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章(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漠的奇异是千变万化的,因而骆驼的遭遇或许也会发生变化。

很快,我就遇到了一个难解的问题,别人问我,骆驼走在沙漠中时,头朝前还是朝后?我想,骆驼因为保持了一贯的行走姿势,它的头一定是朝前的。别人又问我,假如一场大风沙刮起时,骆驼会不会有所变化呢?我又想,变化肯定是会有的。但究竟怎么变,我却不得而知。从此,这个问题缠绕在我心头,我尽管想努力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但却不愿去猜测。因为我觉得骆驼的头在大风刮起时到底朝向什么方向,一定是非常奇特的一幕。

后来,一位在沙漠中赶骆驼的维吾尔族老汉帮我解开了心中的疑团。他说,当一场大风沙刮起时,骆驼立刻掉转方向,把屁股对着风沙,让风不停地吹。如果风沙持续得时间长,它就用身躯挡住主人,然后用嘴去拱沙子,拱出一个大坑后,让主人进去,它则卧在边上继续挡风沙。如果没有人,它则将头深深地伸入沙坑,等着风沙过去……那位老汉说得眉飞色舞,好像骆驼所为就是他干过的一件事似的。他的一番话让人浮想联篇,我好一阵子从幻觉中脱离不出来;我觉得骆驼在大风沙刮起,把头扭向后面的一刻,它就是一个人。因为接下来它在挖坑,挡风等一系列动作中,有很清晰的思维,而且它用那种清晰的思维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

现在,我注视着我身边的骆驼,我觉得它们就像与我交谈过的人,我被它们身上表现出来的神异感动着,我在这种感动中一再相信………中亚有神。

3、在风中站立

一场风刮了起来。风在新疆往往只是一个打前站的黑客,它后面还有沙呢!不久,风沙就刮了起来。风沙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我们的车子拼命往一前赶,好不容易冲出风沙没走多远,却很快又被裹在里面了。如此折腾几番,司机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索性放慢速度正常运行,但这时候风沙却奇怪地停住了。

快到名胜古迹千佛洞了,却因修路不得不走便道。车在沙土中前行,有风再起,尘土便涌到车前,撒开一片土雾。好不容易冲出尘雾,从倒车镜中发现车后有一条“土龙”紧追不舍。慢慢地风沙小了,土龙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忽然,前方出现上一片绿色。呵,风沙散去后见到的绿色真是让人心悦。稍近定睛一看是一棵大树,这棵树长得可真是不容易,四周一片苍凉,唯它独立。人们为了保护它,在它周围用土坯围了一圈。车子驰近,见一匹骆驼在树下卧着,大树投下一片绿阴,为它创造了一个休息的安逸之地。我因为刚刚才穿越了风沙的缘故,便在心里为骆驼感叹……风沙散去多难得啊,骆驼,好好休息吧骆驼。走远了回头一看,旷野独树,树下卧着骆驼,这些无疑都是新###有的风景。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

骆驼(3)

车子走了不远便被人拦住,因为前方修路,不让我们过去。于是我们只好往回走。失落是无可避免的,但总得找个理由开脱,于是,我给大家讲起千佛洞的来历。吐鲁番最早的宗教是佛教,千佛洞在唐、五代、宋、元等七个世纪中,一直是这个地区的佛教中心。以后随着印度凿窟造像技术的传入,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由西向东发展,千佛洞正是这种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从魏晋南北朝,到元代,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吐鲁番修建了许许多多的佛教寺院和石窟。交河,高昌的大旨殿,柏孜克里克,吐峪沟千佛洞都是这一历史时期建造的,足见当时佛教精神统治的威力。吐鲁番千佛洞的历史,比起敦煌,云冈石窟还要早一些。最早的壁画大概是三世纪的,最晚也到宗元,洞窟以隋唐时候最多。令人不无遗憾的是,自近代以来,屡屡遭国际友人的恶意光顾和风沙的侵袭,现如今已满目疮痍,不见千佛,几乎洞洞空洞。大家听我这么一说,几乎全都欢呼起来,大有不去是福的感觉。我想,去与不去,都将与佛擦肩而过,就算是千佛洞今天依然完好,作为游人,除了为它的建筑发出几声感叹外,不会再深刻地体会到什么。

一场更大的风沙又袭来了,车子不得不放慢速度。整个天地间已被风沙占据,光线暗淡了许多。想想在这样的天气里,千佛洞能不斑驳脱落吗?新疆的风沙大,能有什么可以抵挡住风沙的侵蚀而长久不变呢?车内从内地来的朋友因为从没见过风沙,所以他们对风沙很感兴趣,他们终于知道了什么叫飞沙走石。这样的遭遇对生活在西南的他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车子迎着风沙又驰到了那棵树跟前,树叶被风沙吹打着在纷纷飘落。此时的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我费了很大劲才看见那匹骆驼,令我吃惊的是刚才卧着的它在更大的风沙中没有躲避,居然站了起来,纹丝不动,像一座山一样。

呵,骆驼,在风沙刮过来的时候迎身而起。

4、回家的路有多长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