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必须就这个作品写点额外的文章,那就是写点笔谈,既是谈自己,也是安慰自己,更是放下自己。作品不单单是作品的问题,它已经完全融入到我的生命里精神里,与灵魂不可分离了。
就这个作品,我怎么想到,我也必须时时剖析我自己。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情,我已经很老了,不完成这部作品,我会死不瞑目的。同时,写笔谈也是回忆,更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与文友们交流心得感受的最好方式之一,是一举多得的事情。大家都闷着头写作,不好,多谈点与作品有关的作者的心理感受,这比读到作品感受还要更深啊!当然,这也绝对有利于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只是笔谈这个东西要顺其自然,不可刻意而为之,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我极其反感恶意的故意的炒作。
亲爱的,笔谈这些真的是额外的东西,如果我真的不是很老了,如果我还是同以往一样不关注自己的灵魂的话,我就不在意剖析自己了。这真是没办法的无奈的事情。在网上我要去关注积极的事情,采取积极的努力,再也不许盲目的跟着感觉走了,不许再浪费时间了。
朋友们,你们看,我写到这里,我的这部作品,垂死挣扎到现在,而且这还远远不意味着它的“死而后生”的时候,而我把她当作内心精神中的一个安慰,一个寄托,把这么一个现实的似乎都掉了渣儿的陈年故事,当成宗教一样的东西,而不去发挥很多作家超常的想象力,写那些玄幻的、爱情奇遇一样的故事,我注定出息不大,而且几乎没有。弄着弄着,自己消遣了。当成是一个精神的“玩具”那么,您看,我消遣到现在,它已经在我的内心里在我的生命里,揣摩的没有了人的模样,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精神怪胎”了。
不过,这个“精神怪胎”,如今接受起来,似乎具有了一种享受的味道――我的那似水年华的流逝,怎么回忆起来似乎都与某种美好和留恋有关。我把它们局部变相的存留在我的这部作品里了。其实,这部作品我的影子、同学的影子都极少,主要是想象,只是情感上绝对真实。此时,我想起了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这部意识流的梦魇般的作品,也成了我写作这部作品的灯塔之一。我既无法模仿,也无法超越,只是,按照自己的内心写点东西而已。
2009年3月20日
把富母亲写“穷”,穷女儿写“富”(创作谈)
现在是清早4点多,本来这则笔谈是昨晚上写,但为了儿子不受一丝灯光影响,能最为不受干扰的入眠,我就想等他完全睡着了再写,结果,我和儿子一样完全的入眠,中间醒来,为第二天的透彻精力着想,我也就不再起来。
拖到今早上。
但是我的思想没有拖――因为我得到一个“关键”句子:把富母亲写“穷”,穷女儿写“富”。这是我昨晚上上网发本作品一个新章节时候,给网络编辑写留言的一句。就这一句,就足以成为我拖到现在的思想。
本来,这则笔谈应该早点写出来,但是一直受到时间的紧缩政策的压制――很难抽出这块儿时间来,一边发本作品,一边改写和发《白妹》,加之有论文的写作,所以,也还是拖到现在。
直到遇到这个“关键”的句子,拖不下去了。
把富母亲写“穷”,穷女儿写“富”,的确是一个关键的句子,主要的作品思想。令我眼前和心底一亮,好像一切都情节和情感都连在了一起。我有了主心骨儿,作品有了主题的明晰走向。
1
先说“富母亲”成可欣的“富”。
她表面上看,在物质财富上她确实很富,富的流油,改革开放之初,借着丈夫的影响,迅速的先富起来,属于政策扶持的“先富阶层”,后来,公司又大力扩张,成为超大型的股份制企业。这是她给外界的一个最明显的、最基本的事实――公认的、通观的事实。
此外,在人生的经历和内心的情感储存上,成可欣自认为也是非常的“富裕”。人生的经历,最为浓重的一笔,她不认为是财富追求的过程――尽管这个在外界看来,这是她最成功最显赫的地方,也是她最主要的地方,她认为她人生经历最浓重的一笔则是自己在“文革时代”的经历和表现。那的确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她虽然也自我感知道曾经“十恶不赦”,但对不起――我有说法我有托辞:这不是她个人的罪过,是时代的罪过。那时候每个“强人”都认为自己的“激情表演”绝对没有什么罪过――一切似乎都是政策支持的。
只能说是有错误――人无完人谁能无过呢!
