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9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态学上根本找不到相应地痕迹证据。

不过。贤妃究竟是猝死还是抑制死,单凭王司彩的解说是不可能下定论的。

杨秋池点点头,想了想,问道:“当时在场的除了你、莲儿和两个太医之外,还有别人吗?”

“刚开始是莲儿来叫我。随后我叫她去叫太医,紧接着皇上就来了。后来两位太医也来了,对了,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后来又来了些太监、宫女,但那都是贤妃已经没了气息之后的事情了。”

“好,先问你这么多,可能以后还有问题要问你,在这件事没有查个水落石出之前,你不能离开皇宫。明白吗?”

“是,下官明白了。”王司彩低着头答道。

离开了司彩办事房,杨秋池一行直奔太医院。

太医院并不在皇宫里,而是在皇宫外五龙桥御道一侧,与六部衙门在一起。

一进太医院,一股浓浓的中草药味咕咕飘来。杨秋池挺喜欢闻这种味道,深深吸了一口,这才迈步进了园子。

太医院院使听到锦衣卫同知杨侯爷到了,要查案,慌慌张张迎了出来,他是太医院最高领袖,也不过是正五品,与杨秋池差了老鼻子远了。锦衣卫来找自己,指不定自己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了,怎不叫他慌张呢。

让到客厅坐下,杨秋池也不多话,直接叫院使将当时给贤妃诊治地太医高德、艾衡叫来。

自从贤妃暴死,这两位太医就如坐针毡,虽然目前皇上并没找他们什么麻烦,可他们已经隐隐感觉到有什么地方不对,明成祖的每一次喜怒哀乐地消息,都会让他们两或喜或悲,精神已经几乎要崩溃了。

现在猛然听到锦衣卫同知杨侯爷找自己,两位太医差点没吓背过气去。锦衣卫是何等人物,自从当今皇上登基之后,他们和好多人一样,都开始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了。

没想到,终有一天,他们找到自己来了。

两个太医哆哩哆嗦来到太医院办事房。看了一眼身穿飞鱼服的南宫雄等人,顿时吓得一哆嗦,颤抖着站在那里,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什么地方了。

杨秋池让人给他们两搬来两张凳子,坐下之后,还让院使派人给他们倒了茶。没有证据证明两名太医有何犯罪嫌疑,所以,询问他们也只是查问证人,这种情况下,如果过度恐惧,会影响他们的记忆的。当然,这不是杨秋池所希望的。

见杨侯爷和颜悦色,两位太医稍稍心安了一些,咂了一口茶,陪着笑脸望着杨秋池。

杨秋池道:“本官奉皇上圣旨,调查贤妃离奇死亡案。当时你们两作为随征太医,参与了给贤妃地诊治,本官想问问你们,贤妃究竟是怎么死的?”

这个问题已经无数次在两人心头缠绕,私下里凑在一起的时候,也经常争论这件事情。此刻杨侯爷问起,两人竟然一下子都呆住了。

片刻,高德太医这才说道:“贤妃娘娘日前就时有头昏、耳鸣、呕吐、骨蒸潮热与手足心热、两颧发红、盗汗、形体消瘦、口干喜冷饮、舌红等症,卑职以为,此乃肺阴亏损之症,当以沙参、麦冬、天冬、生地……”

“非也非也!”艾衡连连摇头,“早在出征之初,卑职给贤妃把脉,就察其脉沉细数,多咳嗽、气急、痰粘而少、颧红、潮热、盗汗少寐,望之舌绛苔剥。此乃阴虚火旺之症……”

“兄台此言差矣,”太医高德连连摆手,满脸不屑,“贤妃娘娘明明是肺阴亏损,何来火旺?”

艾衡腾地站起身:“高太医是小视卑职喽?”

高德胸脯一挺,涨红着脖子跟斗鸡似的顶了上去,正要发话。杨秋池一拍桌子:“行了!你们两搞什么!都给本官坐下!”

两人这才讪讪坐回凳子上,撇着个脸相互不理。

杨秋池吼道:“谁让你们说贤妃以前的病症了?本官是问你们,贤妃亡故那天,有什么症状?你们两却喋喋不休争论什么阴虚肺损,搞什么搞?存心捣乱是不是?”

