转头望向温如,糯糯甜甜地声音说道,“恩,我下次一定会考好的,表嫂你可要记得你说的哟。”那小模样认真得呀,像是说什么国家大事一般,看着十分可爱。

“恩,表嫂什么时候骗过你。到时候给表嫂打电话,表嫂就给你送过来。”温如看着望着自己的小脸蛋,萌得很,手痒痒的,上手捏了捏说道。

几人很快穿过了八廓街,走了一小段路,纳吉指着不远处的佛塔回头对她们说道,“看那边,前面的就是大昭寺了,大昭寺,我们又叫‘祖拉康’、‘觉康’,在我们藏语中就是佛殿的意思。是以前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尺尊公主入藏而修建的,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就是与这座佛像有关。”

许韵寒拿起胸前挂着的单反相机,遥遥拍了一张,看看效果挺好,笑嘻嘻地对旁边眼馋地望着她的戴小贝说道,“小贝呀,你这个果然是高配置的单反,效果就是格外的好啊,难怪你之前抱着不停地拍。确实不错,我就继续征用了。来来来,你们几个站好,我来给你们拍张合照。”鉴于上午戴小贝胆子贼大在众目睽睽之下硬是在布达拉宫里拍了好几张照片,出门之前,许韵寒便严肃地叮嘱戴小贝进了寺庙不准拍照,却被这货无视,于是许韵寒拿出手机作势要拨号,戴小贝即刻乖乖上缴器物。

咔嚓~

“恩,很好,除了小贝脸有些僵硬其它都很好。纳吉,大昭寺有什么有趣的传说么?给我们讲讲?”许韵寒将相机放好,询问着纳吉。

还没等纳吉开口,一旁的卓玛就跃跃欲试,高举着手抢着说道,“我知道,我知道,阿妈给我讲过。传说,以前修建大昭寺的时候,遭了好几次水灾,文成公主推算以后,说我们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额……”

说到这里,小卓玛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望着纳吉,“纳吉哥,后面的是什么?我……我忘了……”

纳吉笑笑,先是表扬了下小卓玛前面讲得很好,然后接着说道,“如果有时间到时候我再带你们去西藏博物馆逛逛,那里有一幅非常古老的唐卡,画的就是文成公主推算的吐蕃的地形。类似魔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臂,大昭寺所在的湖泊原来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大昭寺必须填湖建寺,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文成公主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院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按照文成公主所选的位置,建寺首先要填湖。当时主要的运输工具是依靠山羊背着装着沙和土的袋子。就这样把这个湖泊给填平了,给大昭寺奠定了基础。其实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sa,古文书上都是rasa(即“惹萨”),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

第八十五章 机缘巧合

(等纳吉买了票,几人就大昭寺正门进去,首先是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的产生地,格西是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

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外院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主殿是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光亮如镜。进入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他本来是印度的佛学家,公元八世纪进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区开始出现密宗。右侧是未来佛。

大殿通道入口处右侧是关于大昭寺建寺故事的壁画,它生动形象地绘出了7世纪时的早期布达拉宫的样子,以及当年填湖建大昭寺的情景。从左向右依顺时针旋转游览。第一间小殿,里面供有宗喀巴及其八大弟子。

纳吉带着几人四处观看着,并为她们讲说着人民眼中的大昭寺,

“在我们藏民中有种说法,说是‘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这就足以说明大昭寺的独特重要地位了。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我们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廓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们刚才也看到有不少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了吧,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摆开架势,向过路的人唱经化缘。”

许韵寒顺着纳吉指的方向看过去,有好些信徒不断地进进出出,或慢或快地沿着大昭寺著名的转经道周而复始地一圈圈转着,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一脸的虔诚和凝重。ww这一刻,是自然而和谐的。

原本正玩闹着的几人,包括戴小贝都安静了下来,静静地望向转经道的方向,拉萨九月的阳光仍是如此温暖,如此和煦,暖洋洋的照着周身,浑身舒坦,说不出的轻松惬意。

没过一会儿,从距离几人不远处走过来几个旅游团队,喧哗鼓噪;扎眼的彩色小旗此起彼伏,和谐的氛围被破坏殆尽。

“走吧,这里人好多,我们上二楼。”难得的宁静被扰,纳吉皱皱眉头建议道。

戴小贝摆了摆手,有些不太好意思地说道,“那个你们先去吧,我想去趟卫生间。”

