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排六人,便分成两排。前面一排三人蹲地前行,盾牌紧贴在身前。后面一排错开身子,略微靠后,手臂前伸,盾牌挡住第一排人的盾牌凸起处。

只要劫匪中三级哨兵不多,这些三级木制盾牌便很难被射穿。

后面六人和前面六人一样的配置。前面六人开始往通道前方移动,后两排人随之跟上。

劫匪们不知道什么打算,一直没有人露头。很快,众人来到一个十字岔口。叶明泽一行人所在的通道是东西向的,岔道口则是南北方向。

叶明泽示意前后两排哨兵转换方向,第一排盾牌朝向北面,第二排正好相反,两排人步调一致向岔口处挺近。等两排人占据岔口,其他人迅速分布在东西通道两边。此时,对面山壁处传来打杀声,估计已经短兵相接。

那边交火激烈,这边除了脚步声,再听不到其他声音。截然不同的处境,却一样令人神经紧绷。

叶明泽让第二排人挡在岔口处不动,第一排人小心往北移动。直到再次碰到一个岔口。

叶明泽还没考虑好下一步动作,岔口处的六人就主动跳出来。大砍刀砍在盾牌上,只有一人

在盾牌上留下一道不太深的痕迹,其他几人则是刀过无痕,只是冲力让举着盾牌的哨兵晃了晃。

六人见状,齐齐把盾牌往前一顶,还没往回撤的几个劫匪,被顶出去一段距离,有个别的还摔了个趔趄。随即中间举着盾牌的两人往后撤,给后面的哨兵留出打斗空间。

听到打斗的声音,其他通道里的劫匪再也坐不住,纷纷加入。通道就那么大,一下子挤入这么多人,有什么能力都无法施展出来。叶明泽让北边的人慢慢往回撤,战场就选在十字路口附近。

劫匪总共有近五十人,均匀地分布在十字路口南北两侧通道中。哨兵和向导对半开,能有一战之力的只有哨兵。其中三级哨兵有五个,剩下的都是一二级哨兵。

那些三级哨兵对叶明泽一行人威胁最大,成为叶明泽他们的重点照顾对象。通道狭窄,原先两边还泾渭分明,打着打着就成了捉对厮杀。叶明泽这边人数较多,实力又比劫匪强出不少。刚开始,劫匪占了通道狭窄的便利,还能勉强支撑。随着打斗的持续,劫匪人员逐渐减少,渐现颓势。

乱世用重典,那些没死的劫匪,叶明泽都让人补了刀,众人都没有异议。古人其实比现代人更加漠视人命。要是换成现代人,可能还会犹豫不决。大环境很能影响人,现代人长年累月受的教育都不支持他们轻易动刀子。大兴朝虽说也不会漠视人命,但确实比较轻贱。

出了通道,叶明泽一行人和外面警戒的人汇合在一起。叶明泽将他这一队的人分成一个个小队,每个小队十人,让他们散开在附近山头寻找剩余的劫匪。这次,哨兵们不怕被人察觉,在各自的向导加持下,放开五感,分头搜索。

☆、第42章 蒋家现状

众人又往山林深处搜寻了好几里,可惜很遗憾,没有找到劫匪们的据点。既然没有找到,叶明泽也就不打算继续。他将手下召集起来,众人在通道口集合后,在附近找了块巨石,合十几个三级哨兵之力,费了不少时间,才把它搬进通道口。他们在通道口做了些伪装,除了原本的劫匪,其他人很难发现。

做完这一切,叶明泽一行人迅速返回商队所在地。

等叶明泽他们到时,另一队人早在一边休息。两队人受伤情况差不多,这与两边实力不符。谁让通道狭窄束手束脚,不利于他们的发挥。受伤的都是哨兵,向导被保护在后方,都完好无损。另一队人有一人死亡,叶明泽这边毕竟实力摆在那里,再不利于他们发挥,队里那么多三级哨兵不是摆着好看的,想死还真不容易。

劫匪死亡和自己人死亡,带给人的感受完全不一样。叶明泽他们还是第一次遇到自己人死亡,虽不是亲眼所见,那震撼仍久久不散。这回只是个陌生人,要是哪天换成自己身边的人,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只有努力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变强,才不会出现这种遗憾。叶明泽决定要尽力提升各个哨兵向导的能力,最好人人都能升个几级。

