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的心完全被杨韵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给弄得凌乱了。

他完全不记得杨继业有个妹妹啊!她哪儿冒出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我看过的书评,顿时凌乱了。为什么各位亲都认为潘影是独孤姑娘的转世。难道我没写清楚?我明明在强调襁褓啊。再说了,父女什么的太重口了。我怎么忍心啊!

第35章 潘仁美3

(杨韵究竟是什么来历,

答案跟他意料中一样坑爹。这个杨韵,她就是个穿的。而且,系统君还“好心”提醒他,她还是杨家将的脑残粉。所谓脑残粉就是将偶像当神一样膜拜,其狂热程度绝对不下于一个根深蒂固的宗教狂热分子。

而且,她既然将杨家将当成偶像,当成神。那他这个直接导致杨家悲剧的人在她心目中绝对是宗教“异端”一般的存在。宗教狂热分子是如何对待异端的,用脚趾头想想就知道了。

好样的,任务还没开始,他又收获了一个仇敌一般的存在。

“这就是你说的不会坑我,”慕容建中含着怒气问道。

系统君不由尴尬地说道,“失误,失误。这不是难免的嘛,”

“懒得跟你计较。”慕容建中早就清楚它是个什么货色,跟它计较就是浪费时间,早就歇了这心思。再说,他还真没有把这个穿越女放在眼里。像陆贞这样开了隐形外挂,拥有玛丽苏属性的穿越女都被高演一个小手段给收拾了。这个小小的穿越女也不见的有什么金手指,能成什么气候?他好歹也是当了几十年将军的人。所获得的成就一叠a4纸都写不完。收拾个小罗喽还不手到擒来。

慕容建中显然低估了穿越女。诚然,杨韵的确没有什么外挂,但穿越女之所以强悍,不在于她有什么无敌的金手指。而在于她强大的内心。她们中即使再逊的人也绝不会是战斗力不足5的渣渣。何况,人家可是穿越到杨家,满门都是男子汉和女汉子的将门。再说了,不管怎么样,都不能小看女人。看上去柔弱的纤纤少女战斗力搞不好就能完爆哥斯拉。就是他眼中的乖女儿潘影,不是把杨家弄得几乎灭门了。

慕容建中很快就将这件事放在一边。他的主要目的可是名留青史,他时间宝贵着呢。可不想花太多心思跟穿越女斗智斗勇,尤其是穿越后背景还不弱的穿越女。他现在正琢磨着先把第一个任务——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完成了。然后再集中精力解决潘家的教育问题。至于第二个任务。他又不是真正的潘仁美,跟杨继业没什么恩怨,没必要跟人家死磕。再说了,只要收复了燕云十六州,哪里还会有什么金沙滩啊!

至于收复烟云十六州会不会很有难度。毕竟终北宋一朝,多少能人志士百年的努力都没有成功。慕容建中绝对会对此嗤之以鼻。占领燕云十六州的不就是辽国嘛!辽国不就是契丹嘛!契丹是个什么玩意?想当年在北齐,他和段韶镇守北疆,契丹可是他们重点要“照顾”的对象。这群瘪三哪次不是被他们欺负得求爷爷告奶奶,哭丧着脸求和的。就算现在契丹已经建立辽国,现在又已经到了它最鼎盛的时期。但在慕容建中眼里,他们还是那群被他收拾得找不着北的手下败将。ww

于是,他上奏赵匡胤,请求到前线,指挥对辽作战。

知道现在的皇帝还是赵匡胤的时候,慕容建中只是一瞬间的诧异就淡定了。经过了这么多次,他已经领悟了。在影视剧面前,一切历史都是浮云。历史上的杨业明明是宋太宗,也就是赵光义收服的。赵匡胤死于北伐北汉的路上,也就是说,他活着的时候,北汉还没有灭亡。可演义和电视剧显然没有那么严谨。现在,赵匡胤活得好好地,可北汉却已经成了历史,连南方的其他割据势力也已经荡然无存了。而杨继业正是在赵匡胤进攻北汉的时候招降的。