她成功的表现,成功的保住了自己的一切,最主要的是最后她成功的脱身,然后跑到黑河,然后完全隐没下来,尽心尽职的做一个贤妻良母,安然的享受着时代血腥气息背后的相夫教子的静谧的、田园一般的生活。她以敏锐的感觉预知道:荒唐的“文革”闹剧一定会很快过去,她对自己的“疯狂行为”绝对有嘎然而止的义务,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因此,她选择了静观,选择了等待,选择了悄悄的瓦解自己回忆过往和母爱意识的意志上的坚强努力。
事实上她的深谋远虑再一次被证明是对的。
“文革”结束后,她完全躲过了审查“三种人”,她以一个绝对“历史清白”的形象立在世人面前。这还远远没有完结,她与此同时,施展自己人生的法力和魔术,像是变戏法儿似的,在丈夫的鼎力支持下,她微本起家,迅速的富裕,物质财富像滚雪球那样的越滚越大,她成功的抓住政策刚开禁时候的有力商机,成功的操作,到最后,她完全成了一个新时代的财富女人。
她暗地里,她把这比喻为新时期的“战争”――一个中国女人与财富的战争,她获胜了,就像是“文革时代”,她与政治进行的战争和殊死的搏斗然后获胜的是她一样,她任何时候选择的都是完美的战略眼光――该隐没的时候就隐没,但是,该出手的时候决不手软。这样,人生的成功和辉煌才会不请自到。
而且,她富裕了之后,她对大女儿的内心思念和情感,她也自认为是十分“富”的。她绝不允许自己是一个对大女儿“无情无义”的人,只是她的“有情有义”只是对大女儿,而对其他的相关的人,如前夫、女友,她绝对不原谅。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泾渭分明”。为此,她内心的宗教情结,只为大女儿一个人而生。这是她的不彻底性,必然导致其他后果的发生。但她内心情感的丰富,尤其是对大女儿的思念,日积月累,已经成为一座内心的长城了,这些厚重的古老而质朴的,专一而热诚的“墙砖”,令她感到莫大的安慰,得到了因历史性的失去大女儿经自己的诚心忏悔而来的心灵的安顿。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真正的解脱似的。
基于上述认识,成可欣无论在外界或者她自己看来,都是很富,十足的富裕的。财富上的富裕自不必说,但是她最看重自己的是内心的“富裕”,她觉得自己绝没有泯灭人性,而是借着这“富裕”的一切形式,而是发扬光大了人性。有很多东西,内心的东西,她还认为自己是首创,可以刷新中国人心灵的记录。
因此,我在创作这个人物时,关于她的“富”,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两条线路走的。我对物质财富的“富”,并不着笔太多,重点在于誊写她内心精神的“富”,尤其是她的忏悔,哪怕她只是为了大女儿一个人而忏悔,对文革时代对他人她一直恨之入骨绝不原谅,那么,她内心深处这个走向也是非常到位的,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因为,她改写了她自己的乃至中国人不熟悉忏悔也从来不在精神的层面上反思自己的先例,她绝对诚心的面对自己的罪过――在大女儿的亡灵面前,对她来说,这就足够“富裕”的了。因此,在本部作品里,我的对人物的精神分析,意识流的写法,主要在她身上体现。
