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若是耽误了,未免太可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沈四爷不是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就走出了学堂,游历过许多地方≡然深知,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开阔眼界,是多么的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

当年,他娶到了满心所爱之人,一直如觉在梦,只觉得拥有了她就是拥有了一切,其他所有都不再重要,这愿日日夜夜生生世世守着她……他领着她回到几乎与世隔绝的沈家村……沈四爷细细反思,他如此选择,是不是错了?

太过自私了?

即便她从来不开口,他也应该考虑到妻子的心思的。

沈四爷暗暗埋怨自己这些年的愚蠢。

以为自己对她好,其实未必。

于是,在一双儿女离去,夫妻二人洗漱之后,沈四爷不禁问自己的妻子道:“君怡,你觉得我们……回京怎样?”

沈四爷目光灼灼地看着自己的妻子。

烛芯轻轻一爆,沈四爷清楚地瞧见了自己妻子一向面无表情的面容上有了些动静。

这让沈四爷得到了鼓励。

他顿时兴奋起来,道:“虽然如今距离春闱开考只有不到五十日了,但我这些年也没完全将书本放下,突击一阵,再把握一下时事策论,想必成绩怕虽不能位列前几,但也能金榜题名。”

山村并无娱乐。

他又不用忧愁生计,平日里也是以书为伴的。虽然没有刻意侧重于科举,但其实所有广博的涉猎都是积累,都能成为他的助益,让他在做文章之时言之有物,而非空泛之谈。

沈四爷的自信,并非盲目的自信。

“中了进士,咱们就谋求外放。”沈四爷继续兴致勃勃地说道:“就像凝儿说的,三年换一个地方,四下里看风景,日子是不是能很快活?如今山居虽然安逸,但久了,也就不是滋味了……”

沈四爷说到此,越发地意识到,他十年前隐隐想要一辈子不出山村的想法是多么地愚蠢。他们才不到三十岁,未来还有大把的时间,又非是那无知的小民只为了生计奔波劳累的顾不上想些其他的。

算一算,他们成亲,已经十一年了。十一年,有十年都是日日对着一样的风景人物,已经太久了!再继续下去,如何能忍耐!

他之前那是欢喜的傻了!才没考虑这些个!

沈四爷深深自责之余,又继续说道:“或者,我也可以像三哥一样,用心为官……”说道做官,他的声音稍微弱了些,显然并不特别的热忱,却还是道:“我才不到而立之年……用心一些,这有生之年,未必给你挣一个不错的诰命。”

“你再面对那些昔日姐妹,也不会觉得……”沈四爷抿了抿唇。

比起文章科举,官场上波谲云诡要难以把握多了。

沈四爷有自知之明,并不敢将话说的太满。官居一品什么的,太难,但四品三品,应该还是可以的。当然也要看时机……沈四爷觉得,他也不是什么迂腐之人,官场上的那一套……恩,似乎并不算特别难以忍受。

沈四爷想的有些出神,没有察觉到自己妻子双眸之中的一抹幽光。(新书求收求订求**~)

006 意如何

沈四太太却始终没有开口。

在沈四爷又絮絮叨叨地说到两个孩子的愿望和他们的成长。许久没有得到回应,沈四爷转眼看向枕边的妻子,以为她像从前许多次一样,在他的絮叨中闭上眼睛已然入睡,却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一双幽深的双眸。

烛火如豆。

沈四太太的双眸深底,仿佛也生出了两团跳动的火苗。

沈四爷一时怔愣,忘记了言语。

多少年,他已经习惯了自说自话。

甚至,有些时候,他会生出自己的妻子其实听不见动静的错觉来。他也做好了这般生活一辈子的打算。但此时……她居然有在听他说话。

如此不可思议。

“安置吧。”

见沈四爷看过来,沈四太太轻启粉唇,轻声说罢,就闭上了眼睛。

这一声低低的话语,却犹如春日响雷,炸的沈四爷心花怒放,激动不能自已——

她居然回应他了!

沈四爷“嗳”了一声,举手放下了帷幔,颤抖着伸出手,试探地放在了沈四太太的纤细的腰肢上。沈四太太浑身一僵,随即柔软下来。昏暗中,沈四爷激动的心肝发颤双目通红,从身边用力抱住沈四太太,将头脑紧紧贴在她身上,颤声道:“君怡,君怡……”

他是多么幸运,才能拥有她。

为了她,他怎么都愿意。

……

沈柔凝走的不快。

她离开父母院子,如往常一样,预备先将沈端榕送回他的院子才回去。

早春时分,天黑的早,这个时候,沈柔凝总会桥沈端榕的手慢慢走。

“姐。”

沈端榕的声音还是孩童的稚气,他看了沈柔凝一眼,低声道:“你是想去京城吗?怎么突然想起来这个了?是不是因为,邓家表哥要回京长住,不再过来这里道观了,你才想着也去京里?”