两人赶紧转过身来,相互看了一眼,不敢再斗气,想了想,高德先说道:“回禀侯爷:那天卑职两人到了贤妃房里,贤妃已经人事不知,脉息全无。观之口唇樱红,呕吐昏厥,软瘫不用,阴伤失养,阴竭阳脱,当为酷夏风邪入内,上扰神明所致暴疾亡故。”

这一次艾衡到没有争辩,连连点头,看来,贤妃死亡的症状这一点上,两人地意见是一致的。

杨秋池对中医不甚了了,也弄不懂他们说得那么些乱七八糟的。皱起了眉头,沉思良久,问道:“你们认为贤妃娘娘是风邪入脑,导致暴疾而亡,对吗?”

两人同时点了点头。

“你们看见娘娘嘴边有呕吐物?”

“是,娘娘侧身而卧,嘴边是有一摊呕吐物。”

杨秋池心中一动,忙问道:“那呕吐物呢?你们保留了吗?”

两人相互看了一眼,摇了摇头:“当时处理娘娘遗物的时候,都一起烧了。”

这两个庸医!杨秋池暗骂了一句,这么重要的线索居然被他们烧掉了,真让他哭笑不得。又问了些别地,没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

离开太医院,杨秋池一行人找到了当时服侍贤妃娘娘地那个贴身侍女莲儿。因为贤妃突然亡故,虽然明成祖没有责怪服侍的太监宫女们,却也将他们凉了起来。所以,这莲儿跟着一帮年长宫女做些杂活。找到她的时候,她正在杂役房洗衣服,这大冷的天,一双手冻得通红。

听说锦衣卫找自己查案子,莲儿都快吓瘫了。哆哆嗦嗦一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

杨秋池费了半天劲,才让她恢复了些平静,这才开始询问。杨秋池让她先说说当时的经过。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半年了,说起这事,莲儿还是非常的恐惧。毕竟,她是贤妃娘娘的贴身侍女,比服侍娘娘的其他侍女、宫女、太监责任要大得多。尽管两位太医都说了娘娘是暴病而亡,可到底有没有自己的责任,以后会不会被牵连,她这心里还是没底。

第二卷 第422章 探墓手机电子书·安智网 更新时间:2007-12-26 0:06:07 本章字数:3474

莲儿说道:“娘娘的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可也没什么大病,太医说是阴虚,就一直在进补。大军返回京城,路过山东临城的时候,那天天气很热,皇上、娘娘睡得很晚,我和其他几个侍女、公公服侍皇上、娘娘睡下之后,他们就离开了。我和金公公在门外候着。”

杨秋池问道:“金公公?是这次随行出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吗?”

“是。”莲儿说道,“过了半个时辰左右,来了紧急军报,金公公进了房里,禀报了皇上,我进去服侍皇上穿好龙袍,皇上就到驿站书房披阅奏折去了。金公公也跟着皇上走了,就剩我一个人在门外候着。”

“贤妃娘娘没起床吗?”

“没有,我服侍皇上穿衣的时候,娘娘本来也要起来的,但说她头有些痛,皇上就让她自己睡,别起来了。所以娘娘没起床。”

“头痛?”杨秋池问道,“没请太医吗?”

“没有,娘娘不让,说痛得不厉害,没关系,睡一会就没事了。”

“除了头痛,还有别的症状吗?”

莲儿想了想,说道:“没有了,只是说有点头痛。然后接着睡了。”

“后来呢?你中间进去过吗?”

“没有,我一直在门口候着,我们当班的时候只能候在门口,没有娘娘地召唤。是不能随便进入的。一直到五更后了,一直没听到娘娘召唤,我觉得很奇怪……”

杨秋池插话问道:“以前娘娘晚上要叫你吗?”