“卓玛和我也要去一趟。”被害羞的小女孩卓玛拽了拽衣角,温如便说道。

“纳吉你先带她们去找卫生间吧,我就在这儿等你们。”许韵寒对纳吉说道。

纳吉想了想,点头,“卫生间离这儿有点远,估计得有一会儿才能回来,你去那边树荫下等我们吧。”

“那我直接先去二楼算了,你们待会儿上去找我。”许韵寒看着纳吉他们几人走远,便抬起手掌遮了遮晃眼的明艳阳光,慢悠悠地信步而走,对着庭院里几排终日燃烧的酥油灯发了半天呆,直至和煦的阳光暖暖的照在身上,才慢慢踱出一楼。门口的几位喇嘛百无聊赖地坐着,照面后她扬起笑容说了句扎西德勒之后便顺着楼梯来到二楼。

此刻的二楼人极少,别说游客,就是信徒都没有几个,只是偶尔有喇嘛走过。因为这天是周日,他们不用做功课,便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自由活动。更多的时候二楼的露天回廊上只有许韵寒一个人随意地呆坐在地上,静静地看着楼下转经的人们,等着纳吉戴小贝几人过来找她。

等了几分钟,在地上盘坐着,双腿有些麻,想四处转转,于是起身延着二楼的回廊毫无目的地往远处溜达,那里是大多游客不感兴趣的地方。路过一个窄窄的门口,下意识的往里看了看,暗红色的木门开着,里面光线昏暗,别无它物,几步开外有一道又陡又窄的木梯通向上方。从门口往上面看,能看到一小片蓝天,似乎又是一个小院。忽然意识到此前若干次在这里转悠时都不曾见这扇门打开,不知这木梯通到何处,上面是什么所在。

想找人问,可长长的走廊上除了她别无他人,只是尽头有喇嘛在自顾忙乎着,那里是他们的宿舍,根本没人注意到我的存在。于是索性跨过高高的门槛,扶着包了铁皮的扶手,顺着楼梯一步步向上面爬去。

来到上面,视野豁然开朗,果然是一个小平台,这里可以看见大昭寺正门上方金色法轮的耀眼光芒。平台上种着许多植物花卉,许韵寒一个也叫不出名来,许多艳丽的花朵在阳光下怒放着,竟似有异香。

这里也是寂静无人。另一侧有一个半开着的院门,里面有几间朴实的房间,她决定过。

迈过木门,看见一些黄丨色的花朵攀在灰白的墙上盛开着,黄花在灰墙的衬托下显得分外艳丽醒目。透过墙上的窗户望进去,光线很暗,黑乎乎什么也看不到。正在犹豫,门开了,走出一个中年喇嘛,问许韵寒她有什么事,并说这里禁止游客参观。

这下也意识到自己似乎走到人不待客的地方了,许韵寒深感歉意恭敬地回答道,“路过下面时见门是开的,觉得很好奇便上来看看,如果不便打扰这就离开。”

两人正说话间,屋里传出几句老态的声音,她面前的中年喇嘛马上恭敬地用藏语回复了几句话。

许韵寒忽然直觉里面的人物很不一般,心念一动,“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刚才里面说话那位是什么人物?”

喇嘛沉默着盯着许韵寒看了看,接着用生涩的汉语回道,“这里是本寺活佛的住所,刚才说话的就是活佛了。”

许韵寒当下大吃一惊,没想到误打乱撞竟跑到了大昭寺活佛的门口来了!心动之下索性问那喇嘛:“您看,既然我已经到了这里,可否让我拜见一下活佛?”

