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昨夜包拯要出门去探究竟无果,很是闹了大半夜,公孙策忍无可忍,干脆叫展昭点了他的睡穴,估摸着怎么说他也要睡上个一天一夜才放心的来见庞统。公孙策知道现在是大宋最紧急的关头,包拯绝对不能出事,他要出事了,赵祯就等于失去了左膀右臂,大宋就等于失去了主心骨。虽然公孙策不太待见赵祯,但为人臣者,公孙策怎么也得为自己的君王考虑考虑。

公孙策来了之后,庞统的负担果然轻了不少。公孙策真不愧是大宋第一才子,处理起军务来比庞统原来的军师不知强了几倍。庞统的副将都在议论纷纷,说是庞将军这次可捡到,哦不,是收到了一个宝贝。

但是这个宝贝现在的状态有点不好,或者说,很不好。公孙策天生身子虚,平时在家都是各种补品养着,粗活有下人做,自己只负责读书写字,所做过的最重的活就是制扇了。来京城后,经历了一堆变故,之前病了一场,身子骨就有些不好了。况且这军营不比别的地方,各种血腥味汗味混杂的,差点没把公孙策熏死。再加上前线正打战呢,各种紧急军报需要处理,他恨不得有个三头六臂来帮自己。

庞统既然同意公孙策作军师,也是真的就把所有军务交给他,自己则领兵作战,不再过问军中事物,一切听从公孙策指挥。日后庞统回想起来,也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对公孙策那么自信,认为有他在,就可以把自己放心的交给他了。大概这就是传说中的心心相印吧。

皇宫里的赵祯听说了庞统前脚刚刚拒绝了自己送给他的军师,后脚就接受了一个军师,开始很不是滋味。后来再听说那个军师就是之前的朝元公孙策,心里头更是百味交集了。再以细思,似乎明白了什么,顿时眼神变得复杂起来。

这些个大人物们复杂的心思展昭看不懂,展昭只明白,自己不再是一个小沙弥了——就在汴京兵变的第一天,自己的师父衍悔大师把他招去,对他说:“展昭,你也长大了。武艺,你也学得差不多了,佛理,你经历多了自然就悟出来了。你走吧,相比相国寺,这天下更需要你。而你,也需要一个能展示自己的天地。”

展昭对自己师父的话一向是言听计从的,闻言也没说什么,只是认认真真地向衍悔大师磕了三个结结实实的长头,带上自己的巨阙剑,走了。

从此,世间再也没有戒色小师父,多了一个南侠展昭。

当然,现在的展昭还不是南侠,只是包拯和公孙策的私人护卫。

公孙策听闻展昭还俗的事后,也没说什么,只是托人给庞统带了一句话,说是让展昭带一支奇兵,趁深夜去偷袭敌营。庞统只回了一个字:好。

展昭不过初出茅庐,就担当如此重任,开始公孙策还担心他收下的兵会不服管教,后来才知道是自己想多了。庞统给展昭的兵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自己的亲兵,是自己当初从霸州带回来的那几千人马中的一队精兵,共有两百人,个个都是十里挑一的好兵,只服从庞统的命令。庞统叫他们听公孙策的安排,没有一个人说不。

当夜展昭就率领这两百人偷袭刘淼,那刘淼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早有准备,在他的住宅附近,埋伏了百来号的弓箭手。可想而知,这场斗争,并不轻松。事后公孙策不止一次问展昭当夜是如何得胜的,展昭却只是微笑不回答。但公孙策知道他的笑容后面藏着意义深重的东西,比如说死亡。

展昭自幼就被教导我佛慈悲,出家人慈悲为怀,他从不杀人,也见不得别人杀人。可是这一次,他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手下的人被弓箭射死而自己却无能为力,看着自己将手中的剑刺向同为宋人的敌兵的胸膛。这一夜的记忆对他来说是不可泯灭的痛,尽管他代表的是正义之师。