“与邓家表哥没有关系。”沈柔凝心头微恼,言语却十分平静,道:“我就是想要离开这小村子,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若是爹爹不肯,再过一阵,待二伯父回来,我就去磨二伯父去。”

说动沈四爷举家进京,绝对要比磨着沈二爷答应带她出门行商要容易多了。沈柔凝自然要先从容易处入手。

“你别总想着邓家表哥。”沈柔凝想了想,还是添了这么一句。

邓长年那厮,不敢在大人面前言语放肆,却会糊弄着沈端榕这样的小孩子,说些“青梅竹马”“两情相悦”这样的胡话,总是想让沈端榕以为他是姐夫。

呸。

沈柔凝暗暗唾了那无赖一口,想到这番这般巧合,入了京城难免要遇到那人,又觉得十分头疼。

但无论如何,能离开这小村子到外面看一看,都是值得的。

沈端榕听完沈柔凝的解释之后,“哦”了一声,想了一会儿,才道:“那姐,你觉得爹爹会答应么?”

“爹爹会答应的。”沈柔凝道。

对于这一点,她还是有把握的。

沈四爷这个人,一门心思将妻子捧在手心里,心心念念都是她,痴情的让人觉得没出息……这么一个男人,但其实他却并没有多少哄女人开心的手段。

平日里,不过是嘘寒问暖。外出的时候,买点儿好东西。或者写一些诗词之类的。这是对付一般女人的方法,显然在沈四太太这里并不奏效。沈四太太依旧没有开怀过。

所以,沈四爷应该反思的是,他是不是不了解沈四太太的心思。

只要他开始反思,无论他想到哪里去,是想到山水怡情也好,还是想到仕途荣耀也好,最后的结果都是会从这个小村子里走出去。

然后,她这个做女儿的,才能跟着。

除非沈四太太一口否决,态度坚决不肯离开。

但若非沈四太太意动了,贴身伺候她的范嬷嬷怎么会透出那样的口风出来?能贴身伺候多年的,那个不是察言观色,最懂主子心思。

沈四太太必然不会反对。

她不反对,那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沈柔凝心思辗转,眼见着就到了沈端榕的院子,含笑拍了拍他的手,目送他走进去,才回转了。

翌日。

沈四爷早早地来到了大房所在的望归院,恰逢沈大爷沈重山同沈大太太邓氏正在用餐,沈四爷也不见外,让人加了双碗筷,坐下跟着一起用了起来。

两位老人去得较早,前后大行的时候,沈四爷才十四五岁。沈大爷比他大了将近二十年,是实实在在的长兄如父。对于这个最小的弟弟,沈大爷夫妇也一向宽容的很。

就算他放弃了大好的前途回来守着一个女人什么都不做,沈大爷夫妇也不过是说了他几句,替他惋惜罢了。一应吃喝用度上的供应,半点不曾少他们的。

用餐少语。

用罢早饭,净了口,沈大太太才含笑开口问道:“四叔今日怎么早早来这儿了,没有陪四弟妹用饭?”她言语之中有些玩笑之意,道:“就不怕四弟妹不高兴?”

“哪能呢?大嫂说笑了。”沈四爷面上不见尴尬,道:“我是接到三哥的信,心中有些打算拿不定主意,想问问大哥大嫂的意思。”

沈大爷闻言有些惊讶,抬头看着沈四爷。

沈四爷开口道明了来意,颇有些忧虑,道:“……您们也知道,君怡当年是那种情况……她不肯同我交心,我怕她依旧对京城耿耿于怀,并不愿意回去。但时隔多年,抑或她又有别的想法也不一定。”

“我来求教兄嫂,想听听您们的建议。尤其是大嫂您……您也是女人,能不能猜猜看,君怡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昨晚沈柔凝虽然说了些话让他颇受启发,但他是当父亲的,“女人心思”这样的话题,当然不能同才十岁大的女儿讨论。

沈大爷和沈大太太听完,相互对视一眼,才由沈大爷开口道:“老三其实也给我来了信。信中说了差不多的意思,也是希望你不要埋没才华,能够科举出仕。”

“毕竟,大兴已经立国五十载,占据了中原江南绝大部分的土地,统治已经巩固下来,百姓们也早已开始以大兴人自居了。”

“我们沈氏先人迁到这山中,也不是真的要效仿那世外桃源,永不问外事的。天下安定,沈氏必须有人出仕为官。不然,在朝无力,一个家族就会慢慢地沦落衰败,子孙也不会有出息。”

朝中无人,沈氏这偌大的家业,能挡得住多久旁人的觊觎?

