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京城风月(4)(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73节第69章京城风月(4)

第二天,战龙与四小姐洒泪告别。

潘仁美带四小姐来到紫禁城,进宫之后,四小姐首先见到了东方紫玉,四小姐抱住东方紫玉失声痛哭,东方紫玉隐隐觉察出四小姐的不悦,好言安慰了她一番。然后一同进文德殿面圣。

赵匡胤年约四十五六岁,身材高大,面色黝黑,端坐在八宝金殿之上,一副九五之尊之象,赵匡胤看过了自己心仪了许久的杨咏琪,夸赞道:“朕早就听闻,杨令公之女不仅年轻貌美,尤其勇冠三军,这次南征,又是你大破什乌城,果然是将门虎女,这次进宫,朕加封你为贵妃,下个月择黄道吉日,与朕完婚,哈哈!”

见到赵匡义开怀大笑,一般文武大臣当即给万岁贺喜,口称:“圣上英明。”

东方紫玉捅了四小姐一下,说:“还不谢主隆恩?”

四小姐无奈,虽然心中对这个又黑又胖的宋太祖没有一丝好感,但是作为臣子,也只能逆来顺受,只好拜倒:“谢主隆恩。”

赵匡胤点头,让东方紫玉将四小姐带在身边,继续由她教授四小姐宫廷礼仪。

东方紫玉和四小姐下去之后,赵匡胤对潘仁美说:“潘爱卿,朕交给你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潘仁美出班奏道:“启禀皇上,这几日,臣与相爷已经起草了最新的兵部管理条则。”

赵匡胤点头,“宣读给大家听。”

于是,潘仁美拿出起草的文案,当殿宣读:

尊太祖口语,禁军分别划归互不统属的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衙”统领,但发兵之权归枢密院。以此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殿前司职务,由晋王千岁担任。侍卫马军司职务由丞相赵普担任。侍卫步军司由潘仁美担任。

我朝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枢密院、兵部、三衙,取消六部。

枢密院

知枢密院事一人正二品位在左右仆射后(其资深望重者则称枢密使。枢密使与知枢密院事同时只能有一人)掌枢密院事,军国大事,得列席政事堂会议

同知院事若干从二品(其资深者称枢密副使,其资浅者称签书院事、同签书院事)掌副枢密院事

属官:

都承旨一人正五品上掌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用士人,文武参用。(保留原名,各房主官则不再称承旨官,改称知$事)

副都承旨一至二人从五品上

各司、各房知事一人正六品上掌各务

各司、各房同知事若干(随各务要繁而定)从六品上

检详官二人正七品上为慎政官员

计议官四人正八品上为慎政官员

编修官若干,正八品下宋制本不入衔,兹现,编修官之职掌,为专门编修如《武经总要》等军事书籍,以及颁布之军政令,条例等等……

属司:

仅列枢院所属之较重要司、房,于宋制多有增减

沿海制置使司掌沿海防务,海军军政

北面房掌临辽国诸路之防务、军政

河西房掌临西夏诸路之防务、军政

在京房掌京师诸路之防务、军政,兼理四川

广西房掌沿交趾、大理诸路之防务、军政

东南房掌其余东南诸路之防务、军政

编修所编修官所居……

审官司掌武职人事,兵籍与士兵,至六品武官,权归兵部武选司,枢密院备案而已;六品以上至三品以下之武职任命、迁补,则由枢密院建议,政事堂最后决定;三品以上之武官任命,由皇帝决定。凡六品以上武职之考绩,磨堪,请假等等,皆归枢密院审官司。

职方馆掌地图测绘,军机档案等,同时亦为对外情报机构

检阅司掌督察三衙训练,发布演习命令等

侍卫司掌侍卫事务

知杂房掌诸杂事……

属司

枢密会议

凡军国战和攻守之策,由皇帝、政事堂(枢使列席)最终决策。决策之前,枢密会议提供战和攻守之建议,交皇帝、政事堂参考;决策之后,枢密会议决定作战之方案建议,供皇帝决策。

枢密会议之成员,由枢密使、副,三品以上功勋武官,元老重臣,三衙都指挥使等组成。

武经阁废枢密学士等称呼,建武经阁。有大学士、学士、侍读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侍读、修撰等职名。为储材之所,凡三品以上武官,无实任且未退役者,从三品拜武经阁待制;正三品拜直学士;从二品拜侍读学士;正二品拜学士;从一品拜大学士。凡侍讲、侍读、修撰,为三品以下武官之加衔。待制以上,入阁则拜,出阁实任即去职。

兵部(以文官为主)

尚书,一人,正三品;

侍郎,一人,从三品;

属官:

郎中各司各一人,正五品下;

员外郎各司各一人,从六品下;

主事若干,随司而设,从七品下……

属司:

武选司掌六品及以下武官品级,补选和升调转迁等等人事,及武举事宜。

兵籍司掌士兵征募、迁补、退役、抚恤等人事(含民兵、厢军、蕃军、土军诸兵籍事)

职方司掌国内地图之测绘,烽侯,督察城隍要寨之修筑等事,同时为对内之情报机构。各军、营皆有掌地图测绘之军官,随军测绘地图,上报职方司以及枢院职方馆。

驿传司掌传驿

之事。

库部司掌军资料账。凡各军所需军资,报三衙审核批准,由库部司复核发出。军器监则为纯粹之研发生产机构。

讲武学堂山长例由兵部侍郎兼,设在京师。培训军使以上,指挥使以下军官。(废武学)

三衙(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军队建制组成由下至上为:伍、什、大什、都、指挥、营、军。最高常设建制单位为军。

步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五都为一指挥共55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共30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骑军标准建制一都105人,三都为一指挥共330人(含直属机构),五指挥为一营1800人左右(含直属机构)。

水军建制比照步军而定。

炮兵、床子弩、抛石机等器械部队标准编制,一指挥共200人。

按王安石置将法,一将人数为三千,即相当于步军一营的人数。每营为之布防单位。军虽然保留建制,但是承平时期,除边境地区诸军及水军之诸军有实际之意义外,内腹地区只做为行政机构而存在。每军下辖五营,有纯步兵军、纯骑兵军、马步混编军诸种。器械部队平时直隶殿前司,战时或演习时配备各军。

熙宁八年,全国本有禁军568688人,分成1552个班/直/指挥。但是因为小说中王安石并未于熙宁七年进行裁汰,因此禁军人数仍比照治平年间之数,为66.3万人。其中马军人数,不低于12.6万。

改制之后,全国禁军整编成54万~55万人。其中骑军约12万人;步军约37万~38万;水军约3~4万人;器械部队约1万6千人。

殿前司所辖诸军:

步军班直共14班/直,计7700人。

旗号编制如下:

御龙直(左右班2)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