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往日,叶明泽不进厨房,不用跟盐打交道,现在冷不丁接触到,倒是让他想起,盐在这里可是个精贵物什,要二三十文一斤,比猪肉都贵。他知道怎么晒制海盐,这次却赶不及,只能少做点咸味鱿鱼干。

当晚,叶家餐桌上出现了爆炒鱿鱼,清蒸鲳鱼,一大家子人大快朵颐。尤其是爆炒鱿鱼,特别受小孩子们喜欢,一盘子菜一人几筷子,转眼间就没了,都嚷着没吃够。

呵呵,家里别的不说,鱿鱼可不缺。现在还新鲜,别以后天天吃,吃腻味了。

第二天,叶明泽让他父亲托人给出嫁的大姐和两个姑姑以及外祖父母送些鱼。这个是这里的规矩,只有新船第一次出海才有这个待遇。以后将不再按照规矩行事,只凭亲疏关系送礼。

这次出来,叶明泽把蒋敬之也带着。他一直在家调养身体,很久没出外看看。

阳山县还是老样子,只有几条街道比较热闹。今天正逢大集,西市这边人来人往,都是赶集的农人。

叶明泽他们去的是海鲜批发市场,在西市的最里面。当然这里也零卖,鱼市最外边都是零散的卖家。

阳山县城靠海,这里不缺鱼。鱼市上出货量很大,光靠本地人当然消耗不了这么多。这里来来往往的多数是外地货商,批发价才三五文的海鱼,卖到内陆起码涨到十文以上。一些容易坏的,甚至能涨到几十文。利润空间大,风险自然也不低。没点承压能力的,还不敢做这个活计。

鱼市腥味很大,连叶明泽都不大习惯,更不用说蒋敬之。

“这次先忍忍,下次让明溪明江跟着张伯过来。”叶明泽拍了怕蒋敬之的肩膀,以示安慰。

蒋敬之示意没事,紧皱的眉头却显示他现下并不好受。

来之前,叶明泽根据鲳鱼个头大小,分了三个档次,特别大个的,特别小个的和一般大小的。中间档次跟平常卖一样,四文一斤,小的两文,大的六文。

叶父熟门熟路的找到地方,摆开架势,开始吆喝。出货一向不归叶明泽管,这还是他第一次亲临现场,感觉别有一番风味。

集市上,海鱼种类不少,大部分近海鱼类都能看到,有不少摊位上还售卖虾蟹贝类和海菜。叶明泽看自己帮不上忙,就带着蒋敬之逛起鱼市。

这次出海没弄到虾蟹,叶明泽索性一样买了一种。家里小鱼小虾不缺,这种个大的却很少吃到,他也有点馋了。

蒋敬之虽不习惯这里的味道,却仍看的津津有味。帝都那边新鲜海货很少,他能吃到的多数是干制品,味道跟鲜货不大一样。在这里几个月,倒是吃了不少鲜鱼鲜虾。

叶明泽又买了一些海产后,把东西放在叶父那里,拉着蒋敬之出了鱼市,逛起西市。

西市人声鼎沸,正逢秋收后第一个大集,这是难免的。平常不赶集的日子,这边人流会少很多。

看了一会,发现卖的都是自家有的零碎东西。叶明泽兴趣不大,索性拉着蒋敬之去杂货铺买盐。

杂货铺这边比西市要清净许多。两人慢悠悠地走着,时不时进店看看,偶尔买点自己感兴趣或家里没有的,倒也怡然自得。

大兴朝生产盐不容易,杂货铺里卖二十五文一斤,这个价格还算公道,有些地方甚至卖到三十文以上。叶明泽买了十来斤,差不多够这次用就行。

☆、第14章 买人

逛着逛着,两人到了人市。今年阳山县附近出现旱情,虽不至于逃难,卖儿卖女的却多了起来。

人市上多数人都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看到他们,叶明泽想起可能要面临的末世,又想起自己身上的变化,便想在人市上碰碰运气。

询问一番后,他选了个口碑不错,做人口买卖的方中人。叶明泽表明来意,想找几个力气大的仆役,男女老少都行。方中人听后,在人市晃荡一圈,他后面就跟了六七个人,还真是男女老少都有。

“叶公子,别看这这几人多数都瘦不拉几的,还真就是这个人市中力气最大的。力气略小些的还有不少,要是公子需要,我就叫他们过来。”

“暂时不用,我先看看这几个。”叶明泽这次挑选仆人目的性很强,这关系到以后他们的生存,只要人品不过关的,其他一切免谈。

这批人看着都老实巴交的,想是农家出身。参考蒋敬之的意见后,叶明泽决定把这七人全都买下。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看着都还好,要是以后出现问题,再发卖就是。

这七人中,有一个近五十的老爷子,三个青壮年男子,两个媳妇子,还有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

