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节(2 /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回到客厅,饭局已经结束了。大部分人都已经告辞,只有几家关系好的,还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喝茶抽烟的聊天。

陆南带着陆冬生进了卧室,涂方军手上伤已经裹好,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余燕居然趴在写字台上做寒假作业。

“小燕子真认真啊!”陆南笑眯眯地表扬了一句,想起刘发家两个孩子没过冬衣服,拉过她把事情说了,听得余燕同情心大发,眼泪汪汪的。陆南就觉得自己是不是有点过了。

“小燕儿,这样,你把你自己旧衣服,要冬天能穿的棉袄、棉裤,还有毛皮鞋什么的,找出来拿到这边来。我再找我妈找点旧衣服,一会你叫方军爸和陆启胜一起送过去。”

余燕立即行动,小步跑回家翻箱倒柜。谢凤英和张秀云也翻出好多秋冬季旧衣服、鞋子,男女式都有。陆南见差不多了,就叫涂方军出去通知涂刚。

涂刚新任陆家沟村村长,威信还不太高,这件善事由他和陆启胜一起做合适不过。两人倒也没推辞,痛快地推起自行车,一人带着一大包东西走了。

哎呀,乱糟糟的!什么事也没定下来。

陆南仰面倒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吊灯,头脑里的事一件接一件,象走马灯转悠。想到明天还要找人商量启动大棚蔬菜项目的事,李扬刚又过来说过年要留几名大学生在这边照应。住倒可以,乡政府食堂不开张,吃就要自行解决,看来还要把他们在过年期间的伙食安排好。

另外,下周大学生陆陆续续过年,要安排一顿饭送行,每人一个红包,多少要表示一下,到时候恐怕李扬这活土匪要拉着自己。

我怎么就这么忙呢?陆南惨叫一声,扯过被子蒙住了脑袋。

四十一 小年会议(1)【求票!】

今天三更完成,灯火承诺兑现,票票砸来吧!

--------------------

第二天天刚亮,陆南还没睡醒,鼻子里就痒得难受。打了个响亮的喷嚏,眼睛一睁开,就看见余燕咯咯笑着,拿着根头发丝站在床头。

“小南哥哥,快起来啦!”

余燕穿着可爱的水红色的短大衣,小脸冻得红朴朴,带着丝丝寒气,象冬雪里盛开的凌霄花,明艳而又活力四射。

“没醒!

“咯咯!”余燕娇笑着,抱着陆南的胳膊,拼命往外拽,拽了半天终于放弃,一下扑到床上大声喘气:“重死了!”

陆南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余燕身上从来都有一种清香,从小到大闻习惯了不觉得,分开后突然又闻到这熟悉的味道,还真有点迷恋。顺手把坐在床头的余燕马尾辫揪在手里把玩。

“小燕儿,怎么头发湿的啊?”

“我洗头了啊。”

陆南觉得受伤了,身子一缩,又钻进被窝。

“起来啦,今天祭灶呢!”

“祭灶,灶王爷?”陆南忽然想起,今天居然是腊月二十三,小年!

陆南跳下床,开始穿衣服,余燕也不避嫌,笑嘻嘻地过来叠被子,又打开窗子透气。

“小南哥哥,冬生他爸一早就来了呢,说是找你。”余燕又拿着鸡毛掸子到处掸灰,“还有上坝村的陆启胜和白河湾村的许革新都来了,有什么事啊?”

靠,这群王八蛋小年不在家过,跑我家凑什么热闹?

这个陆大元!昨天才说的事,今天就巴巴的把人找来!嫌我没事啊?陆南恨恨地套上大棉鞋,出门刷牙。

棉鞋是张秀云做的,她的手巧,又是裁缝,做的针线活谢凤英比不了。一直以来,陆家的棉鞋、鞋垫、线衣都是她包,尤其是给陆南做的更为精心,不仅漂亮而且极其保暖。

厚厚的一层鹅绒垫在鞋里,鞋底还上了防滑橡胶底,穿上去又踏实又稳当,陆南甚至打算要她多做几双好带到汉中送人。

出了房间,花厅两张八仙桌已经坐满了人,正满头大汗地喝早酒。陆南伸头一瞧,好家伙!四个铜火锅翻着花,底下的烧得无烟炭红彤彤的透着兴旺,羊肉、牛筋、西红柿棰肉、鲜鹅,四样搭配,红的西红柿、绿的油菜、白的葱白,再加上烫菜黄心乌、豆腐皮、粉丝,有鲜有辣,有荤有素,真可谓色香味俱全。围着火锅的是四炒四拼八个菜。

陆大富和胡开山、李扬都在陪着。陆大元一抬头看见陆南,立即笑道:“陆南啊,你要找的人,我都给你找来了。今天有啥事就只管吩咐,啊!”