世外桃源,那也要在一般人找不到的地方才行!

“同早年先后迁过来的几家,邓、王、郑这几家相比,我们沈氏已经较为保守,落后一步了。”

这几家人,都先后有人出仕,如今早已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而其中郑氏,更是冒险下注,在太祖起兵的时候就冒险跟随,因功封了明义侯。

只有沈氏格外保守,到今日才有一个沈三爷沈重墨出去了。但他才干能力平平,进士出身,外任了十来年才调进了京,进了户部,却也不过是个六品的员外郎。

与其他几家比起来,实在不值一提。

“按照族规,族长不出仕。”沈大爷缓缓地道:“而且我年纪也大了,再去科举,岂不是让人笑话。本来,我们兄弟四个,读书最好的也是你。”

“老三在熬着资历,如今瞧着,前途只怕有限。”沈大爷给沈三爷下了个论断,而后看向沈四爷,道:“重字辈数你年纪最小,其他族人都无法指望……而端字小辈之中,论资质只怕依旧要数你生的榕儿最好……其他人也不过尔尔,将来纵然能有中进士者,怕高中时年纪也不小了,难成大器。”

“而老四,你才尚未而立。”

007 定决心

“你若是这一科能够金榜题名,也依旧是人人称赞的青年才俊。”

沈大老爷抿了一口茶水,缓声问道:“老四,这些且不提,只说在四弟妹的心中……你设身处地想,不论当初发生了何事,她是愿意所嫁之人是外地没个出息的举子呢,还是愿意所嫁之人是位青年才俊,年纪不大就中了进士?”

三十岁的进士,也绝对能够称得上是青年才俊。

“要知道,京城许多官宦人家,可是很乐意将女儿嫁给新科举人新科进士的。古来如此,才会留下许多‘榜下捉婿’的美谈。因而,当年四弟妹嫁给你,不管她心中作何想,是否别有内情……在外人眼中,她嫁给你这个十八九岁、不到二十的新科举人,这门亲事都是合适的。”

沈家也是有传承有历史的大族,不是那些根基很浅的乡绅。

陈氏嫁过来,所嫁之人又是少年举人,绝没有丢人一说。

沈四老爷愣住了。

他从未这般想过。他一直都觉得,陈氏嫁给她,是极其委屈的,极其难堪的。因而她才这这么多年来,从未提过关于京城的一个字。

没想到,原来,他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不堪。

当年匆匆定下的婚事,有无奈不得已,却也并无多少被挑剔之处。他娶她,她嫁他,也是合适的,被世人道好称颂的。

“大,大哥,”

因为太过于震惊,沈四老爷说话有些结巴,面上的表情也格外奇怪。他站起来,艰难地直着脑袋,问沈大老爷道:“您,您从前怎么不这么说?”

若他早意识到这个,若是他早意识到这个……

沈四老爷咬着唇,不知怎么的,眼前有了些模糊的水光。

“当年,你大哥觉得你尚需磨砺,学问上才能更近一步。而且,老三比你大几年,总得让他先考一科试试。”沈大太太替沈大老爷开口解释起来:“你也知道,三弟爱面子。”

“你压几年,磨砺一番,再进考场,名次也能靠前一些。”

就算大了五六年,沈三老爷沈重晏在读书做文章上面虽然也不错,但却不如沈四老爷。一科中举,沈四老爷名次在前十,而沈三老爷却在五十多名。这让一向很爱面子的沈重晏内心觉得难堪,沈氏兄弟一决议出世就双双中举这样的大喜事,他也经常拉着脸,不见个笑模样。

次年春闱,临考之前,沈四老爷就遇上了陈氏,再无心于科举。

沈大老爷权衡一番,也就什么话都没说,替沈四老爷娶回了陈氏,看着沈四老爷欢喜地过起了小日子。三年又三年,沈大老爷瞧着沈四老爷一心扑在陈氏身上,完全想不起别的,心头也不是没有恼怒焦虑的。但几次提起,沈四老爷都没当回事。