“是,娘娘身体不太好,晚上盗汗口渴,常常要喝水,然后小便。以往天太热还要让我扇扇子。但后来太医说娘娘阴虚,酷夏里不能暴露在凉风里,所以就很少让扇扇子睡觉了,也不开窗户。”

杨秋池点点头。他知道,中医理论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性疏泄,风里兼杂有一些病邪,比如风寒、风湿等等,因此中医医嘱中一般有避风寒的说法。这是中医常识。他倒懂一点。

杨秋池示意让莲儿接着说。

莲儿续道:“我进了房间之后,远远轻轻叫了一声娘娘。没听到回答,我又走到床边叫了声,还是没听到回答,按理说,娘娘是不会睡得那么沉的,我有些慌了。伸手轻轻推了推,娘娘还是没动静,因为房里没灯,我看不清娘娘怎么了——娘娘睡觉的时候从来不喜欢点灯,说那样睡不着。我赶紧找到火石点亮了灯,一看。娘娘睁着眼睛一动也不动,嘴边吐了一滩……”

杨秋池又插言问道:“你动过她的手脚吗?僵硬了没有?”

“没有僵硬,我摇了摇娘娘的身子,她一动不动,眼睛直勾勾望着前方。都不会动了。我吓坏了,哭着跑了出去。去叫王司彩,王司彩来了之后一看,也慌了神,叫我快去叫太医。我急忙跑去叫来太医,同时叫外面当班的公公去报告皇上。后来,两个太医和皇上都来了。太医检查之后,说……说娘娘已经病故了。”

杨秋池问道:“在临城那天,娘娘吃了些什么东西?”

“天热,娘娘她没有什么食欲,中午只喝了一些稀饭,晚上临睡之前喝了一小碗面茶。别的没吃什么。”

莲儿说的与太医、王司彩说地差不多,看来大致情况就是这么个样子。

出了杂役房,宋芸儿忍不住问道:“看来,这娘娘真是病死的。”

“何以见得?”杨秋池问。

“你想啊,皇上他们住在驿站里,外面就是数万大军,整个驿站又都是大内侍卫重重保护,要谋杀的话,谁进得来啊?”

“那要是娘娘身边的人谋杀呢?”

宋芸儿一呆,说道:“不会啊,太医说是风邪入脑导致暴疾而亡,如果要是谋杀,太医一定能看出来的。”

杨秋池笑了笑:“太医治病行,不过要论查清楚准确死亡原因,这临床医生并不在行的。”

“临床医生?”宋芸儿对这个奇怪地名词搞不懂。

“就是郎中、太医。”杨秋池道,“查清死因与诊断疾病是两回事,同一个病人死了,不同的太医可能会得出不同地判断。”

听杨秋池这么一说,宋芸儿也弄不懂了:“那这贤妃究竟是怎么死的呢?”

杨秋池摇摇头:“在没有开棺验尸,对尸体进行详细检查之前,我也无法判断。”

“那咱们快去开棺验尸吧。”

“还不着急,咱们还需要找一个人查问情况,然后再去。山东临城可不近哦。”

“还要找谁呢?”宋芸儿问,随即眼睛一亮,“我知道了,找上次随行掌印太监金良!”

“嗯!对头。”杨秋池点点头,“他是这次随行的总管太监,有没有什么异常情况,他应该很清楚。”说罢,停了片刻,又续道:“怕只怕他打哈哈,这种事情,如果出了纰漏,第一个追究责任的就是他。所以,就算有什么问题,他也不太可能说出来。先去瞧瞧吧。”

很快找到上次随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这金良正在司礼监办事房里发呆,听说锦衣卫找他,也是吓了一大跳,不过,到底是在皇上身边伺候日久的人,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陪着笑脸将杨秋池等人迎进了办事房之后,招呼小太监们奉上香茶。

杨秋池问了他当时地经过,大致和前面几位说得差不多,只是,这金良强调自己跟着皇上去披阅紧急奏折去了,一直在皇上身边伺候着,就没离开过。一直到得到消息说贤妃病重,这才跟着皇上回去,随后,太医就说贤妃娘娘已经病故。

问了其他有无异常,这金良一口咬定没有,所有的当班执勤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了,根本不会有什么纰漏,更没有其他闲杂人等进出过皇上居住的驿站。

这已经在杨秋池的预料之中,在还没有查清贤妃是不是被谋杀之前,他不准备采取过激行动,以免打草惊蛇。他要求金良随同自己前往临城驿站,指认现场并开棺验尸,金良倒是痛快,满口答应了。