再说“穷女儿”潘梦婷的“穷”。
她与生母相反,在表面上,她物质上很穷。还没等出生,就被生母咒骂、折腾,到她刚一出生,生母就把她遗弃。从此,她成为一个没有生母的人,多亏善良的继母李洁清的抚养,她极其艰难的长大成人。
李洁清对她不错,但是,李洁清的亲生女儿潘香婷怪异的性格秉性,却丝毫不能容得下潘梦婷的生存,时时处处给她制造麻烦,致使潘梦婷备受同父异母妹妹的百般欺凌,先是在家呆不下去,到外地读书。然后,在她人生遭遇的两个痴心的男人,皆被潘香婷拦截,破坏殆尽。
为了养母的养育之恩,她对妹妹潘香婷的一切不良行为都毫无条件的原谅。心甘情愿的接受任何来自于潘梦婷的干扰,因此,造成了她人生的漂泊和凄惨的格局。
而与此同时,为了生母的养育之恩,她对妹妹赵嘉惠的多次无意识的干扰也都毫无条件的接受,这主要还有她对赵嘉惠本人的感恩,如果没有赵嘉惠的真诚友谊就没有她后来哈尔滨的人生打拼,如果没有赵嘉惠妹妹的牵线搭桥,就没有她与生母见面并热烈生活十多年,完美完全的满足了她找到自己生母的心愿。并让她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血液里流淌着母亲鲜血的女儿在生母身边的幸福生活,永生的刻骨铭心一般。所以,她对妹妹赵嘉惠,那也是绝对的感恩,没有丝毫的掺假行为。
历尽艰难险阻,可算找到了生母,一度让她兴奋不已,但是最终她难以出口相认。因为,她发现和看到生母只是在内心中接受自己,在现实中她还远远放不开,根本不能接受她已经失而复得的大女儿。这让潘梦婷备受伤害,也倍感失望。虽然,她很理解生母的这个无奈的选择,但是,在她内心的情感世界,她还是不能完全原谅生母对自己的态度。
所以,潘梦婷感觉自己不但在物质上很贫困,很穷苦,一直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她完全丧失了自己作为一个少女的幸福感。对养母的百分百的孝心和绝对无私的奉献,对生母的生育之恩的回报,又使她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甚至是尊严。导致她在关键的两个爱情上彻底的失败,坠入绝对的虚无状态,梦想被彻底击灭,现实转化力皆无。
这样,她感到自己在爱情上也非常大“穷苦”,在别人那里,唾手可得的痴心爱人,在她这里却是难于上青天,最后,她什么都没有得到,带着一颗伤痕累累的心悄然的离去。
而且,最让她痛心的是:虽然她尽了全力,为了养母的养育之情,她完全的一次又一次的割舍了自己,但是,事实上,养母到最后完全的误解了她,一点都不接受她。她本来是想报答养母,没想到结果却是十足的伤害。这令她十分的痛心。她失去了养母――在养母的情感里,养母误解她,比杀了她还难受。
而生母的拒不相认,又令她彻底的伤心。
无论是养母还是生母,她都积极的回报率她们,但她们有意无意的都不能爽快的接受她。潘梦婷最后也想开了,就算是自己为她们活的,那也该结束了。所以,最后她只有离开,离开一切都人,离开她熟悉并眷恋的地方。开始了为自己活着的剩余的短暂的人生。
生母腰缠万贯,她为生母奉献了自己所有的商业经营的智慧,到最后她对生母的巨额财产,只能是望而却步。而她多年的收入几乎如数给了养母,给养母治病,她还欠下生母的许多钱财。到最后,成可欣补偿她20万,她随身只带着1万,剩下的都给了养母。
她是两手空空,离去也!她是伤痕累累,离去也!
