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同人】《一江春水向东流》BY:雨山(律师袁朗X平民许三多,民国架空)
正文19章
正文 第1章
一九三五年 春 上海
凌晨四点钟。闸北苏州河边上。
清晨的阳光还没有照耀,赶早班的人们已经开始忙碌了。这是一片挨着苏州河建起来的贫民区,大多数是芦席搭的草屋,夹着少量的砖瓦房,大大小小的棚子挨挨挤挤,道路狭小,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只有棚户区外马路上的路灯,还表示着这是在远东第一大城市的一角。闸北是上海纺织,造船和钢铁厂的集中地。住在这里的不少是在附近工厂上班的工人,他们每天付出十个小时以上的辛苦劳作,换来自己和家人的粗茶淡饭的温饱。
周大嫂是家里第一个醒来的,这个礼拜,家里两个孩子都上早班。就着微弱的晨光,她在屋外点起柴灶,麻利的做好早饭,然后对屋里喊到:“翠英,三多,起来了。”
“唉~,又要上班了。”,翠英不高兴的伸了个懒腰,磨磨蹭蹭的起了床,来到饭桌边,三多已经扒着碗,大口吃着泡饭。
“翠英姐,早~”,三多嘴里含着饭,打着招呼。
“翠英,大梁家里又托媒人来催了,你心里到底愿不愿意?”,周大嫂已经做好了他们要带的中饭,也在饭桌边坐下来,一边和翠英说话,一边递给三多一块面饼。
“我就是放心不下妈你一个人。”
“有什么不放心的?,妈有手有脚的,在老家像你这么大的,孩子都抱两三个了,再讲,现在不还有三多了嘛。”
周大嫂是扬州人,一个寡妇带着翠英一个独生女,家乡连年灾荒,几年前只好和乡亲一起逃荒到上海,一路上也碰到不少“好心人”劝她把女儿送到上海四马路那里,说小姑娘长得不错,你可以靠她享福了。但是周大嫂是个硬气人,自己是清清白白的人家,不做这种事。听说上海新开了不少纺织厂,正招女工,就和翠英在闸北落脚,好在翠英心灵手巧,满师后,就从学徒工调进了细纱车间,成了数一数二的挡车工,厂里明年也让她做师傅,带徒弟了。女儿上班,周大嫂给人洗洗衣服,缝缝补补,母女俩总算生活下来。前一年,这里又逃来一批河南来的灾民,其中有个孩子,又瘦又小,和家人失散了,周大嫂看着可怜,就收留认作干儿子,一问姓名叫许三多,十四岁了,看着却像十一二岁的样子。
三多人虽小,但心眼老实,又勤快,周大嫂和翠英很喜欢他,她们母女两个生活,也提心掉胆的,家里有个男孩就不一样了,可以壮壮胆也好。三多一年饱饭吃下来,身体倒是窜高了不少,力气也大了,今年,翠英托了人,帮他在厂里找了个打杂的活,三多也勉强能自食其力了。
“嘿嘿”,三多听了她们的话,在一边笑出了大白牙。
“笑你个头,笑”,翠英微红了脸,举起筷子就作势向三多头上敲。
看看天色,两人收拾收拾,去上班了。
~~~~~~
上午六点钟,虹口里弄。
明星周璇有一首歌里唱到:“粪车是我们的报晓鸡。”,唱的就是上海老式里弄的清晨生活。在粪车拖走前一晚的污秽后,新的一天就开始了。
虽然生活在城市里,但这些当家的妈妈们还是日出而起,早上是最忙的时候,要点起煤炉(上海话叫“生炉子”),要给上班上学的家人买早点,又要赶早市,买好一天的新鲜小菜。靠这后弄堂的厨房,就是最早亮灯的地方。
正文 第2章
“甘师母,还是侬勤力,早饭还买好了。”
“张家姆妈,侬早,今早市场上竹笋又便宜又好。”
这栋石库门由甘,张两家租下。甘家住楼上,夫妻俩带着一子一女。甘家先生在一家公司做会计。
“甘师母,你家宁官(官,江浙人对男孩的爱称)今年中学毕业了,要出道了。”
“是啊,就是不晓得伊想做啥,现在世道又不太平。”
“要我讲,还是寻个写字间的生活(指白领工作)比较好。”
两个主妇一早起来就聊个不停,一会儿,甘师母早饭做好,拿到楼上去了。
甘小宁,今年十七岁了,由于父亲是北方人,所以长得比较壮实,不象南方人纤弱。急急忙忙的喝着豆浆,大口咬着糍饭团。
“小宁,吃饭不能这么急,对胃口不好。”,甘师母又在念道。
“甘小宁。” 楼下弄堂里有人叫。
“来啦”,甘小宁一边回答,一边掰了半根油条,夹起书包就出门,“爸,姆妈。我走了。”
“小心点。”
“知道了。”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