杨秋池等人离开皇宫,到工部找到了当时负责修建陵墓的员外郎李大人,要求其明日随同前往峄县,这才回到杨府,把要去山东临城查案地事情告诉了杨母她们。

云露正在和杨母说话,眼圈红红的好像刚刚哭过,杨秋池当然知道为什么。昨天从皇宫回来之后,一直到夜深了回公主甲第之前,云露就一直在哭,看来她也没这个思想准备,对公主不能当小妾这一点缺乏足够的认识。

一大早,云露就来了,和杨母、冯小雪在房里说话说了一上午。看样子情绪好一些了。

杨母听说杨秋池要去山东,路途遥远,有些担心,本想让柳若冰随同保护,但杨秋池说柳若冰儿子还小,离不开母亲,自己这一次不是去打仗,带有护卫队还有宋芸儿,便也就放心了。

当晚,冯小雪给杨秋池收拾了行李,虽然宋芸儿现在已经是杨秋池的妾室,但她大小姐当惯了,是不懂得服侍别人的,所以叫红绫一起去,好服侍杨秋池。

第二天,杨秋池带着宋芸儿、红绫,还有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和负责修建贤妃陵墓地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在南宫雄护卫队的保护下,出发前往山东临城。

由于明朝外敌威胁主要来自北方,所以,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北京),是官道地重点,官道的维护可以算得上是最好的。又宽阔又平坦。

他们不急着赶路,大半个月后,才到了山东临城。先到临城的驿站查看现场,好有个大致的印象。

明朝临城(今薛城)只是一个小城镇,驿站相对比较简陋,但在临城也算得上比较好的地方了,所以,皇上途经此地时,才下榻在驿站里。

这驿站院落里面,几栋房子错乱交杂排列着。根据金良的指示,来到了皇上和贤妃娘娘住的房间。查看之后,并没发现什么异常。

当时皇上在不远处另一栋房子里披阅奏折。杨秋池和宋芸儿也去进行了查看,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离开临城,大队人马前往峄县(今枣庄市),贤妃就安葬在这里。两地相隔不远,两天后,就赶到了峄县县衙。

峄县的王知县得知锦衣卫同知杨侯爷来了,忙活得屁颠屁颠的,领了一大群民壮,跟着杨秋池来到了城外白茅山贤妃墓。

贤妃墓三面环山,前面有一条小溪,有句话叫做“左狮右象充守卫,三山一水葬皇娘。”

墓地的坟堆占地有半个足球场大小,陵墓四周用高墙围起,由当地县衙派民壮轮流看守。

贤妃虽然极得明成祖的宠爱,但他只是皇妃,是皇上的小妾,所以,没有资格葬入黄陵,当时明成祖几次动议要将贤妃葬在徐皇后身边,都被大臣们力阻劝解了。

由于刚刚埋葬了半年,在当时修建陵墓的工部官员指认下,很快就确定了陵墓的墓道入口的位置。民壮们据此开挖,半天工夫,就找到了陵墓口。

第二卷 第423章 贤妃之死手机电子书·安智网 更新时间:2007-12-26 0:06:52 本章字数:3510

搬开墓石,打开墓门,就是长长的墓道。

等了半个多时辰,等里面的污秽之气散光了之后,找了一条狗用绳子拴上送进墓道深处,一会之后拉出来,狗没事,杨秋池等人这才放心,点亮灯笼,进了墓道。

墓道斜往下走,本来就是寒冬,又是深入地下,更是凉森森的。

那负责陵墓修建的工部员外郎李大人在前面引路,小心地解除了墓道两边防盗墓的机关,终于来到了最深处,陈放贤妃棺椁的主墓室。

这主墓室不大,正中放着一具一人多高的巨大汉白玉棺椁,做工极其精美,棺椁顶部放着木制的仪仗和旗幡,颜色已经颇有些陈旧了。棺椁周围放有玉石、香料、青花梅瓶。

在李员外郎的指挥下,民壮们小心翼翼将石棺的棺盖打开抬到一边,然后在那一人多高的棺椁两边分别立了一架木梯。

随后,杨秋池让所有民壮全部退到陵墓外。让南宫雄等六护卫在墓道口警戒,主墓室里只留下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良、李员外郎和王知县,还有自己和宋芸儿两人。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