她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穷苦”一生,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怎么扑腾,最后她还是要离去,还是丝毫改变不了自己“穷苦”的命运。
2
然后,来说“富母亲”的“穷”。
这个“穷”与物质无关,主要指精神意义上的“穷”。那么,成可欣“穷”在哪里呢?“穷”在精神上,这个精神主要指她在百般思念大女儿的同时,又完全拒绝与大女儿的相见与团聚,她失去了足够的主动性,完全是被动的,神经上受损严重,而当她最后终于能与大女儿相见了,与大女儿团聚了,等来的却是大女儿的离去――已经离去了两年之久的离去。
她以饱满的、热烈的、真挚的情感思念大女儿,以充沛的深刻的思想,以至诚的厚重的宗教。来真心忏悔自己历史上的罪过,但到最后,这一切都成了空中楼阁,都成了虚伪的过客,就这样就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空的空前,空的绝后,她不但失去了大女儿的身体,最主要的是她失去了大女儿的心。
她虽然物质上极度富裕富贵,精神上,当处于意念层面上之时,她为自己的颇具思想家、哲学家的丰富内涵和大将风度而颇为满意――这个时候她也的确是十分富裕富贵的,但是当精神到了落实为现实而不是停留于意念层面之时,她却成了“思想、语言巨人之后行动的矮子”,思念大女儿的感情最为热烈之后得到的现实的感情和结果却是最为虚伪、虚无,最终飘渺成一朵白云,大女儿得而复失。
这就是她的“穷”。“穷”在关键,“穷”到最后――“富”在头里。她人生的梦幻向往“富裕”――不但要物质上的“富裕”而且还要精神上的“富裕”,因此她鄙视“穷苦”――不但拒绝物质上的“穷苦”而且还要百分百的拒绝精神上的“穷苦”。“富裕”她做到了,她自感问心无愧,但是,“穷苦”她只拒绝了一半儿,只成功了一半儿,物质是她确实完全拒绝了“穷苦”但是,精神上,她却成功的陷入到亘古未有的“穷苦”中――这一点她很清楚,她比谁都清楚,但是,她无能为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到最后,思想矛盾,精神错乱,她被折磨的几近疯癫,宗教也救不了她。难道这只是她个人的错误个人的失败吗?如果只是这样,那也就没有必要写这部作品了。因为我要写的,要揭示的是“文革”时代对人心灵的长久的、毁灭性的戕害,中国人渴望健康的政治制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是对人性的根本的尊重。所以,谁该对成可欣的“穷”负责,责任就不单单在她身上,而且主体上绝对不单单在她身上。
所以,我写了整整三部书的成可欣的“富”,都是为她最后的几乎是轻描淡写的“穷”做铺垫。虽然篇幅不多,但是对“富”的渲染,足以在最后对“穷”进行有力的揭示和总结。成可欣的确是太“富”了,但是最后见分晓:她又的确是太“穷”了,实在是太“穷”太“穷”了。
所以,我的目的就是把“富母亲”成可欣写“穷”,表面看是突出“富”,实际上是突出“穷”。“穷”的颇具遗憾气质,不堪“富裕”了。大女儿的彻底离去,就是对她的“富”的质疑,对她的“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最后说“穷女儿”的“富”。潘梦婷这个人物,无疑是这部作品中最主要的人物,所有的故事、所有的人物都以她为中心展开。
一开始我人为我主要想写的就是她,但是事情发展到最后,她的性格越来越淡化下去,到最后完全是“舍己为人”式的离开,她成全了所有的人,好像唯独没有成全她自己。她为所有人做出了牺牲,内心非常踏实,完全是中国孔孟之道的“大仁大义”哲学的人格产物。她性格上、灵魂上很难再有起伏了。而对她如此处理,是完全符合我成长的经验和价值观――中国完美的人格就是一个“忍”字,还有一个字,就是“仁”字。对于潘梦婷来说,这是她最为合理的定位。
所以,到后来,也就是现在,我觉得我的人物最终的最主要的是成可欣,因为成可欣的性格,起伏性非常大。她的内心极为复杂,既充满冷酷,又柔情万端。关于她,我以后还要系统总结。此处不是议论之地。
前面说到潘梦婷的“忍”与“仁”,这是潘梦婷的性格与人格,如果说这是她的“富”也可以,但很多、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具有这两样中国特色的“主体性格”与“主体人格”,如果作者我只是强调她这个性格与人格,那实在是没有多少新意和独特性。我的本意是在此“富”的前提下,她和养母与生母之间的关系,具体的“富”起来。这是我要着意表达的她的第一个“富”。
首先看她与养母的“富”。在找到自己的生母之前,她对养母好,一切以养母为出发点,说明她知恩图报;但是在找到生母之后,她不为生母的家庭、财富所诱惑,仍一如既往的而且加大自己所能的回报养母,为此牺牲了自己的两次爱情,尤其是当养母精神上出现了问题,对她百般的责难,她仍是没有选择离弃,直到最后把养母的病治疗的差不多,几乎好了,她才离开。而且,在自己消失的前夕,她把生母给她的钱几乎都给了养母。
然后看她与生母的“富”。在没有找到生母之前,她立下志愿一定要到生母的坟前磕头烧纸,献花祈愿,她20多年来,心底一直有生母的影子,对生母遗弃自己的行为她不怨恨生母,为生母给了自己生命而深感谢意。但是,还没有等她大学毕业后去生母坟前哭泣,生母居然“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出现了。这让她的内心极度的欣喜若狂,觉得这是自己这一生天大的福分。然后,她不顾养母的反对,与生母生活在一起,时间上长达近20年,这让她倍感幸福,就像是自己从一出生就在自己的生母身边一样。虽然,她无法直接点破这层纸,直接告诉也在寻找女儿心切的生母“实情”,虽然她表面上口口声声的叫生母为“妈”,但实际上,她给外人的身份就是成可欣的“干女儿”,实情只有她一个人知道。
相反,成可欣就没有这个“富”了,明明自己千思万念的大女儿就在自己身边了,却毫不知道,还在一个劲儿的煞费苦心的寻找期待恐惧!“干女儿”这么能完全取代“亲女儿”的感觉?