不过,杨继业虽然是降将,但赵匡胤却早已知道他的才能,对他很器重。同时,他也希望杨继业能对宋有归属感,平时也很注意调和杨继业和其他朝臣的关系。

他知道慕容建中和杨继业在战场上结仇,但他却不想让他手下的两员大将成为仇家。或许太平年间这样也不坏,可现在正是用人之际。正需要团结一致,一起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彻底一统天下而努力。所以,当慕容建中提出出兵伐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时候,赵匡胤原则上同意了他的建议,但他又提出杨继业在北汉时就长期镇守雁门关,对辽国的情况很熟悉,让慕容建中把他也带上。

慕容建中不以为然,在他的印象里契丹的士兵都不堪一击,他一个人就足以应付。哪需要杨继业来帮忙。

不过,人家皇帝都亲自说了,他也不好反驳。带上就带上吧。

可第二天,他马上就颠覆了他心中的想法。

倒不是他突然觉得契丹士兵的战斗力非常强悍。也许他们还是他印象中那样的水准。可是,虽然契丹的战斗力没有变化,但中原的士兵战斗力却急剧下降。

慕容建中一脸抽搐地看着眼前懒懒散散没什么精神的士兵。他发誓,这绝对是他见过的战斗力最垃圾的士兵。这什么素质啊!他甚至觉得北齐镇边的府兵(也就是预备役)面对这样的乌合之众都能以一挑十。

“怪不得宋朝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慕容建中苦笑道。说实话,在这之前,他心中还非常鄙视宋朝的那些将军们。觉得他们一个个都太不争气了,打个小小的蛮夷那么费劲。现在看来,不是他们不争气,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宋朝士兵的单兵素质实在是太渣了。再加上没有大规模的骑兵,在和外族的战斗中,只能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打败仗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能打成平局已经很了不起。至于打胜仗,这简直不可思议。他心中不禁对狄青、王韶这些将军感到由衷的钦佩。他们简直就是神人。他们是怎么率领这支战斗力弱得要死的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

同时,他也对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却留着杨家军这支有点像私军的部队表示理解。因为,他们都是骑兵。

这也是他非常想吐槽的地方。在先秦时期,各种马具还没有发明,骑兵还没有兴起的时候,一个国家没有骑兵倒还说得过去。现在已经公元十世纪了。骑兵这个兵种早就发展成熟了。宋朝居然只有杨家军这支骑兵。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也难怪杨家这么受重视。看来,不管演义还是影视剧,给他们开的外挂实在太多了。”慕容建中郁闷地想着。你妹的,这样的好事怎么就轮不到他呢?

看到眼前这支羸弱的军队,慕容建中突然觉得他的前途一片灰暗。别以为宋初的军队是最有战斗力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这些士兵大部分都是从各个军阀那里收编过来的。军阀出身的士兵是什么级别的,参考一下近代史就知道了。整支军队只有杨家军可堪一战。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慕容建中对这次北伐不再抱有任何幻想。他根本就不认为这支军队会创造出什么奇迹来。即使他的指挥能力再高,谋略再出众也没用。指挥这样战斗力渣,战斗积极性也不高的军队,照样打不赢。他现在只想带着他们小胜一场,然后就直接采取守势。好好练练兵再说。尼玛的,这样的兵都不练,这是要逆天啊!

只是,有些人却不这么认为。被慕容建中激起心中豪情的赵匡胤还有赵光义,都踌躇满志地想要直接打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赵匡胤甚至要御驾亲征,亲自领导 ...