叶家一直不缺鱼吃,捕到的一级以上海鱼,除了拿出部分作为奖励外,其他都按级别发放下去,已经有几个一级哨兵向导达到本级别的巅峰,隐隐有突破的迹象。

低级别晋升容易,级别越高晋升越难。一级食材量还是很大的,二级食材也不算少,三级食材却少的可怜。三级哨兵向导平常吃的多数都是一级二级食材,三级食材只能供应少数人。

叶家占了不少便宜,三级食材比例虽小,却架不住捕到的鱼数量巨大。叶明泽只截留了五分之一的三级食材,其他都作为奖励发放给三级哨兵向导。

“走了,想什么这么入神?”蒋敬之碰碰叶明泽手背,拉他上一旁的马车。

“刚才模模糊糊听到另一队人找到了这窝劫匪的老巢,他们怎么处理的?”叶明泽一直想着事情,只顺耳听了几个字。

“全灭了,一个都没放过。”蒋敬之声音平缓,对此一点也不觉得惊诧。

叶明泽能想象到所谓的一个不留,自然也包括婴幼儿。当初他下令搜索劫匪据点时,就做了同样的决定。只是等到他亲耳听到另一队人做这事时,他内心还是不能平静。他知道做事要斩草除根。那些小说里主角被人救下,等长成后报仇成功的不要太多。不止小说,现实里也不乏这样的事。

虽说小说主角多数都是代表正义,但报仇这种事,和人好坏根本无关。在劫匪后人眼里,他们就是坏人。要是存了善心,把人放跑了,难道还等着他们以后报仇不成?这种后患无穷的事,他自然不愿意干。道理是这样,叶明泽完全明白,可要平静的接受,还需给他一点消化的时间。

商队很快启程,他们在这里耽搁了很长时间,需要尽快赶往下一个落脚点。

过了峡谷,其他地方都比较开阔,再难有那种适合伏击的地方。商队一路前行,有打劫意向的,规模小的见到他们就远远绕道,武力大到能吃下他们商队的还未曾见到。

越往北,打劫的人越多。这主要是因为越往北,人烟越稀少,劫匪越不容易被消灭。商队刚出阳山县城时,官道上基本见不到劫匪。直到人烟逐渐稀疏时,劫匪才一个一个冒出来。

等商队踏入边境县城的范围,再不见劫匪踪影。这里已经到了边境守军的势力范围,没有哪个不开眼的劫匪敢在这里捋虎须。

和商队分道扬镳后,叶明泽和蒋敬之趁夜赶往北漠村。北漠村属于他们刚离开的边境县城,离此地还有三十多里路。他们快马加鞭,赶到北漠村时,已是午夜时分。

一行人都撑着屏障,悄悄地进北漠村。深夜时分,村子很安静。众人从村中间穿过,就着月光,发现不少人家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空无一人。

叶明泽眉头微皱,这要是岳父家也没人,让他上哪找去?往车厢里的蒋敬之方向看了看,他瞒下了这个发现。已经到家门口了,不差这点时间。

马虽然放慢了行进的速度,叶明泽仍然很快就来到岳父家门口。看着旁边的几座院子,有几个也敞着大门,估计都是人去楼空,幸好岳父家大门紧闭。到地方后,蒋敬之走出车厢,站在叶明泽边上,敲响了大门。

深夜里拍门的声响,惊动了附近的好几家人。

“侯爷,是不是有人拍门?”老人觉浅,蒋侯爷老两口从睡梦中被惊醒,敲门声吓了他们一跳。蒋老夫人怕自己听错了,轻声询问旁边的蒋侯爷。

“你没听错,这不又响了。”蒋侯爷披衣下床,很是疑惑,“这种时候,要是贼人哪会这么斯文。不是贼人的话,会是谁呢?我们跟村里人接触又不多,他们有事也不会找我们。不会是敬之吧?”

蒋侯爷说完,一副自己都不相信的样子。他们虽然窝在这么个小村子里,大众知道的消息,他们也是知悉的。出了边境县城,往南的好长一段路都劫匪四起。至今他们都没搬走,就是存了蒋敬之可能会过来接他们的那么点幻想。

现在这种世道,仅靠他们自己,是无法安然到达叶家村的。今年粮食收成不好,又被兵丁征走了不少,他们糊口都有困难,根本出不起请护卫的钱。要说最好的方法,就是搭着商队走。只是粮食都快收完了,也没碰到一个顺路的商队。只能搭半道的倒是有几个,那后半道他们怎么办?最晚大雪封路前,若他们还等不到蒋敬之的话,就得另想办法,村子人越来越少,他们再待下去也不安全。

正当蒋侯爷欲起身去应门时,蒋敬贺拖着鞋子啪嗒啪嗒跑到了院子里,声音透着惊喜:“大哥,是你么?”