我着意表达的潘梦婷的第二个“富”,就是她到最后,选择主动的离开,为自己活下去,为自己活一次。以前都是为了养母和生母活着,她只有一味的牺牲,退让,到最后,她退不下去了,才忽然间明白她错就错在,这些年她完全是为了别人而活着,虽然这是她的一种无奈和必然,但是她内心毕竟觉醒了。因此,她要超越自己,她要跳出自己的局限――而生母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她是深有感触的。所以,她选择了消失,不是看破红尘,不是厌倦亲情,更不是报复亲情,而是一种生活的哲学、生活的态度:作为人,你总该为自己活着,而四十年她完全处于这样的“睡着”状态。一朝清醒,她还有余生为自己活一次。这是她的另一种意义上的幸福,是她真正的“富”――最后,她找到了自己心灵真正的宁静和安慰。
2009年4月5日
今天是清明节,祭奠天下所有的死难者啊!
去给父母上坟,心情很是沉痛,期望下点雨,好有“杏花村”的意境。但,只是空气混浊,再浑浊。一路上看到许多烧纸的,烟雾缭绕,可能这是导致空气浑浊的暂时的原因之一吧!活着的人不愿意想自己死的问题,谁也不愿意,但是,我的主人公潘梦婷虽然自己不愿意这样想,还是被她的生身母亲给推到了“死亡者”名单之中。
这样,清明节的情结就进入到我的作品中了。其实,我也不想拿清明节说我的特殊的事儿。这样可能会使专属我现实的祭奠真实的亲人和其他死难者不专一,因为,我这个特殊的事儿,说到底只是我小说里的人物,是虚拟的并不真实存在的――即使他们存在于我心底20多年,但是各位比我更相信他们的“虚构性”,尽管我说我是在用百分之三百的心,血,泪,汗水,外加雨雪冰霜塑造出来的,但形同我全部心灵的人物,但是,各位还是毫不费力的说:她们嘛,真的是不真实存在嘛!至多只算是你心灵的,你一个人的啊,别强加于人――史诗罢了!对哦,如果各位真有这样抬举我的,那我就顺破下滑吧:我的这些位主人公,她们在我心灵中占据的史诗一般的地位,注定了她们虽是虚构但绝对胜似现实。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确实摘录实情!例如,过着我的真实世界中的清明节吧,一看到烟雾,一被烟雾笼罩,我就管不住自己的想象,跑到成可欣、潘梦婷母女那里去了。
这部作品里,有这样一个情节:成可欣在大女儿的祭日那天,赶到牡丹江,开车的就是她前去真诚祭奠的大女儿――潘梦婷。当她以命令的口气嘱托潘梦婷只许守在山下,而不许上山,潘梦婷并没有忠实执行上级的命令,很快她就发现了她的墓碑就竖立在她的眼前,她的母亲把一张张的真钱当作冥币毫不留情的烧掉,于是,她滑稽性的默念起臧克家的诗: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
今天清明节的烟雾,把成可欣和潘梦婷母女俩在山上的秘密对接飘出来了,从我的脑海中,从我的想象中给飘出来了。飘就飘吧,但它飘的不是时候,因为今晚我没打算写创作谈,而且即使写的话,是想写早就定好的:《我的十大主人公的绝活概论》,但是,可能是清明的忧郁色彩浓厚点了吧,忧郁具有一种感染力,具有一种囊括力,不由分说就把人的内心情感轻易撕毁,洗牌重来。所以,我也就如此“越俎代庖”了,“庖丁解牛”一般,把我心灵里的史诗撕下一角,放到真实的世界里晾晒一下。承蒙各位厚爱,您看到了:第一主人公潘梦婷,虽死犹生!