(这场战役。

吓得慕容建中赶紧劝阻。虽然皇帝御驾亲征都在三军的层层保护之中,危险系数是全军最低的。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再说了,在这样战斗力低下的军队的保护,他根本就不放心。

包括杨继业在内的其他朝臣也纷纷劝阻,希望陛下能收回成命。

赵匡胤原本只是顺口提提,现在被这么多人劝阻,他反而坚定了御驾亲征的心思。

“昔日朕随先周世宗为节度使时,领数万士卒出征,尚能旗开得胜。参与大小战役不下八十起。虽称不上所向披靡,但也战绩斐然。如今朕身为九五之尊,所领士卒二十万有余,为何就不能出征了?”

丞相赵普马上谏道:“陛□份今非昔比,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陛下万金之躯?此次北伐燕云,有潘相和杨将军即可。陛下还是与百官一起在汴京等凯旋的消息吧。”

只是,赵匡胤却决意要御驾亲征。再加上赵光义在一旁搭腔,朝臣怎么也拦不住。

最后,赵匡胤还是御驾亲征了。而且,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好像突然间变得非常着急,还没等禁军全都集结好,就迫不及待地带领军队出发了。

慕容建中隐隐觉得这件事好像跟赵光义有关。不知道他有什么目的。

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看赵光义不太顺眼。即使知道他是未来的皇帝也不能阻止他对他的看法。因为每次看到他,慕容建中就不由自主地想到高演。慕容建中觉得他们两个虽然长得一点都不相似,但他们却又像同一类人。慕容建中觉得,他们都不像表面那样和煦。尤其是赵光义,在系统君提供的剧本里头,他可是有看到赵光义弑兄夺位的。而且,这家伙居然还老牛吃嫩草,收了他女儿当皇妃。真是岂有此理!

“我说,这才是你看他不爽地原因吧!”系统君忍不住吐槽道。

慕容建中黑着脸说道:“你有什么意见吗?”

察觉到慕容建中的不爽,系统君识趣地闭嘴了。

几日后,当集结在汴京的兵力达到十万的时候,赵匡胤就迫不及待地要北伐了。众位大臣和将军都很无奈。随行的几位将军更是提心吊胆的。

慕容建中临行前,将潘影安排妥当,又对她千叮万嘱,确保万无一失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汴京。

“我好像忘了什么事,一时记不起来了。到底忘了什么呢?”慕容建中喃喃自语,“算了,既然想不起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还在天波杨府呆着的潘旭此刻正在哀嚎:“爹,我要回家。你怎么不来接我呢?”

因为慕容建中一直忙着北伐的事,又不许府上的人私自去接潘旭。所以,这件事就一直耽搁了。至于杨家那边,杨继业也在忙。而杨家其他人都很有默契地不提这件事。只要潘丞相不提,他们就不会主动将潘旭送回去。人家都送上门来了,不好好为七郎出出气,怎么好意思呢?尤其是杨韵,身为杨家将脑残粉的她对于杨家的死敌非常敌视,连着姓潘的她都厌恶上了。对于教训潘旭这件事,她是最起劲的。杨府的下人们都对此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佘赛花也因为小儿子受的欺负,对此知情不报。即使是巾帼英雄也是女人,也是很小心眼的。反正那几个小辈都很有分寸。

可怜的潘旭,接下来的几个月都在人家的大本营里。其悲催就可想而知了。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实在没有什么感觉。就先到这吧。

第36章 潘仁美4

(慕容建中虽然自视甚高,但从来不认为自己就是无敌的。ww更没有想过自己会像演义中的诸葛妖人一样,随便几个锦囊计就可以将强悍得让刘备军可望而不可即的曹魏军队打得七零八落的。知道宋朝军队是什么战斗力后,他的心态很平稳,对本次出兵的要求也很低。不求全胜而归,但求小胜一场。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一仗会打得这么憋屈。