“敬贺,开门,是大哥。”蒋敬之也颇为激动,声音都拔高了几度。

蒋敬贺人小,一时没弄下门栓,在他二哥的搭手下,总算卸下了碍事的门栓,大门“吱呀”一声应声而开。

“大哥,真是你啊!快进来。”蒋敬贺拽着蒋敬之的手不放,看见边上站着的叶明泽,才不好意思地叫了声,“叶大哥,你也进来。”

蒋敬之二弟蒋敬逸见到门口一溜马车,连忙把大门另一侧也打开,帮忙一起把马车移进院子里。院子不是很大,十一辆马车把院子塞得满满当当。

蒋家这么大动静,附近的人家自是都被吵醒。北漠村的人就算了,不关他们的事,嘀咕几句后,很快又进入睡梦当中。住在其他院子的蒋家人,听到声音是从蒋侯爷家传出,纷纷出来查看。

见是蒋敬之的夫家来人,蒋家人原本愁苦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当初叶明泽和蒋敬之带给他们的衣食物资,蒋侯爷做主,给每一房都分了一些。虽然蒋敬之父亲这房拿大头,但这么多人分,他们能留下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当初谁也没想到今年日子会如此难过。分给每一房的粮食之类,都陆陆续续被掺在日常吃食中消耗掉。等他们看到今年粮食又要减产时,分到的吃食已只剩小半。到了这个时候,蒋家人都万分珍惜粮食,轻易不再加餐。

本来这么省着吃,去年收获的粮食,加上今年多少能收上来一些,北漠村人应该不至于饿肚子,最多就是吃不饱,离挨饿尚有段距离。谁知道兵丁们过来征粮,要收四成,比朝廷收的还多一倍。可是又不能不给,这里有边境守军护卫,还算安全。不给,兵丁们就要收回他们的土地,也不让他们住在边境县城附近。

那些搬走的人家,有些是去其他地方投亲靠友。在当地附近有亲友可靠的,多数是那些在此地扎根一代以上的流放之人后代。有几户是家里出了三级哨兵向导,被守军征召走了,他们的家人自然也随着走。至于剩下的,那理由就五花八门,多数都是攀上了有权势的人家,要不就是出卖身体。

蒋家那几户搬走的几乎都是这些原因。蒋家百多口人,还留在北漠村的只有三十来个人,人数不多,却是好几家户人家凑在一起才凑起这个数。

蒋侯爷这房人留的最多,蒋太夫人只有蒋敬之父亲这么一个亲身儿子,其他两个都是庶出。蒋二老爷姨娘早死,五岁时被抱养到蒋太夫人跟前。蒋太夫人对蒋二老爷虽没多上心,吃穿用度上却从没苛待过他。这次他执意留下来,没去攀权附势。也不枉蒋太夫人养他一场。

蒋三老爷就不提了,在他那个老姨娘撺掇下,随着第一批过来招募人才的兵丁走了。至于怎么会有人来他们村招募人才,那还用说吗?北漠村半数都是流放之人,剩下半数是流放之人的后代。流放之人那是什么身份?前身不是有权就是有势,平民百姓很少有机会被判流放这个罪名。不管他们是因为什么来到北漠村,至少都有点能耐。

现在虽说是武力至上,却也不能不承认权谋的作用。边境县城现在归守军管辖,当地的父母官势力虽弱,却也不能小觑,和这些文人斗,守军将领大多数时候,除了付诸武力毫无办法,总不能把这帮人全灭了吧?

最后军师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去流放之地招募人才。蒋家刚好赶上了时机,他们是最后一批流放之人。流放的时间不算长,自然心气也没被完全磨平,这种人正是守军的优先招募对象。

蒋家不少人都被这个大饼砸中,施施然就跟兵丁们走了。至于一些没被带走的年轻姨娘,吃了两年的苦,她们受够了,看到机会,使尽浑身解数巴上有点权力的伍长什长,也走了。

现在留下的,都是跟蒋大老爷这一房关系还不错的。蒋二老太爷三老太爷两房留下的人加起来刚后凑够一巴掌之数。其中一个是寡妇,带着一个十二岁的儿子,另三个是三兄妹,最大的男孩十三岁,三人在继母手下讨生活。这五人当初是能跟着家人走的,他们主动留下,除了跟着家人日子不怎么好过以外,还有个原因就是他们在豪赌,赌蒋敬之他们会不会过来接他父母,赌跟着他们能不能混上好日子。

蒋敬之父亲是个很正常的古人,家里有妻有妾,除了四个嫡出的儿女,他还有三个庶子,两个庶女。两个大点的庶子带着他们的姨娘走了,最小的庶子只比蒋敬贺大一岁,他和他姨娘留着没走。两个庶女,其中一个跟着他兄长走了,另一个没有姨娘,比蒋敬贺大三岁,孤身一人,也留了下来。蒋父身边还留了一个无子的姨娘。

除了蒋家人,当初过来照顾蒋家人的蒋母陪房一家四口,自然也算在这三十来人中。蒋敬之势必不会抛下这家人不管。

三十来人没有住在一起,就凭他们,住一起也增添不了多少助力,该被抢还是会被抢。这些人里,三级哨兵向导没有,一二级的倒有不少。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