是我要找的么?陆南肚子暗骂一句,笑着点头进了卫生间。

出来后,李扬要给他加椅子,陆南笑着指了指另一桌。这桌坐的都是辈份稍低的,冬生、方军、余燕三人霸着桌子,非要等陆来了才开席。边上何晓丽三人瞧得有趣,只笑也没什么意见。

劫天曲燃文 陆南喝了一瓶啤酒,吃了碗饭,这边差不多就结束了。

看着花厅里热闹场景,确实可以用红红火火来形容。只是不知道在座的有多少人是做事,有多少是来傍富。

另一桌还在呦五喝六,陆大元额头上见汗,外套挂在椅背上,正和许革新划拳,陆启胜仍是黑头黑脸,不过边上坐着一位脸生的年青人,吃相斯文,和陆启胜长得倒有几分相似。

陆南猛然想起这人是谁了。

――――――

“陆南,这是我那儿子,陆劲松。”陆启胜一如从前,言简意赅。这一点陆南非常欣赏,他并没有因为陆大富发了财,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始终是热情中透着点距离,与人与己,都留有相见的余地。相比与言,陆大元倒有点势利了。

“陆劲松哥哥好!”陆南礼貌地招呼。陆劲松倒有点腼腆,细声细气地说:“你好!”脸就红了。

“劲松在县委,当秘书。”陆启胜声音淡淡的,底气却很足。他带陆劲松过来,一是为了让儿子见见乡里能人陆大富,二则是想让儿子和陆南认识一下。私心里当然还有点炫耀的意思。毕竟这十里八乡,能够进县委工作的大学生根本就没有。

陆南听了这话,又仔细打量了几眼。陆劲松高高瘦瘦,白脸膛,金丝眼镜,梳着三七分的头,穿着暗黄丨色皮夹克,领口露出一粒藏青色的领带结。

经常跟县委领导见面,不应该见人还脸红吧?陆南倒对他有点兴趣了。

“劲松哥哥,你在县委哪个部门?”

“综合科。”陆劲松的声音柔柔的,露齿一笑,镜片下的目光柔顺、温善。

陆劲松毕业于汉中大学中文系,目前还只是科员,并非陆南想像的当某位县委领导的专职秘书。这样一来,道理就说得通了。成天的伏案工作,写材料赶稿子,没两年背都弯了。要是上面有科长或分管秘书长瞧着不对眼,一年到头也没出去的机会。

陆劲松肯来,是因为父亲的专治,此外他想私下搞个调研,主题就是农民生活和农村经济。白水公司的成长史,自然是一个极好的调研对象。

说着话,谢凤英和张秀云就领着人撤了席,端上了茶水果盘。张秀云新房已经装修完毕,但她不想在新婚前去住,因此一直要到年初七,她和余燕都住在陆大富家。

见人来齐了,陆大元主动掏出烟散了一圈,并主动点烟。一阵咳嗽声后,室内静了下来。这个会,算是陆大元第一次主持召开的涉及白水公司和和平乡经济发展的大会,虽然并不那么正规,但是却极具历史意义。

陆大元先介绍参会的全体人员,包括谢凤英和张秀云。胡开山没资格参会,但允许列席。倒是三名大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当了听众,坐在李扬身后。何晓丽还被李扬指使为会议记录员。

-----------------

凌晨明日第一更可能在中午。

特此告之!

-----------------

四十二 小年会议(2)

“大伙都知道,去年白水公司和乡里联合搞了个‘稻田养鱼’项目,虽然还没见钱,但项目做的扎实,三个村有一大半村民,也就是300多户,1100多亩水田,全部上了项目,鱼苗进了凼,有大学生照应着,有李技师负责,大家都放心得很。要我说,白水公司是咱和平乡的骄傲,陆大富更是咱乡致富领头人。更可贵的是,大富同志致富不忘家乡人,这几年照顾咱乡三个村多少穷户,不仅招人做工,年节还给五保户发钱发东西,这些大伙儿心里都有数,我也不啰唆了。”

顿了顿,陆大元又道:“今天找大伙儿来,是因为白水公司明年要启动一个重要项目。”陆大元声音响亮,红光满面,脸色却很严肃,“这个项目,是不是能和咱乡里掺在一起,我也说不准。下面请陆南说一下,大家先听听再说。”

陆南放下抱着的茶杯,稍微理了下思路。

“这个项目在座的不少应该已经知道了,其实就是大棚蔬菜。大棚蔬菜这玩意,算不上新鲜。在汉中市已经有人在做。就我了解的,汉口区就有菜农在**年就开始种大棚蔬菜,武昌区、汉阳区也都有。”

陆启胜皱着眉头插话:“那咱做不是落后了吗?”

