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的要求努力学习一样,在恭谦的背后是蕴藏着反抗的欲望的。医生接电话的行为表示与病人以外的他人发生了联系,在病人的内心是一种对他的“摈弃”,这个“父亲”的形象由好的变成了坏的、由和蔼的变成了粗暴的,他自己的角色也由好学生变成了不听话的孩子,这是一种自恋性的症状:如果我不能相信别人,那我只有相信自己!电话成为这个病人表达攻击性的扳机点:首先,病人脱落数周,然后,病人在接下来的治疗中说由他来决定打电话预约,仍是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实现了控制治疗师的目的,事实上,在后来,病人承认,他不打算再来治疗了,如同以前病人受到的“情感创伤”一样,“你们抛弃了我,那我也选择抛弃你们!”理解此点相当重要,因为就是通过这种重复的方式病人不断地转换治疗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病人也不可能在社会上形成稳定的关系,所以,澄清这一点可以“纲举目张”。以后的讨论围绕着“分裂”的话题展开:自小受到良好教育的代价为强烈的不满和愤怒的压抑,特别是病人的父亲对他使用的暴力使得病人不能确定他在现实中一是应该以父母的乖孩子出现呢(学习好以取悦父母)?还是应该以他父亲的粗暴的形象出现(与攻击认同,病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其母亲进行了暴力性的攻击);是一直呆在父母身边(因而不工作)呢,还是应该离开父母自己生活(所以一直对父母出现抗拒的行为)。与病人谈如何来正常表达攻击性便成为治疗的重点。

当然,治疗情境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均可以成为移情阻抗的表现,不一定非要通过接电话来诱发攻击性,作为心理治疗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与病人共情的能力。如在另一个治疗情境下,治疗师对自己反复必须接的工作电话对一个因抑郁而前来就诊的病人说感到抱歉,病人很礼貌地说没关系,在下面的治疗中,治疗师谈起: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自己身上时会感到不适,为什么您表现得如此的恭谦?病人答曰:其实在您接过几次电话后我已经对您的看法发生了改变,我觉得您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专业,但如果您不提,按照我的为人准则,我是不会说出我的不满的。我对人一向彬彬有礼!治疗师感觉到病人的恭谦下是很强的阻抗,如对人的不满通过“反向形成“的礼貌加以表现,在对病人谈到此点时,病人理解到,由于早年父母关系不和,她长期在父母的争吵中长大,需要在矛盾中取悦父母,一方面母亲事业上很强,经常抱怨父亲的无能,另一方面,父亲也在她耳边经常谈论自己的不幸,事实上,父母自她记事起就已经分居,病人在事业上很成功,但在婚恋上屡屡遭挫,通过反向形成的方式,如孝顺、经常陪母亲逛街,病人隔离了自己的不满,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痛苦来源于不能真正地在心理上脱离父母、脱离家庭,因为这样就会引起内疚和自责。

虽然接电话有这样那样的动力性的疑惑,但仍不是个应该提倡的设置,因为治疗师的反移情也可以通过这样的行为来怠慢病人,如在治疗中不经意地表现出漫不经心(接电话)、或者因接电话而产生内疚,因而显得对病人过于热心等等,这些治疗师本身的问题均需要在自我督导中解决,而非是以病人的“见诸行动”为代价。

神情内敛与心理动力学理论

《现代汉语词典》对神情的解释是:人脸上所显露的内心活动。对敛的解释是:1收起;收住;2约束。那么形容一个人神情内敛的意思就是:他或者她脸上所显露出来的内心活动向内收缩。

神情内敛这给词在很多工具书上都没找到,但却常常出现在一些小说中。在武侠小说里,这个词经常用于描述武林中的绝顶高手。很显然,这不是一个直接描述武功的词汇,而是一个描述心理状态的词汇。要做一个绝顶高手,心理状态可能比武功本身更重要。所以我们可以说,形容一个人神情内敛,就表示这个人有着极好的心理状态。

神情内敛是通过整体的、直觉的观察所获得的整体的、直觉的感受,具有典型的东方神秘主义色彩,要把它解释得很清楚,也许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我们一定要把它解释清楚。这里首先要引出我们的第一个信念,即:我们不相信任何所谓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东西,如禅、开悟等等,是真正神秘的和不可解释的,我们一定能找到一种方法,使这些东西具有我们能够理解、而且其它文化背景的人也能够理解的合理性。

东方的方法体系里缺少分析的方法,可能是使东方的文化具有神秘色彩的主要原因。一个对象如果你不把他拆开来看,那它在你面前可能就永远是神秘的。所以分析或许是打破神秘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对于东方式的对心理现象的描述,起源于西方的精神分析技术可能就是最好的打破其神秘感的工具了。

让我们先看一看,一个被形容为神情内敛的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这样的一个人的人格是高度统一的。如果人格是一件物体,我们甚至可以感受到它的光洁的质感、沉重的密度和宜人的温度。他如果要做一件事情,就会轻而易举地调动内心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它。和这样的人打交道,就象他可以“收缩”他自己的内心活动一样,我们的内心活动也可以被他吸引,这就是个人魅力的来源。史书上说:“与周公瑾交,如饮醇缪”,意思是说,周瑜的人格魅力象一坛好酒,跟他交往就象喝酒一样,不知不觉就要醉。

这样的感受与神经症患者带给我们的感受恰恰相反。他的人格是不统一的,可能有着粗糙的质感、松散的和不均匀密度、以及忽冷忽热的温度。如果他要做一件事,就不太容易调动内心的一切心理能量去完成它。打个比方,如果神情内敛的人的人格象一个国家的中央集权状态,那么神经症患者的人格就象这个国家处在诸侯纷争的状态中。跟他打交道,我们会因为他在情绪和行为上的变化莫测而不知所措,所以会或有意、或无意地可怜他或者疏远他。由于他自己的内心活动都没有被他所“收缩”,我们的内心活动当然也不会了,所以他不会给我们以“有吸引力”的感受。交往的不稳定感还可能来自于,过去的经历和现在的状况之间的联系没有被揭示,所以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影响人的行为,谁会在此时此刻产生影响,永远都是一件无法预料的事。或者换句话说,你跟一个神经症患者打交道,你很难知道是在跟现在的他打交道,还是在跟过去的他打交道。

以上的描述,是在神情内敛之上又增加了一些东方神秘主义色彩。不能说没有益处,但却与我们破除神秘的目的有点背道而驰。现在我们就用精神分析的方法看一看,神秘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东西。

精神分析的人格结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是由三个层面组成的。最底层是本我,代表着这个人的一切生物性冲动,如食欲,性欲等。中间一层是自我,是他与周围社会环境相适应的部分。最上层是超我,代表着父母、老师、社会等各个方面对自己在伦理道德方面的要求。本我和超我之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冲突,自我的任务就是协调这一冲突。如果自我不能协调本我和超我的冲突,人格就不是处于协调状态,这样的人就是一个神经症患者。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