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惑阳城,迷下蔡。
虽然依旧是形容女子的言论,但是放在眼前这位唐因身上,竟然如此贴切。
大家目送着“唐因”远去,消失在了摄影棚里,不知道为何,都有些失神的。
倘若是这般容颜,当年看杀卫玠也是可以理解的罢?
光是一个眼神,就带着千万种风情,墨色的瞳子水光潋滟含情脉脉,因为眼角一滴绯红的泪痣而显得更加诱人,多情而不女气。一身剪裁合体的中山装,冲淡了过于迷人的气质,带来一丝的疏离感——然而当他目光无意略过你的时候,就像有一把小勾子勾住了你,无论是眼神还是心脏,都不能离开他,只能随着他走动而挪移、跳动。
一旁的方雨也是处在一种恍惚之中,和其他人是被那英俊得让人想要尖叫的容颜和矛盾的气质所迷惑不同,她是觉得,颂枝走出来的一瞬间,她恍惚间仿佛就看到那个纸上人抖抖袖间的灰,走了出来,那种奇妙的,难以言说的感觉,让她一时间愣住了。
在拍定妆照的时候,方雨借着自己编剧的便利,偷偷给颂枝拍了两张照片,发给了自己的老师。
她不能想象,竟然会有这么一个人,能够做到和老师这种天才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契合,无论是唐琳的聪明选择还是唐因的造型感觉,都印证了这一点。
这一次,收到方雨短信的《奇案》作者,大名鼎鼎的樊绝先生,才真正起了兴趣——
第一次接到弟子的短信的时候,他颇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无非是巧合罢了。然而第二次方雨直接给他发了图片,樊绝才正视起来。
他盯着图片看了很久,的确是无可挑剔的样貌,还有极强的表现力,就像是方雨说的,就连他也觉得,这人是从自己书里走出来的——除了样貌或许过于绮丽之外,和他设想的人物几乎没有差别。
若这人真是从书里走出来的,这怎么可能?若不是,又如何解释这格外相似的□□,完全贴合他想象的感觉呢?
写作者总是有一种旁人没有的直觉,虽然他并没有在脑海里仔细地勾勒过唐因的具体形象,脑海里只是一个蒙了层纱的样子,但是对□□和某些类似于虚无缥缈的“气”一类的东西,有一种可怕的认知能力——
他虚构过这个人物的过去,将来,主要的人生经历,认真地推测了他的性格——最后才出现在了自己那一部分的故事情节里面,扮演一个角色。
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这个名叫唐因的角色。
他只是认出了那股子的虚无缥缈的神态,就忍不住在脑袋中不停地放大那个几乎是不可能的设想。
这种念头不过是一闪而过,却不知为何在心头上扎了根。他时常有这种荒谬的念头,但是最终这些念头都像泡泡一样,出现便了无踪影,这是第一次,盯着一张照片,荒谬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樊绝猜得不错,如果按照演员的种类分的话,颂枝是绝对的体验派——借助系统的bug一般的能力,进入演绎空间,度过名叫“唐因”的人生的一部分时间,那么,她饰演的唐因一定是最符合作者预想的那一种。
实际上颂枝已经有计划地开始渐渐摆脱对系统的依赖——如果这次是直接用药丸的话,可能这位聪明的侦探作家就几乎可以断定他的某种猜测是正确的了。
面对谜团,好奇心是他写文的初衷,探究则是一切的动力。
樊绝勾起了嘴角,这个成名已久的大作家这时候露出了一丝新奇又狡狯的表情——
想应证,那就再试一试吧?
他从书架上取出了一本落了灰的册子,抚开上面的灰,露出了了前面几个手写的字——《蓝海之下》。他还记得这本书是在他十多岁的时候创作的,体裁不是现在写的悬疑侦探,而且一本爱情题材的故事,虽然文笔幼稚剧情不足,但是改一改也还能看——这是他唯一一本没有出版的作品,他可以确保,除了自己的好友之外,没有人看过这本书。
如果这本书她的表现依旧那么让他满意呢?
他拨打了自己好友的电话,他还记得,《奇案》第一个案件里头的唐因,不少还参考了好友的意见吧?甚至第一本《蓝海之下》,几乎可以算得上两个一起写的了,可惜好友后来从商,两个人再也没有讨论过这方面的问题。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