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
作者有话要说:
☆、番外二
预留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
没有想过,为《海》写后记的这一天会来得如此之快,虽然在之前的一些回复中对于写文过程中的心情、感想有过零碎的记述,但还是觉得以这样一种方式来作个更为完整、全面的说明更好些。
先来介绍一下创作这个故事的缘起。那是在2007年的时候,我忽然萌发了写一篇GL小说的念头,当时的工作不算太忙,相对有比较多的空余时间,在选择题材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便是师生恋。后来我才知道,其实网上有不少类似题材的小说,但我一篇也没有看过,也并非受其启发,只是单纯地想把主人公的职业设定为大学教师。或者可以这么说,曾经,这个职业是我的理想,在书海里恣意遨游,在讲台上挥斥方遒。安排许老师教文学,完全是出于扬长避短方面的考虑,虽然平日里涉猎较广,但真正熟悉的领域,却还是非常有限。历史和文学,这两样都不是我的专业,但由于幼时的兴趣,所以这么多年多少还是有着一些积累——当然,在行家面前,必定是会贻笑大方的了。曾有读者朋友问我,我是怎么知道那么多书的?我大致回顾了一下,文中所提到的书,大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再如作家、画家、书法家,以及一些画作、书法,都有个人的感情在其中。至于那些菜肴,一部分是我比较青睐的,但也有一些是随意生造的。当然,对于烹饪,我略有心得,对诸如《食经》之类的书籍都十分喜爱,“食文化”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研究下去。
接着来对文中的几位主要人物作一个简介。先来说许老师。不计其数的读者朋友认为许老师就是我本人,继而将对许老师的热爱投射到了我身上。这让我实在诚惶诚恐,同时也生出一种“钓誉”的羞惭。记得我在一些回复中有提到过,许老师的很多想法,确实是我自己的想法。但在性格方面,我与她,还是有着诸多不同。比如她很冷静,懂得隐忍,而我则是直到最近两年才慢慢学会了忍耐。有读者认为许老师滥情,因为她在处理和夏雪的关系时,似乎犹豫了、动摇了。但是,在静雪回来找她并对她一诉衷肠的时候,她却表现的是那么地无情,这是因为她的心已经被占满了,而不是因为怨恨静雪当年的离去。很多读者认为夏雪很完美,而且她的阅历与子晗相当,比晓苒更适合子晗。我也同样认为夏雪很完美,在许多方面都与子晗十分般配,但,爱情是讲先来后到的,迟了,就是迟了。如果许老师因为发现了一个貌似更适合自己的人而和晓苒分手,那么,我会第一个看不起她!
再来说晓苒。07年动笔的时候,这个人物是没有原型的,完全是我的想象。不料后来机缘巧合,让我认识了一位在很多方面都与晓苒非常相似的小友。她的性格、三观,以及对于感情的态度,都与我的设定不谋而合。因此在后来(大约2009年)以后,很多对晓苒的刻画是有现实人物的参照的。我注意到了最新的一些评论,很多读者认为最后两章处理得非常仓促、潦草。并非出于敝帚自珍,我只想在这里谈一点作为作者的看法。如果100章以后再那样慢节奏地写下去,不是不能写,再如同前面那样,设计一些情节,插以各种文坛掌故,确实是可以如年谱一样写下去。但是,这样的平铺直叙,似乎略显疲沓。当然我承认,将晓苒的成长浓缩在一个章节里的确太过吝啬,但我考虑再三,还是觉得人只有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或变故时,才会瞬间成长起来。她坚强地承担起了本应属于子晗的责任,这不仅是她因为深爱子晗才有的举动,也是她成熟、成长的表现,不是吗?