陆南笑道:“启胜叔,别急。他们做,我们也做。但我们做的和他们不一样!”见室内人人都在集中注意力听自己讲话,陆南站了起来,开始踱步。

这也是他前世的习惯,在做出重大决定,或者是主持召开带有引导发散思维的会议时,总会不自主地踱步,边想边说,并且通过与同事、下属的思想碰撞,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不同之处有三点。第一,汉中市的蔬菜需求量远远没有饱和。虽然我没有做过精确市场调查,但有个大致的估算。汉中市市区人口有330万,日需各类蔬菜近120万公斤,也就是1200吨。这还仅仅是放在各家各户菜篮子里的,要是算上各酒店、宾馆、饭店及各大院校食堂所需的蔬菜,这一数字很可能超过2000吨。而目前汉中市所有蔬菜大棚能提供的蔬菜量,连三分之一都没到,缺口还需要从其他城市调运,可以说即使我们上了大棚蔬菜项目,在五年、甚至是十年之内,汉中市大棚蔬菜仍然是个利润较高的项目。”

“这一点,是我们能够上项目的最基本的理论支持!”

“第二,目前汉中市的大棚蔬菜项目管理很不科学,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简单来说,有两个问题,一是各家各户是独立生产,村、乡没有统筹的意愿,也没有这个能力,这直接导致了能源消耗大,成本高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蔬菜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我们虽然起步比他们迟,但通过严格管理和统一分配资源,完全可以避免上面的问题。虽然标准我们无法制订,但我们可以引导,更可以先行制订内部质量控制标准。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蔬菜产品可以统一包装,统一质量,统一品牌!这种潜在的优势将是巨大的,和垄断的!”

陆南的话掷地有声,室内众人听得面带喜色,议 一念封仙燃文论纷纷。

陆大元问道:“陆南啊,怎么卖菜还要牌子?”陆南见陆劲松听得抓耳挠腮,两眼放光,明显是有了心得,微微一笑道:“大元叔叔,这个问题我请陆劲松给你回答,好不好?”

“啊?”陆大元还在纳闷,陆劲松已经“腾”地站了起来,大声道:“陆南的想法很好,不仅好,而且绝对是领先的、科学的,也是成熟可行的!老百姓卖菜,都是挑着挑子上街,一把青菜二毛,一斤辣椒五毛,好坏不论,除了季节性价格不同,其他的都一样。但这质量就有得说了,有好有次,有上农药的,有上有机肥的……”见有人露出不解的神色,又解释道:“这有机肥,说白了就是人和牲口的粪便,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沤的淤泥、草木灰、枯草枯叶,这些都是有机肥。有机肥种的庄稼、蔬菜,不仅口感好,还没有毒。”

“啥,毒?”一直没说话的许革新惊的嘴里的烟杆差点掉出来,他慌忙将烟杆在脚底磕了几下,问道:“娃娃,你说啥有毒?”

陆劲松有点头痛地道:“相较于有机肥,无机肥,也就是化肥种的庄稼,还有喷过农药的庄稼、蔬菜,都有残留的毒,不过不会吃死人。但时间长了,肯定对人身体不好。现在我们国家不讲究这个,但在外国,美国、欧洲,人家标准严格得很呢,一斤洒了药的土豆要三毛钱的话,不洒药的能卖三块钱!”

陆南听得暗笑,这个比喻通俗易懂,虽然并不一定准确,但这种场合也没办法列数据搞科研,农村工作作风,有时就得连蒙带诈,雷厉风行才好。看来这个陆劲松人极聪明,而且平时看着内向,一说起话来,倒头头是道。

室内一听有机无机的差那么大,顿时又“嗡”的议论开了。陆劲松脸上兴奋的潮红还未消失,冲陆南友善地笑了笑,以示感激,这才坐下。

经此一耽搁,陆南郁闷地发现,自己本来想说的第三点居然忘记了!

“啊,那个,大家伙有什么意见,拿出来说嘛,集思广益!”

何晓丽听了这话,猛地站起来道:“我有话要说!”

陆南见她气势汹汹,心知她有置疑,笑道:“晓丽请说。”

“我有两个疑问。”何晓丽大大方方扫视了屋内众人一眼,道:“第一,汉中市市区人口330万,流动人口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你刚才没有算进去,是不是失误?第二,有机肥是好,但如果乡里这三个村推广大棚蔬菜,够不够用?你有没有核算过,要是不够用,难道还要村民进城掏粪?第三,推广面积你有没有底?大棚是什么档次,造价多少,你是否清楚?”

晓丽也不坐下,目光炯炯地望着陆南,等他回答。

陆南琢磨了一下,突然笑了。

何晓丽说有两个疑问,却提出三个,自己说有三点,最终只讲了两点。还真有点滑稽!

何晓丽见陆南面露诡异的笑容,气得一顿足:“陆南,你解释不清,就别想我给你做调研,哼!”

女人啊,都有小性!全属老虎!