“都说说你们以前干过哪些活,有什么手艺,从左到右,一个一个来。”蒋敬之家里曾经仆从如云,对这个还算有点经验。

一番提问下来,七人的详细资料到手。

孙老爷子给了叶明泽一个惊喜,他居然会看天气。出海最重要的就是要规避各种海洋灾难性天气,有他坐镇,安全性大大提高。

叶家村人每次出海前,都会询问村里有经验的长辈,得到他们肯定,才决定是否出海。要是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他们宁可错过一个好日子,也不愿冒险出海。由此可见,懂得看天气的人才是多么重要。

那还只是在出海前。一旦出了海,海上天气变化快,各人只能凭他自己的经验判断,一个不慎就可能葬身大海之中。要是船上有个会看天气的,能大大提高船上人员的生命安全。

除了孙老,那个年轻小伙子冯大山会一点子木工,别的不好说,打个桌子椅子的没问题。其他几人,都是平常的农家子弟,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看着这七人,叶明泽想起一个问题:“方中人,他们还有家人一起发卖吗?”

“有的,我马上去叫人过来。”方中人听还有生意,乐颠颠地跑了。

孙老没有家人,只身一人。有家人的只有四个,冯大山有个十五岁的弟弟。两个青壮年,甄庆有个男妻和一儿一女,孩子都还小,另一个王贵带了一个小男孩。文氏家人最多,一家五口,丈夫,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整家人一起买下的最是划算,小孩子基本算是附带。这么十六个人,光小孩子就有五个,叶明泽只花了六十两就全部买下。

近二十个人堆一起太引人注目,叶明泽让其他人在人市入口等着,自己带着蒋敬之和原先的七人继续挑人。

叶明泽告诉七人接下来挑人的要求,只挑选那些让几人感觉特别舒服的。

听着主家奇怪的要求,七人也没什么意见。一个摊子一个摊子轮着看,还真就找出五个符合要求的人来。

叶明泽没说之前,七人还没什么感觉。一旦有了这个意识,他们也觉得奇怪,怎么从前就没有这种感觉,是他们以前忽略了还是?

这五个人分开时还没多大感觉,聚在一起,再加上蒋敬之,影响范围波及到周围几个摊子。幸亏还没人注意到这点,要不哪还轮到他来捡这个便宜?

这几个人已经初步具备安抚人心的功效,假以时日,随着时间的推进,想来能力会变得更强。

前面买的七人,叶明泽还无法确定其中有几个是哨兵。后面买的五人,基本能够断定,应该都是向导。

叶明泽将五人全部买下,包括他们的四个家人,一共花了三十五两。这一次,他总共买了二十五个人,其中小孩子七个,花费九十五两银子。原本准备买田置地的一百两几乎花了个精光。算一算,他手头还有不到二十两。这还多亏他在叶家村呆着,几乎不花费什么钱。

这么一来,叶明泽和蒋敬之手上有三十七个仆役,而他们只有四十亩田地,一年的产出还不够这些人嚼用。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情。叶明泽这次买人本就是为出海捕鱼准备。

他觉得这些人还不够用,以后至少得配备一个造船工匠,最低要求是会修船,再算上会看鱼群的,差的还不止一个半个。慢慢来,先让这些人轮流出海,赚些银钱周转,等明年再视情况而定。

这些人在脏乱的人市呆了几天,不知道身上有没有疾病。叶明泽不放心,带着他们去医馆挨个检查,看没什么大问题,准备打道回府。

路过布店时,蒋敬之想起,家里没有那么多被子,又拐进店铺,买了些便宜的布料和棉花。家里那一亩田的棉花,叶明泽和他说过要为家人添置新被子新棉袄,他就没打算动用。

买人花了不少时间,等到和叶父约好的集合点时,他们已经等了有段时间。看着跟在儿子后面的一大堆人,叶父有些莫名所以。

四人来时乘的马车,现在多了二十几个人,一辆车就不够用了。叶明泽简单交代了一下,叶父没有多问,又去雇了两辆马车。

三辆马车进村,又一次引起了村民的围观。叶家村原本只有董家有一辆马车,后来蒋敬之带来一辆,总共才两辆。现在一下子就见到三辆,不引起围观才怪。

幸好,蒋宅在村东边上,围观的人群也没有尾随,否则见到这么多人不诧异才怪。

叶明泽是临时想起买人,因此蒋宅里没有准备,只能临时收拾出剩下的房间。每户一间,不够的话,单身的人几个人拼一间。

钱所剩不多,叶明泽没有买成品,只好让新买的媳妇丫头连夜赶制被褥。

等先买的七人整理干净,叶明泽仔细询问后,发现他们并不是天生神力,原先力气是比旁人大一点,却不明显,最近一段时间才涨了力气。

听后,叶明泽心中有数。他挑出十六人,分成两拨,每拨八人。这次挑来的疑似的哨兵向导,均匀分在两队里。两拨人轮流出海,这回是歇人不歇船,但凡能出海的日子都出去。

蒋敬之奶娘一家比较特殊,叶明泽没打算让他们出海。和蒋敬之商量后,决定张伯为蒋宅管事,秦妈领着几个媳妇子和丫头,负责管理厨房。张森暂时没派活计,蒋敬之有事时,正好方便随叫随到。

叶家村这里有一点很不好,那就是这里只能种一季粮食。同样的亩数,南方能养活的人数是这边的两倍。这边两亩半田才能养活一个人,这还是在正常的年份,其他开销几乎没有的情况下。要是碰上病痛,甚或遇到灾年,就等着忍饥挨饿吧!

