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长明灯

吴邪醒来时眼前一片光亮,空气中弥漫淡淡的香味,他慢慢坐起身看见身边有一个巨大的青铜缸,缸上雕刻着各种形态各异的飞鸟走兽,两根手臂般粗细的黑色的灯芯搭在缸沿上散发着光亮,放眼望去沿着地下河岸整齐的摆着八口大缸,八口大缸上的灯芯全部被点燃了。

吴邪看了看身上的衣服,发现衣服是干的,他说道:“我的衣服怎么是干的?”黑瞎子坏笑着说:“我变了个大火球帮你烤干的。”吴邪想像黑瞎子的大火球帮自己靠衣服的情景,觉得简直不堪入目,自己一定就像是烧烤架上的鱼一样,被翻来翻去,就差加点孜然了。

吴邪看着黑瞎子脸上的坏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好尴尬地转移话题,他说道说:“这是什么地方?那些怪物呢?”“我好不容易把你从水里捞了上来,背着你一路狂奔,那些怪物在后面紧追不舍,但是追到这里的时候那些怪物就不敢过来了,那八口大缸中装满了用鲛人炼制的油,用光照亮鲛人油,鲛人油散发的淡淡香味是辟邪的利器。”黑瞎子说,“不过奇怪的是,我背你到这儿的时候这些灯都亮着在。”

吴邪说:“可能是小哥和倚荷点燃的。”黑瞎子想了想说:“不可能,我对哑巴张这个人十分了解,他做事向来小心,这些大缸太诡异,他是不会点燃的,更不会让倚荷点燃这些灯。”

吴邪惊奇道:“诡异?”黑瞎子指指了大缸说:“你看看缸里有什么就知道了。”

吴邪站起身走到青铜缸旁,发现缸里装的满满的一种有淡淡的香味的透明的淡黄色液体,两个浑身□□的人被泡在缸中,这两个人外貌特征和刚才遇到的水中怪物一模一样,这两个怪物的肚子上各有一个洞,两根灯芯正是从这洞中穿出的。

吴邪惊讶地说:“这是什么?”“我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黑瞎子站在一旁说道。

吴邪想了想说:“既然没有我们在没有人点燃这些灯。那就是说这些灯一直亮着,但是这些鲛人油却仍旧是满满一缸。难不成鲛人油是烧不完的油?”黑瞎子摇摇头说:“鲛人油和其他任何一种油一样都有烧完烧尽的一天。”

吴邪说道:“我以前看过一本古籍上面有关于墓穴中长明灯的记载,说的是一个盗墓贼进入一个墓中发现镶嵌在墓道墙壁上的烛台中的蜡烛全部亮着,而这些灯架上的蜡烛全部都只有拇指长的一小截,是怎么能够在这古墓中燃烧几千年的,这个盗墓贼很是好奇,当他离开墓穴时,带走了一根蜡烛,他把这根蜡烛放在家里点燃整整一年这根蜡烛既没有熄灭,而且也没有变短。直到一天他把这根蜡烛带回了父母家,晚上他又点燃这根蜡烛,在睡梦中他们全家都被一场大火烧死了。这个故事我一直都以为是作者的想像,难不成世界上真有不灭的灯。”

“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不灭的长明灯,只是这这些灯大多存在于天界和妖界,神仙爱下凡,妖物爱人间,在人界能有这样的灯也很正常。我以前在墓中也碰到过不灭的长明灯,只是那些灯,不是带有妖气就是带有仙气,全不是凡间的产物。只是这里的这些灯,既没有仙气也没有妖气,是凡间的东西。”黑瞎子说道,“一切关窍应该就在浸泡在鲛人油中的怪物身上。”

“即使油是烧不完的,为什么灯芯也烧不完呢?”吴邪凑近火焰闻了闻,恍然大悟道,“这些灯芯是有一股烧焦的蛋白质的味道,很有可能这些不死怪物的头发做的,我们以前上高中学化学的时候学过人的头发是由蛋白质组成,烧焦之后的气味就是这个。这些怪物不老不死,甚至有可能连他们的头发也永远烧不尽。这些灯芯伸进怪物的肚子里,所以燃烧用的油很有可能就是这些不死怪物肚子里的永远也烧不尽的尸油,我以前听说过这样的事。我的老家是在长沙边缘一个叫冒沙井的小村,冒沙井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姓吴,民国的时候有一年有一个外姓的人倒插门到一户吴姓人家做上门女婿,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天这个上门女婿用□□把全家老小全部毒死了,族人们抓住了这个外姓人,族里的长老决定把他吊在村子里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下,点天灯。他们把那个外姓人的脑袋打出一个洞,把一根棉线伸进洞中,点上火,用这个人的脑油来点亮这盏灯,最后再用人参汤帮他吊上气,那盏天灯整整亮了三十天。”

“那这么说来,这些鲛人鱼油应该就是用来封印这些怪物,让他们呆着这些缸里乖乖做天灯的。”黑瞎子皱着眉,淡淡地笑着说,“有些时候一些人做出来的事,真是让我无法想象人到底能多残忍。”

八口大缸中的液体泛着淡淡黄色,幽幽的香味在空中弥漫,不知道死了多少鲛人炼制的油才装满了这八口大缸,灯火闪耀,不灭的长明灯只让人觉得唏嘘。

作者有话要说:  我有看过关于不灭的长明灯的报道,那个盗墓贼的故事是我编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百度一下关于长明灯的事情。

至于点天灯,古法的点天灯和我写的不太一样,我是故意这样写的,这个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百度。

至于那个银杏树下点天灯的故事是我外婆讲的我们老家很早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我稍微改了一下。

☆、巨石大门

走过八口大缸照亮的地方,山洞又恢复了黑暗,山洞壁上出现了很多锈迹斑斑的青铜架想必当初应该是用来放置火把照明的。

吴邪说:“我刚刚仔细看过那八口大缸上面的纹饰,那些大缸应该是秦朝时候的东西。我掉入水中时在水下看见很多已经破损的青铜环还有大量断裂的青铜链,想必当初那些水下的怪物应该是在秦朝时被青铜铁链锁在水下的,只是年代太久再粗的青铜铁链也会被水锈蚀,这些怪物才会逃了出来。只是有一点我不明白,只要斩掉头颅就能杀死这些怪物,为什么他们要大费周章的把这些怪物锁在水下?”