赵匡胤从汴京带来了十万禁军,还有一万多隶属于杨继业的杨家军骑兵,再加上镇守在雁门关的三万多人,总兵力已经接近十五万了。

近十五万人出雁门关,攻打朔州城。结果,攻了近一个月,除了留下一地的尸体,什么收获都没有。辽国守城的总兵力不到三万,在数量上根本就不占优势。但朔州却非常险要,易守难攻,或者说燕云十六州全都易守难攻。虽然,在慕容建中看来,辽人守城的手艺实在不怎么样。但他们却有一个明显的优势。那就是他们的骑兵。每当城池出现危机,辽国的将领就马上派骑兵出城冲击宋军阵营。宋军进攻的浪潮很快就因此退下来了。而且,辽军将领非常狡猾,他根本就不跟前来拦截的杨家军对抗,直接攻击宋军的禁军。禁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差,本身又是步兵,面对辽国骑兵根本就不占优势。而且,他们的军事素养极差。感觉到自己不如辽军,也不多做抵抗,直接拔腿就跑。几乎是一触即溃。别说反击,连防御都做不到。气得慕容建中暴跳如雷。即使他下令斩杀怯懦退缩的士兵也无济于事。辽国骑兵的冲击力实在太猛了。他们冲入宋军中就像虎入羊群,受惊的羊羔们四散而逃,没有一点抵抗,而老虎却可以肆意蹂躏他们。宋军的阵型完全乱了。杨继业也没有办法。他的杨家军可是骑兵,根本不适合乱战。辽人可以不管步兵的死活,一通乱冲。他可不敢。如果贸然冲上去,只会将局面变得更乱,自家的伤亡也会更大。

被这样冲杀了几次后,宋军损失惨重。最后还是慕容建中用了卫青对付匈奴骑兵的办法才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将辎重都堆到车上,挡住辽军的冲击,同时,士兵以车为掩体,在后面用强弩射杀敌军骑兵。

辽军几次冲击,损失惨重后,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出城了。(ww〃 target=〃_bnk〃》ww 但宋军还是拿朔州城没有办法。

连续攻打了一个多月,却一点进展都没有,反而自身损失惨重。而辽国的增援部队随时可能到来。随行的几位大臣劝说赵匡胤,趁现在损失不算很大,退军还朝。赵匡胤这时也萌生退意。

但慕容建中却极力反对。虽然之前他反对赵匡胤御驾亲征,但事到如今,他却不想就这么灰溜溜地回汴京。他戎马两世,什么时候在没有胜利的情况下撤退过。即使知道以宋军的战斗力很难取得什么大的战果。但他就是不甘心,他是威风凛凛的大将军,不是不胜即走的逃兵。

慕容建中驳斥了众人求稳而退兵的建议,向赵匡胤说道:“燕云十六州是中原的门户,关系到中原乃至于天下的安危,陛下这次御驾亲征,是为了后人着想,给他们留下一个牢不可破的天然屏障。不是半途而废的转身离去。如果英明如陛下尚且失去再战的勇气,那后人谈何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陛下执意要撤退的话,请留下微臣。将军队交给我,如果不能打下朔州,那微臣就战死沙场,报答陛下的知遇之恩。”

赵匡胤觉得慕容建中的话有道理,不管怎么样,他作为一个开国皇帝,一定要为后人做个榜样。ww这样兴师动众地伐辽,却半途而废,草率撤军,实在是说不过去。于是就没有再提回汴京的事情。并且当众发誓,不破朔州就不还朝。

慕容建中真的想大逆不道一回,他现在恨不得将赵匡胤的嘴给堵上。赵匡胤这话一说,就把自己给堵死了。他只是让他别撤军,没有要他在朔州死磕啊。他们完全可以先攻击辽军防御较弱的地方。而朔州明显是辽军的重点防守据点。赵匡胤却傻乎乎地一头撞上去。都说不撞南墙不回头,现在都撞到墙上去了,赵匡胤还想着怎么撞破它。

慕容建中不禁感到一阵头疼。鬼谷门下,不管他还是孙膑,都主张避重就轻,从敌人薄弱的地方突破。他还从来没有跟敌人这样死磕的经历。最关键的是,现在是敌人还占有明显的优势。