很高兴,在北京大掌柜的建议下,我把《富母亲有个穷女儿》改为《女总裁身边的卧底女儿》,这后一个题目,我也早想到了,而这部作品,一开始我定为《雪上加霜》《漂流》《窗帘》,看来都不最后确定。但是改了名字,能否提高点击率?我是万万做不了主的,在于各位了,这个东西我强求不得。从我本人的心愿上看,我特别喜欢“卧底”这个词汇所以,我一直对它情有独钟。
各位如果感兴趣,如果肯给我“电击”,我当然替我的主人公幸福了。当然,你们手里的不是警棍,而是手指敲击在键盘上,是“点击推荐”而不是“电击”――哈哈,别击晕我,我的十大主人公们的绝活儿还远没有亮出来,我不忍心自己晕倒,做千古对不住我的主人公们的事情。
别提了,说到这里,提到晕倒这个词汇,今晚上我还差点晕倒了――亲人们说我的脸色发黑,说我最有条件和时间好好打扮自己,到美容院,晚上护膜,他们真是“恨铁不成钢”。我这才想起,放假这两天,忙于我的主人公和白妹,我的脸都没有好好洗,其实最主要的是我在电脑前呆的过于受辐射了,当我稍不注意,实话实说,引来家人的啧啧怀疑和责备,尤其我的宝贝儿子居然在另外的屋子里听到后,毫不客气的说:还好意思说!这个小家伙,刚刚还气的我倒仰,我收拾了他,他可算有机会反攻倒算了。
各位,您看我差点晕倒却有实情:不好好拿出美容一样的姿态洗脸,这在日常生活的正常女人的生活世界里,有点类似于“大逆不道”吧!实话实说了吧,其实,我的想法是,不把我读者十大主人公的脸露出来,亮闪闪的露出来,我是不会进美容院,也不会黄瓜面膜――太费时间。当然,各位千万别怀疑我绝对能洗干净脸的诚意――这个问题像一把刀子,横插在心上,那还了得?谁能不洗脸呢!只是我不能细细的、细细的、慢条斯理的洗,然后被灯光和电脑熏黑了一点儿,没关系的,就当是因为和主人公关系密切,撞在电线杆上一次了。
当然了,今后,我争取一次这样的假晕倒的误会也不要发生。何苦呢!一边要好好的真实的生活,一边才能像样的在烟雾里梦幻,在心灵里勾画史诗。有时候,二者很难兼顾,古语说:“鱼与熊掌不可兼而得之”很有道理。各位请看,现在的时间是深夜一点,我来不及做面膜就得上床睡觉了,小说阅读网里的很多作家尤其是女作家们,在QQ群里还在坚守一大排呢!她们在遥远的地方,我想,做面膜的可能性特别的小,而码字,过去叫爬格子的可能性最大,乃至大到无限。
我想最后说几句话,就是,亲爱的各位同行,文友们,她们心中的史诗比我的还要绚丽,还要永恒吧,所以,我断言说她们码字的可能性大到无限,理由正当,论据充分,结论有力,掷地有声,犹如铿锵玫瑰!亦如我心目中的成可欣与潘梦婷母女,这两朵看似弱不禁风的紫红玫瑰,在她们心灵深处的较量场上,该是多么的铿锵有力!各位,承蒙关注,多谢。请继续跟着我去感受这两朵玫瑰的力度吧!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