安顿好仆役后,蒋敬之在蒋宅用迟来的午饭,叶明泽则赶回叶家,相信娘和小妹肯定有给他留饭。蒋敬之虽不再吃药膳,但他现在的食物也是很精细的。停药膳后,原本他想和叶家人一同用饭,结果叶明泽没有同意。蒋敬之身体还是比平常人稍弱,吃食尽量营养丰富些为好。叶家伙食逐渐改善,但还没达到这个标准。叶家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天天吃符合蒋敬之身体需要的饭菜。

叶明泽到家后,叶柳把留好的饭菜端进他房里。此时,叶父已经用完饭,他背着手,慢慢踱进叶明泽房间。自从大儿子成亲后,他还没进过新房。把早上卖鱼的钱递给大儿子,一共一两银子。叶明泽没和自家父亲客气,也不推辞,爽快的收下。

“明泽,你们买那么多人,用来干什么?”叶明泽只跟他们简单说了下,具体原因叶父并不清楚。

“主要是让他们出海捕鱼,农忙时帮着下田。”

“那么些人,一年得消耗多少粮食?你媳妇田地出产还不够他们吃的!出海风险又大,不是每回都能有这次的收获,养这么多人划算吗?”叶父心中忧虑,大儿子一家如果日子过不好,他们也开心不起来。毕竟他还有三个儿女要照顾,不能全都补贴给大儿子。他自然是希望自家孩子日子越过越好。

“爹,不用担心,多了不说,每出一次海,捞个一百来斤还是没问题的。”叶明泽就不相信,他们运气能差到如此,拖一天网却什么也捞不着。

叶父原本不置可否,突然想起,上次他大儿子在海水里拖着渔网到处走,觉得这么做,还真有可能每次出海都不空手,也就不再担心。

☆、第15章 烤鱿鱼

叶明泽吃到油爆鱿鱼卷时,突然想起一个赚钱的法子――烤鱿鱼。他有点懊恼,昨天居然没想到这个!家里现在还有十来斤鲜鱿鱼,不知道蒋宅那还有没有剩下,刚才忙着安置新买的下人,都没注意到,别全部都给他制成鱿鱼干了。

叶明泽匆匆扒完午饭,又返回蒋宅。途中正巧碰上回叶家的蒋敬之,顺道带上。

“这么急?”蒋敬之被他带的脚步趔趄。

“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刚好想起一个让母亲他们赚点家用的法子,我怕秦妈他们太勤劳,把鱿鱼都制备完了。”叶明泽挠挠鼻尖,脚下的步子却没变慢。

两人到蒋宅时,秦妈几个正在收拾鱿鱼。新买的那几个媳妇丫头都在缝制被褥,不过即使她们闲着,短时间内,叶明泽也不会让她们碰吃食。

蒋敬之主动开口:“秦妈,还剩多少鱿鱼?”

秦妈估算了一下:“不多了,大概还有一两百斤。”

叶明泽:“正好,弄完你们手头上的就行,剩下的我另有用处。”

叶家前院,叶母几人正在廊下做点绣活,都是很简单的样式,复杂的她们也做不来。看到叶明泽又把鱿鱼往家拉,一道道视线都交织在他身上,满眼疑惑。

叶明泽不管她们,去堂屋找叶老爷子。

叶老爷子作为一家之主,什么主意都要他拿,叶明泽自然先得询问他的意见。

“爷爷,我刚想起有一个小本买卖――烤鱿鱼,挺适合伯娘婶婶们做的。你看怎么样?”叶明泽开门见山地道。

“烤鱿鱼?和烤羊肉类似?”

这个世界也有游牧民族,烤羊肉流传的还挺广。只是比较贵,一串烤羊肉要两三文钱,普通人家只能偶尔尝个鲜。

“爷爷,您稍等,我让娘她们先做一些尝尝。对了,爷爷,咱们村有烤架吗?”叶明泽记得叶家好像没有烤架。

“董家那有一个,行了,这个我去帮你借。”叶老爷子收到二孙子期盼的眼神,举手投降。

董家是叶家村里唯一一个地主。不过这个地主很小,只有三百多亩田。董家人都不下田,田地都佃给了别人,靠收租过活。租子五五开,交了田税之后,他们每年能收到三万多斤粮食,和叶家收的差不多。董家也有仆役,只是不多。没法子,董家人口也不少,董老爷还纳了两房姨娘,开支很大。光靠这点租子,自然支撑不起董家的排场,他家还有两艘渔船,只比叶明泽新买的渔船小一些,一条租给村民,一条由自家仆役使用。

这样的人家,自然和村里往来不太多,叶老爷子恰好是其中一个。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