“又加上适逢夺嫡之争,京城不那么太平,我觉得你出去并不是时候,便没有说太多。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你的年龄,耽搁几年,也还耽搁的起。”沈大老爷补充说道。

当然,沈大老爷冷眼瞧着沈四老爷这几年的表现,更有失望意冷,觉得勉强他去科举出仕遭到抵触也没个意思,又加上大兴立国才五十余载,沈氏奉行的是保守之策,不愿冒险早出来,原本是以为有一个沈三老爷沈重墨在前面也差不多够了,未来再缓缓筹谋不迟,便也就一直没有同沈四老爷说太多话。

但沈三老爷信中说言极有道理,他不得不重新估量一番了。

沈四老爷不来找他,他也要派人将他喊过来的。

“有误会在前,而你又蹉跎这几年,只怕陈氏心中已经当成胸无大志之人,瞧你不上,又怎么会给你好脸色?”沈大老爷缓缓说道:“你这么着紧陈氏,却是连她心思都猜不中半分,真真是个榆木脑袋!”

“天下女子,谁不想自己夫君是个有能耐之人!她是官宦书香出身,难道会喜欢上一个窝在山村无所事事的闲人!你又不是大儒高人,难道还真以为自己是个高洁隐士了!”

“你说说看,陈氏如何给你好脸色!”

“如此简单的道理,你怎么就一直想不明白!真真是蠢!”

沈大老爷对自己这个最小的弟弟很了解。他十分清楚,此时此刻,说什么光宗耀祖富贵显达,都不如说沈四太太对沈四老爷的期望之心有用。

果然,沈四老爷心神震动,略一思索,就道:“之前是我想岔了。我这就回复三哥,这次春闱,我会参加。还请他代为安排科考事宜。”

“你想明白就好。”沈大老爷欣慰而笑,重重地拍了一下沈四老爷的肩膀。

沈四老爷心中有了决议,很快就告辞离开了。

他走之后,沈大老爷才将书桌上的一本《史记》翻开,从中拿出一个信封出来,抽出薄薄一张信纸,反复看了好一阵子,才放下来,重重地叹息一声。

“老爷……”沈大太太有些欲言又止。

沈大老爷挥了挥手,止了沈大太太的话音:“大兴立国五十余载……当今天子已有明君之相,国富民强已然可期。这江南之地自古文风鼎盛,从来不缺能做官之人。沈氏若是再不积极一点,只怕……”

“老三信上说,他入京之后到明义侯府拜会,几次都没见着人。所投拜帖,也都是石沉大海。”

当年迁徙之时,沈氏和邓氏算是结伴而行,彼此互助,才平安地走到这黟山脚下。两家先辈,交情莫逆,也曾经更是姻亲。

但一甲子之前,邓氏举族投奔了太祖,之后就少有来往了。

这么多年下来,当年有交情有联系的长辈早已过世,如今郑氏族人也早已从黟山迁移的干干净净一人未留……明义侯府不理会沈三老爷的拜帖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除了邓氏还比较客气之外,王家也是十分冷淡。”

显然,邓氏是因为有邓大太太的面子。

邓大太太是邓氏长房嫡女。

沈三老爷的境遇,让一向十分保守的沈大老爷深受触动。

“人情淡漠,这并没什么难以接受之事。”沈大老爷不禁幽幽长叹,道:“我担忧的是,若是沈氏再行龟缩之举,沈氏族人的婚姻嫁娶,都将成为难题。”

除了早无交情的郑氏……邓王两姓在京城有诸多选择,沈氏却没有别的选择。

难道连嫡支也只能与富户商户联姻!

别的不提,富户商户,学识见识有限,不说领导族人,就是子孙后辈也会是一代不如一代!

读书也要天资的!

若是个愚的,纵有再好的条件都没用!

看看,端字小辈之中,数老三沈重晏和陈氏的一对儿女天分最为优秀,这就是最显赫的证明!

一代不如一代,只怕几辈人之后,族中最优秀的子弟连中个秀才都困难了,那沈氏……

沈大老爷沈重山不敢深想下去。

但他深深地明白,眼下,是沈氏必须在官场出一个基石的时候了。而显然,沈三老爷沈重墨只怕无法担当此重任。

而沈四老爷沈重晏却更有可能。且,无论沈四老爷将来官途如何,他出去了,就能多铺一段路,将来沈氏的后辈才能走的更远。

008 问京城

清晨。

晨光从枯瘦疏离的枝桠间倾泻而下,雀鸟在枝头叽叽喳喳。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