第二天鸡鸣时展昭带着残余的士兵和刘淼的人头回来,还未进军营整个人就跪倒在公孙策的面前。当公孙策看到展昭眼角滑过的泪水时,他什么都明白了:展昭并不是身体累了,而是心累了。他并没有说话,只是抱了抱展昭。

那剩余的亲兵被重新组织起来,不多不少,正好七十二人。这七十二人,后来成了庞统的飞云骑。

后话先不说,话说展昭带回刘淼的头后,公孙策心中一阵欢喜,他知道,得胜的机会来了。刘淼是这次叛军的主帅,擒贼先擒王,主帅一死,手下的兵自然就散了,大宋自然会不战而胜了。

公孙策预料的没错,刘淼死后,手下先是奋力反抗了一阵子,就渐渐萌生了退意。毕竟叛军大多是西夏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与大宋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他们没必要为一个已死的宋人而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第三天傍晚,西夏军宣布投降。庞统很清楚地记着,那天的残阳如血,却把自己照的很暖很暖。

作者有话要说:

☆、第二十章

公孙策再次见到庞统,是在两年后的大漠。

这两年间发生了很多事,譬如包拯在最辉煌的时候莫名被贬,譬如展昭被封为御猫并遇到了白玉堂,又譬如公孙策忽然沐浴圣恩被封为大宋最年轻的礼部侍郎。

就在公孙策上任的第二天,他就被皇上秘密的召到宫中,密谈了一个下午之后,他马上收拾行李,匆忙交代了空青看家,就带着一队人马离开了开封府(展昭当时还在陷空岛)。

至于那天下午赵祯到底和公孙策说了什么,目前还是一个秘密。

公孙策马不停蹄,一路上奔波劳累,终于在半个月后抵达了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交界处的榆林。

榆林自古以来就是个繁荣的商业城市,“九域贡以金银、八方献其珍宝,万方辐辏,集于辇下”,说的就是榆林。自西夏建国以来,除边境贸易外,西夏常常通过派遣使节,深入宋朝内地进行贸易,而这贸易的场所,就在榆林。而就算在宋夏交战期间,这里的商业贸易也并未终止。

公孙策此次前来,却不是为了贸易。

三个月前西夏新王李乾即位,向赵祯提出和亲,共求大宋西夏繁荣富强。

公孙策就是带领迎亲队伍来接西夏公主李婉然。

李婉然是李乾的亲妹妹,也就是西夏太后的亲生女儿,身份可算得上是尊贵无双。李乾把她嫁给赵祯,足足可见他对这次和亲的重视。

李乾不得不重视,原因有三:

第一,他刚刚登基,地位还不稳。虽然自己的亲哥哥在半年前一场兵变中牺牲了,但身边还有李琦和李真在虎视眈眈。自从李琦在两年前的汴京兵变的失败中元气大伤,自此退出了皇位争夺战,可李乾一点都不放心自己这个有野心有谋略的二哥。至于李真,他打小就看不懂他,虽然他并没有明确表示自己想要当王,但李乾对于这位权妃的儿子可没少提防。

生在帝王家,骨肉亲情本来就不作数。

第二,这两年飞星将军庞统的名气实在太大了,特别经历了汴京兵变后,他在西夏人眼中就是魔鬼的代名词,有些老兵一听说庞统的名字甚至会吓到腿软。而这段时间,听闻庞统正在毛乌素沙地里平马贼(大家还记不记得当初赵祯下的命令?)。庞统在此,西夏人有一段时间不敢轻举妄动了。

第三,西夏经过两年的内战,国内经济不稳,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不管怎么看,这时只有大宋的帮助才能复苏国内的经济。

因此,这次李乾是放低了姿态,不惜送上了自己的亲妹妹。

李乾这么配合,赵祯哪有不允之礼。半年后就是他和柴郡主大婚的日子,于是他决定在那时同时迎娶两位娇妻。

公孙策还未到榆林,榆林知府陈路就带着榆林府大大小小的官员出城门迎接。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