“定是养来看门用的,让那些对里面的宝藏有觊觎之心的人知难而退。我和哑巴张以前就遇到过,不过那些墓主有养虫子的,有养猴子的还有养粽子的,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养这么多怪物。”黑瞎子笑了笑,接着说,“我还以为是一个很平常的藏宝洞,万万没有想到竟然如此凶险,我现在真有些后悔带你这个书生来这儿,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哑巴张非要了我的命不可。”

吴邪怒道:“你不要把我当娘们,后面的路我不会拖累你的。”黑瞎子突然间开始大笑,他捂着肚子笑得简直直不起腰。吴邪气得火冒三丈,怒道:“黑瞎子你笑什么?!”

黑瞎子扶着山洞壁站起身勉强止住笑,道:“没笑什么,我们接着走吧。”吴邪看了黑瞎子一眼转身走了。

山洞中的水流声越来越大,平静无波的水面泛出无数的水纹,一个巨大的湖泊赫然出现在眼前,湖水清澈见底,原本狭窄的山洞也变得豁然开朗,一座白石桥伫立在湖上。黑瞎子往空中打出一发信号弹,在信号弹闪烁的光亮照亮了这里奇异的美景,在六盘山高耸入云的山峰中,这个山洞的顶端,也高的让人难以置信,巨大的湖泊占满了整个山洞,湖中间矗立着几尊形态各异的神兽石像,白石桥连接着湖泊的两岸,桥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信号弹一刹那的光亮熄灭后,山洞又恢复了一片黑暗只听得见湖水流动的声音。黑瞎子和吴邪走上白石桥,一个巨大的蚣蝮石像趴在桥头。

走过石桥后一个足有五米高的巨石门出现在眼前,吴邪往石门的顶上看去,一块牌匾悬挂在上面,牌匾上用小篆写着四个字“蓬莱仙境”。黑瞎子笑着说:“真是好笑,这里算什么蓬莱仙境。”

石门前伫立的两个貔貅石像,其中一扇石门下端有一个大洞,那扇石门前的貔貅也少了一个眼睛。显然是有人炸开石门时波及了这个无辜的貔貅。

吴邪说:“这个洞应该不是小哥炸的。要是是小哥炸的我们先前一定能听到响动的。”黑瞎子说:“应该是先前来这里的人炸的。走,我们进去看看这里到底有什么宝贝。”

从石门下端的的洞中进去便是一个殿堂,殿堂中央摆着三清天尊的神像,只是年久失修,神像上的彩漆早已斑驳不堪。神像前的香案上摆着一个大香炉,还有各式各样的瓷盘,瓷盘里装着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想必当年瓷盘中应该是摆满贡品,只是年代久远早已看不出这些贡品原来的模样。

“奇怪,奇怪,这里外面的那些青铜器明显是秦朝的,可是这里竟然摆放着三清像。”吴邪拿起香案上摆放的一个瓷盘,擦净上面的灰尘仔细看了看,这个瓷盘呈淡粉绿色,表面光滑无比,整个瓷盘犹如一泓绿波。吴邪说道:“这可是唐朝皇家专享的秘色瓷,这一件在市面上便价值□□。为什么在一个秦朝人建设的山洞中会有唐朝的东西。”

黑瞎子说:“你听说过墓中墓吗?”吴邪难以置信地说:“怎么可能,对于墓穴风水我可是也有研究的,在别人的墓中建墓可是风水的大忌,会断子绝孙的!修墓是为了造福子孙后代,怎么会有人建造这样的墓?!”黑瞎子说:“第一次遇到墓中墓时,我也和你一样认为不可能,但是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人做不到的。我和哑巴张以前盗墓时就遇到一个墓中墓,一个明朝的墓建在了一个战国的墓中,后来我们在墓里一块石板上发现了一些字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墓主曾经杀死过一户人家的一家五口,这户人家的小儿子因为当时在外地所以幸免于难,这个小儿子想报仇但是仇人家大业大,他孤掌难鸣。于是他用易容术改变容貌,装扮成街头乞丐,在一个大雪天在仇人家门口乞讨,仇人见他可怜赠饭与他,并收他为奴。他成功潜进仇人家为家奴,并且得到了主人的信任,仇人死后将一切安葬事宜交给了他,他便建了墓中墓,之后不久仇人一家便全部死光,子孙断绝。之后他又潜入墓中自杀,以报答主人的赠饭之恩。”

吴邪说:“你的意思是,这个地方先是由秦朝人发现的,之后又由唐朝人发现。可是,他们为什么都要把宝藏藏在同一个地方?”“这里可能根本就不是什么藏宝洞,只是那些盗墓贼认为这里有宝藏所以才说这里是藏宝洞。”黑瞎子冷笑着说,“这里这么多的死尸、怪物,我看是藏尸洞才对!”

黑瞎子突然转身一边跑一边大喊:“小鬼站住!”吴邪急忙追了上去。黑瞎子和吴邪打着手电筒远远照见一个梳着一个小小发髻身穿道袍的小孩在走廊上飞奔,小孩跑的非常快,一转眼就不见了。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