四十三 小年会议(3)

“关于你的第一个疑问,我现在就可以解释。我刚才说的是市区人口330万,没说流动人口。但我后来又提及宾馆、酒店、食堂的蔬菜消耗,请问这部分蔬菜是谁吃了?”

何晓丽一听,登时红了脸,不过她倒也爽快,立即承认自己认真思考。这种作风陆南自然大为满意。

“第二个疑问。有机肥肯定不够三个村的大棚蔬菜使用,可能会有超过70%的面积会使用化肥和农药。这不仅是我们这里,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有机肥根本不可能提供人类粮食种植所需要的养料。但是我们还必须坚持一部分大棚蔬菜用有机肥,这不仅是出于走精品路线的考虑,更是我们宣传自主品牌的一个亮点!”

何晓丽彻底服气了,镜片下的目光由迷惑变成了闪亮,她欣喜地看着陆南,心里想到李扬师兄曾经对她说过的话:“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个小屁孩搞出来的~他是天才!”

现在,何晓丽终于确信,李扬的话里没有丝毫夸张。

“第三个疑问,推广的问题,我有综合考虑。这一点现在不便公布,总之,如果项目论证完全可行,我会拿出计划来。晓丽,怎么样,满意了吗?”

“满意了,我没什么要问的了!”

陆南松了口气,刚刚坐下,茶杯还没端上来,陆大元就站了起来:“陆南啊,有个重要的问题,我一直揪着心呢!”

“什么,大元叔你说!”

“乡里其他几个村不说,陆家沟村、上坝村、白河湾村,三个村的水田、旱地拢共有4000多亩,你说这项目能让三个村都受益,每家每户都参与,得花多少钱咱先不说,可你不能把这些地全用了,这可是犯法的啊!”

陆大元神情焦灼不安,一双眼睛竟然带着血丝,“农田要种庄稼,每年要往粮站交公粮,交黄麻,不种就是大事!乡政府一年到头抓的不就是这个?你咋能把地都种上菜呢?就算农民愿意,也能多挣钱,可乡里肯定要管,否则到时候别说我,就是乡长都得丢帽子、下大牢!”这话就有点重了,可陆大元一语中的,在座的都熟悉农村生活,也知道国家关于农村的政策,项目如果不可行,那一切都不用再提。一时之间,室内众人目光“唰”的投到了陆南身上,陆大富更是急得上火,眼巴巴看着儿子。

“别急,大元叔,喝点水。”陆南对此胸有成竹,要不是他事先有做过功课,还真被唬住了。

陆大元想干点事,更想捞点政绩,但如果政绩没捞到反而丢了帽子,那是绝对不肯的。见陆南仍然不急不徐,光光的脑门上汗就下来了,跳脚道:“都火上房了,还不急?陆南呐,你给叔一句实话,这项目,不会是你在哄人吧?”

“我哄什么人呀?”陆南哭笑不得,按着陆大元坐下,这才直起腰,解释起来。

“大棚蔬菜项目如果能上,肯定要占用一部分基本农田,但不会多。而我说这项目能够惠及三个村所有老百姓,绝非空言!”

陆南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其实道理很简单,一个大型项目上马,肯定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而陆南的项目模式,却与稻田养鱼的一家一户单独推广完全相反。

“简单来说,有的地被全占,有的地只占一部分,有的甚至地根本没用上。这三种情况我们根本不需要把他们分开,项目做为一个整体,有地的按亩计股也成,一次性补偿也成,总之农民要将自己的地使用权交出来,由白水公司统一运作。”

陆南的想法其实就是由白水公司租用农民的地,再招农民作为工人种地。这个模式完全解决了现 末世之生存危机sodu存的农民生产规模小的缺点,而且更重要的,集中使用水源、化肥、种子,更可以节省人力、物力。

随着陆南娓娓道来,一幅先进的、机械化的、充满希望的新农业生产画卷慢慢展现在所有人的面前,很多人已经面带笑容,长舒一口气,惬意地靠到椅背上,抽烟喝茶起来。

“我的目标是惠及所有的村民。但绝不强迫!不愿意参加项目的,我们不勉强。愿意参加的,就要与白水公司签定合同,把田交出来,再接受我们提供的一次性补偿,或者是折算入股。”

“到时候田地要重新规整,通水和排水渠要挖……基建估计就得费半年功夫。至于因为搞这个项目而占了农田的事……”

陆南突然一顿,听得正过瘾的陆大元立即问道:“这事可不太好办呐!乡里知道要追究,粮食交不足更是要出大事!”

“咱占的不多,大元叔和我爸多做做工作,只要乡里不追究,县里能知道?至于公粮产量不足,那还不容易,现如今有钱什么买不到?”

陆大元听得目瞪口呆,涂刚、陆启胜、许革新三位村长更是像脑子突然</br></br>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