然后是夏雪。这个人物是直到第84章才出场的,起初没有打算设计这样一个人物。随着情节的展开,子晗到了青海后,周围不可能没有一个熟人,否则故事无法继续,因此就有了这么一个人物。夏雪,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从她一出场,我就是比照来刻画的。或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刻画夏雪,是充满了感情的。是的,她很美好。夏雪曾问子晗,“如果你先遇到的是我……”,我们的许老师毅然决然地回答说不喜欢作那样的假设,但也许在她心里,却是有答案的——至少,倘若当日夏雪问的人是我,我会毫不犹豫地SayYes,哈哈,笑谈笑谈。正如美学上的那个经典问题,美究竟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我个人认为美是主观的,因此所谓的“完美”一词,完全是主观认知。因为在客观上,人世间是不存在一样没有瑕疵的事物的,人也同样如此。钱锺书先生的“誉妻癖”素为圈中人所揶揄,但他却丝毫不以为然,因为在他眼中,杨绛就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故事写到后来,并不是没有过动摇,我自己有时也会觉得子晗和夏雪更能“琴瑟和鸣”,两个人在许多方面都比较对等。但子晗对晓苒,更多的却是宠爱、包容甚至退让。但爱情很伟大,因为爱她,所以照单全收。在我决定了结局的走向之后,我曾经考虑过给夏雪专门再写一个故事,但想来想去,也找不到合适的题材,只得作罢。大概有人会问,那夏雪以后怎么办?其实我也想过这个问题,她以后何去何从?现在我只能说,人生充满着遗憾,偏生上天会在她的感情线上安排一个缺口。
下面该说静雪了。严格来说,静雪的身上有现实中两个人的影子。和夏雪相比,她更为实际。注重实际,这不能说是一种缺点或是过错。但是这样的性格特点,注定是无法与子晗有交集的。两小无猜时,子晗懵懵懂懂,觉得她成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每天都和她待在一起,似乎难舍难离。或者可以这么说,即便当时静雪没有去大连,而是在大学毕业后回到海城,她和子晗也未必就会擦出些什么。似乎有首歌叫《亲爱的那不是爱情》,等到子晗长大以后,她就会慢慢明白,以前对静雪的那种感情,究竟是以何种成分居多。如若子晗爱的是静雪,那么后来便不会有晓苒的出场。在我看来,人不仅不能同时爱上两个人,而且也不能一前一后爱上两个人,真爱只有一次的说法,我向来都是赞同的。当然,这个观点,必会招来非议,谢绝论战。
还想说说许伯母和周伯伯。记得曾有读者说,很期待许伯母和周伯伯的故事。这两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原型,而且他们的故事,我可以单列出来写一篇小说。在文中,我对于他们的未来交待得比较模糊,这是刻意为之,给大家一些遐想的空间。小说是虚构的,作者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妄为,按照自己的意愿为每个人物设定命运。可惜现实太残酷,命运一旦降临,任谁都逃脱不了。现实中的“周伯伯”如今已不在人世,带着无尽的冤屈和遗憾一同去了遥远的天国,他的音容笑貌,会时常在我眼前浮现。某次在地铁上见到一个长相酷似他的人,我的眼泪,霎时夺眶而出。很多时候,人生如果重来,就会是另一种结局,但终究你我都挣脱不了命运之手。无疑,许伯母是一般意义上的“慈母”,也是我理想中的母亲形象。这样的设计,不知是不是和我自己有一个“严母”有关,因此在感情上总觉得有些缺憾,想要以此来填补些什么。将子晗设计成许伯母收养的弃儿,除了出于情节方面的考虑,也是为了表达我自己对于血缘的思考。血缘亲情看似很神奇,却也不足为奇,现实生活中实在有太多虽无任何血亲关系,却感情至深撼天动地的故事,反之,父子成仇兄弟阋墙的案例也不在少数。
至于许季山教授,那就和大学里的很多老教授一样,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偶尔也会表现出老顽童的一面。我所认识的几位老教授,都是如此,虽然年届八十,却不改童心。其实,真正的读书人,和钱锺书先生一样,骨子里都是有一股“痴气”的,会很单纯,不谙世事,甚至不懂人心之险恶,活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常人也许很难理解,那就是“子非鱼”的问题了。
最后,再来说几句本人历时六年写作本文的感受。正如开头提到的没有想到会这么快写后记一样,我在动笔之初也没有料到这个故事会横跨整整六年之久。这和我这六年间的经历有关,因为身份不停地在学生→上班族→学生→上班族之间切换,尤其近两年被工作牵扯了绝大部分的精力,平日里读书、练字的时间都被侵占,更不用说是写小说了。所以我非常感谢六年来始终对本文不离不弃、对许牧白予以理解和厚爱的各位朋友,等文的那种心焦,我自己不是没有体会,但你们不仅没有跑来谩骂,而是给予了极大的宽容,而且对我本人也给予了无数的关心。这份深情,不是我在此一两句“谢谢”可以回报的。如果你们希望看到许牧白更多的作品,我定会一如既往地用心将另外几个故事写完,《海》文虽完,但我们情谊长存。待我对全文进行修改后,会印制成书,不揣鄙陋,只为回馈热心的读者朋友。
怀念三年前突然逝去的徒儿“小猴”,你说希望看到《海》的HappyEnding,而今已如你所愿,相信你会含笑天国。再一次地深深感谢所有的朋友,尤其感谢“明月小楼”里的各位亲,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你们分享我的喜怒哀愁。我愿在此重申,小楼会永远开放,许大人会永远做那盏温暖的小橘灯,哪怕只有一点小小的光亮。
是为后记。
许牧白识于沪上洋泾
2013年10月8日
作者有话要说: 节前电脑被拿去升W8,只好找出旧的那台,久远的XP,一边强忍着卡,一边顽强地打字。。。
小说下载尽在 【艾斯爱玩火=3=】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