朔州城地形险要,城池坚固。只要辽军守城的将领不犯错,就宋军这种水平的战斗力,要想攻克朔州,还真没多大指望。

可没办法,大老板下令了,他这个做下属的只能想办法了。

可他真的想哭啊!他虽然两世都是鼎鼎有名的将军。指挥过不少战役。但说实话,他还真不擅长打攻城战。《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不管是在北齐还是在魏国,他都是先将敌人的有生力量在野战中先消灭掉,然后再一鼓作气解决城池中的敌人。唯一一次一上来就直接攻城的战役还是在北齐灭南陈的建康之战,可是那一战真的一点都不值得他炫耀。陈叔宝那个小子根本没有认真在守,他攻城的时候,人家还在唱小曲。而且,敌我双方的力量又实在太悬殊了(当然是我强敌弱)。他基本上没费多大力气。像这种势均力敌,而且又硬碰硬的攻城战,他还从来没有打过,也很不喜欢这样的打法。因为冷兵器时代的攻城战实在太惨烈了。攻城的一方,不管最后攻没攻下城池,损失是一定会极其惨重的。而且,攻城战是最容易疲惫身心的。一旦进攻不顺,士兵就会产生厌战情绪,影响士气和战斗力。

可现在没办法。君无戏言。既然赵匡胤都这么说了,他们就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该不该用那玩意呢?”慕容建中喃喃自语。

以庞涓的身份圆满地完成系统得任务的时候,系统颁发了奖励,给了他七支箭。这可不是普通的箭,这是狙杀之箭。据系统介绍,这是专门用于狙杀敌军将领的。

一般两军对垒,很少有一上来就直接射杀敌军主将的。一是因为主帅的位置都相对比较安全,在弓箭的射程之外。再者,狙击是需要一定隐蔽性的。在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才有把握一击即中。两军对垒,明晃晃地站着,哪有什么隐蔽可言?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这种战术,在冷兵器时代,除非是双方在斗将,斗兵的时候是不提倡这样做的。

但有了这七支箭就不一样了。首先,它的射程极远,足足是普通弓箭的两倍。速度也比一般的弓箭快;第二,它的抗干扰能力特别强,基本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的超强的隐蔽性。系统君给他的时候,不断自夸,称它射出后,停在空中的时候,只在地上留个影,肉眼是看不见的。要想躲过去,只能靠直觉和听觉。它也因此得名——魅影箭。

这是他迄今为止,获得的唯二的外挂。但这个外挂却也是有弱点的。其中一个弱点就是,它 ...

(每见血一次,威力就减弱一点。三次之后,就跟普通的箭矢没什么两样。还有一个更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射出去的箭是收不回来的。而且,一旦被敌人获得,他们也是可以用这玩意反过来杀己方的人的。即使它威力大减,那也是很有威胁的。可以说这是一把双刃剑。

只是,现在却不得不用它了。要不然,这场朔州攻城战他还真没有把握。

有了魅影箭作为后盾,慕容建中的底气也足了起来。将是兵的魂,在冷兵器时代,一军的将领尤为重要。如果主将被杀,他的士兵就会慌乱,乃至于溃不成军。朔州虽然是辽国布放的重点,但最多就是一主将两副将这样的配置。只要射杀了他们,辽军必乱。即使还能抵抗,缺少了能镇得住场面的将领在指挥,战斗力也一定大大降低。宋军也就有了可趁之机。

为了防止辽军骑兵的冲击,慕容建中直接釜底抽薪,向赵匡胤建议,干脆用石头,圆木堵死朔州东门和西门,然后用武钢车堵住南门,仅留一个北门供辽军出入。这样虽然增加了攻城的难度,但同时也消除了攻城的干扰。如此一来,辽国的骑兵只能从北门出城了。而对此,宋军当然不会没有任何安排。在采纳了慕容建中的建议之后,赵匡胤就将杨家军分成两路,在东、西二门外,随时准备准备截击辽军。同时又部署了大量步兵按慕容建中指导的办法防守,吸引辽军注意力,协助杨家军铁骑。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