第八十六章 醍醐灌顶

(那中年喇嘛微微楞了一下,再次看了许韵寒一眼,然后向屋里高声用藏语说了几句什么,看情形是在征询活佛的意见。ww

紧接着,里面传出了活佛老迈略显沙哑的声音,喇嘛微笑了一下示意许韵寒跟他进去,并且非常认真严肃地嘱咐她道活佛目前身体不适,所以她不能在里面呆的时间过长;然后移下目光盯了两眼她脖子上挂着的相机又叮嘱道到了屋子里面没有得允许绝对不能拍照。

许韵寒一边跟着他穿过堂屋走向一间内室,一边问喇嘛活佛是否能讲汉语,可惜答案是否定的。另外她还注意到堂屋里另有个年轻喇嘛正在煮着什么,观察了下他周围的厨具,那应该是在准备活佛的晚餐吧。

喇嘛掀开门帘,许韵寒随之进入内室。屋里光线黯淡,散发着一种淡淡的香味。陈设极为简单,也就是一床一柜一桌。而在床上半卧着的,自然就是活佛了。

那是一位看着,头发略微有些凌乱,清瘦、苍老,目光有些游离,气色不大好,精神状态也不是很好的老者。

随意的看了两眼过后,许韵寒便收回目光不敢太过仔细的观察活佛,毕竟径自打量别人是不太礼貌的行为,但就那两眼都能让她感受到活佛给人的感觉是很慈祥、和蔼,却又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尊贵与威严。仿佛看着活佛,许韵寒能感觉到一种神圣的力量在向她招手一般。

中年喇嘛走上前俯身向活佛说着话,活佛不时微微点点头或轻声回着什么。ww许韵寒则必恭必敬地站在一旁耐心等待。

没过一会儿,活佛微笑着抬起手朝她招了招,许韵寒抬眼看了看那位领她进来的中年喇嘛,喇嘛点点头,许韵寒这才走上前去。

“活佛现在已经八十多高龄,目前身体不好,双眼已近失明状态,得人走近才能看见点人影。”中年喇嘛向许韵寒解释道。

许韵寒点点头,再次上前两步,走到活佛正前方,低头微微俯身朝活佛问了声好。

活佛眯了眯眼睛仔细看了看眼前的人,笑着向许韵寒递过一张小纸片,她双手接过仔细一看,竟是活佛的名片,心里叹了句,这还真是现代化国际化大普及啊。名片正面是很淡的蓝色调的布达拉宫图案,上面用藏、汉、英三种文字印着活佛的名字‘波米·强巴洛珠’,背面白底黑字印着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等字样,也是三种文字。下面印着西藏拉萨大昭寺字样还有联系电话号码。许韵寒看了看便将名片收在衣兜里。

“坐下说话。”中年喇嘛指指旁边一个小杌子,示意许韵寒坐下。

许韵寒刚坐下就听见活佛开口说了什么,但是因为他不会说汉语,她又不懂藏语,喇嘛就站在旁边做翻译。基本是活佛问一句她答一句,无非是从哪里来、来西藏住了多久去过哪些地方等等十分生活化问题。就好像是长辈在跟晚辈话家常一般。

其间活佛还问到她是如何找到这里的,许韵寒如实回答道,“看见楼下走廊那扇门打开着,我往上望了望,很好奇,于是也就大着胆子跑上来了,没想到打搅了活佛。”

活佛听完那位喇嘛给他翻译的话以后,又说了两句。

中年喇嘛听完活佛的话顿了顿,才翻译给她听,“活佛说姑娘你是有佛缘的,能来到这个地方的人极少,能来到这里的都是有佛缘的人。”

许韵寒一直挺着肩背恭恭敬敬地听着,听到‘佛缘’二字,不禁心有戚戚。这还是第一次有人说她是有佛缘的,她除了给自己过世亲人烧香磕头之外,鲜少进什么寺庙,谈何佛缘?!要说以前她绝对是个无神论者,但自从她不久前经历死而复生又离奇地得到一种特殊的能力,她以前科学的坚信动摇了。

科学能解释她所遭遇到的事情?!她很怀疑。

就这样简单说了一会儿话,许韵寒想起来之前那喇嘛提醒过的让她不要久扰,这下是应该告辞了吧。正在此时她裤兜里的手机响了,应该是温如他们过来找她了,但这时在这里也不好接起,许韵寒直接挂断电话之后,便向活佛和喇嘛辞行。

活佛听了喇嘛的翻译之后点点头,然后又朝她招招手,示意她在他面前蹲下,许韵寒感到困惑但还是依言行动,活佛半眯着眼睛缓缓伸出一只手,手掌顶住她的头顶,嘴里念念有词。

许韵寒余光中看见那位中年喇嘛震惊的神态,心想这摸头念经,莫非竟是传言中的灌顶?!想到这里许韵寒面色一正一动不动着虔诚地半蹲着,默念道希望佛的力量能够就此流入她的体内,庇护着她的未来。

片刻之后,活佛把手抽回去,虚扶了扶她,让她起来,竟然能让活佛为她灌顶,许韵寒大喜过望,用这两天刚学的,仅会的几个藏语词汇向活佛连声道谢。

活佛听到她说藏语,嘴角掠过一丝善意的微笑,又让那中年喇嘛从床头的柜子里取出一根半尺长的大红色线绳递给她。

虽然许韵寒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也接过来道了谢。然后那位中年喇嘛再次依着活佛的意思,又从抽屉中取过一本书送给她。

许韵寒飞快的浏览了一下书名,是一本汉文印刷的《藏传佛教疑问解答120题》,收下之后许韵寒再次向活佛致谢,便由那位中年喇嘛带着她缓缓离开了活佛的寝室。临行前很想和活佛他留一张影,几次话到嘴边却想到中年喇嘛的叮嘱,终于还是咽了回去,许韵寒一路上都颇感遗憾。

“女施主,活佛赐给你的那线绳叫‘金刚结’,是佑你平安的意思;至于那书,活佛希望施主好好研读,从中能悟出很多道理。另外,活佛让我转达一句话,凡事不要执念过重,上天自有安排。”走到二楼殿堂大厅,中年喇嘛对许韵寒说了几句,便转身离开。

第八十七章 前往那曲

(留下许韵寒若有所思地站在那儿,若干个念头闪过脑海,莫非活佛是意有所指?!

“小寒,你跑哪儿去了?我们回来找不见你,给你打电话你还给挂断了。ww怎么回事儿?”正和纳吉他们四处走寻许韵寒的温如从大厅侧面的走廊看见了她,急步走过来,说道。

紧跟着过来的戴小贝亦念叨着,说,“寒寒,你这回可没资格说我不靠谱了,说好的不到处跑等我们的呀,难道看见个大帅哥把你吸引过去了。”戴小贝冲着她眨了眨眼睛。

许韵寒也不再继续纠结活佛的话,听到戴小贝的调侃,故作神秘地压低嗓子说道,“大帅哥倒是没见着,不过嘛……我见到一位更厉害更牛的大人物。”

几个大人听了许韵寒的话都白了她一眼,没接茬问,能见着什么大人物,他们才不信,都认为许韵寒只是为了吊他们胃口而已,不过小卓玛却张着亮晶晶的眼睛,对她寒寒姐姐口中的大人物十分好奇,“什么大人物呀?很厉害的吗?寒寒姐姐,仔细说说呀。”

许韵寒哈哈大笑起来,极其得瑟地从包里拿出活佛赐的金刚结和经书,兴高采烈地给他们讲了她刚才面见活佛的经历。仅仅活佛二字就足以惊呆所有人,其中纳吉和卓玛的反应最为激动,惊呼‘仁波切’,仁波切,是藏文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而活佛乃是汉族地区的人对他们习俗的称呼。

活佛转世制度是西藏宗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以灵魂转世说为根据,为解决宗教首领继承问题而产生的宗教制度。**、**两大活佛系统的转世有其传统程序,前世生前有关转世的预言、逝世前后的异常现象的征兆、护法神师的神谕,是寻访灵童的主要依据。

如十三世**圆寂时面向东方,且由拉萨至东北方向天空出现异样彩云,故预示了转世灵童诞生的方域。后在加查县群科加寺圣母湖观看神谕,湖中幻影显示的景象是:一条道路的将尽处有一户农家,其门前有巨柳一株,柳树旁有一匹白马,一位妇女抱着小孩立于树下。活佛们就是按这些征兆和景象寻访到十四**的。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