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 节(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怒斥。

“几乎就在同时,2015年的5月3号,另外一位大导演高群,写下一条微薄质问圈内人:‘现在有首日不买5000万以上票房三天能过亿的电影吗?’这样的宣言,其实已经将圈子里的一些事情给踢出水面了。

“在如今国产电影不断破着票房纪录,过亿已经成为票房起步价的时代,票房成绩连年递增的神话背后,实际上是暗流涌动着另一套潜规则的。这个潜规则,在我们行内,就叫‘买票房’和‘返点’。”

林玉婷不懂的问:“票房不都是买出来的吗?还有返点,什么意思啊?”

白露讲解:“片方提供影片,通过影院售票,再由观众付钱购买,从而达成一部电影的票房——这是正常的市场生态链。但现如今,不少片方自己出钱购买大量电影票,再以赠送和低价售卖的方式将电影票给予观众,不仅制造了高票房的假象,还能排挤同期竞争影片——这种方式就叫做‘买票房’。

“在中国电影现在的分账体系中,片方/发行方和影院分别分得43%和57%的票房。但也有不少片方,为了使影院在排片时给自己更多的场次,而自动让利分成点数,将本该属于自己的票房分成返还给影院——这种方式在行内被称为‘返点’。”

白露将买票房和返点的概念给付豪和林玉婷讲了。

就像考官一样,付豪抽着烟,思忖片刻,提出了一系列比较深入的问题来考白露:“买票房和返点究竟是怎么操作的呢?这条利益链条上又有哪些人?在具体执行中,买票房和返点又有哪些异化?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存在?又该如何被看待呢?作为一个业内人士,白露,你怎么看这些事啊。”

白露被付豪问的一怔。

听付豪这口气,绝不是门外汉能问出来的话啊!

这些问题个个都值得深思和挖掘。

这少白头,不会很了解圈子中这套发行的潜规则吧?

被付豪刺激着,白露拿出了更大的热情来讨论:“要想回答你这一系列尖锐的问题,必须把现在市场上高排片和高票房的秘密完全揭示出来。我这么给你举了例子吧,就拿你发小于大表来说吧,他是个新人导演,假如他拍了一部电影即将上映,他肯定会非常紧张积极的带着演员参与所有宣传,接受各种采访,跑遍各地的发布会,对意见领袖和观众做提前试映。这些传统的工作都做了以后,他以为这样的行为会带来良性效果——让影院经理觉得电影质量不错、受人关注,然后给他一个比较好的排片,例如说一天的黄金场次中,预期能占到4场。他应该就很满足了。

“可是,影片上映后,你发小儿会发现他的电影排片少得可怜,相熟的影院经理或许会告诉他:‘兄弟,你没返点,也没买场,我实在搞不定啊。你看某某片子就这样做了。’然后,你发小儿会发现,可能这部在质量和体量方面都不如他的某某片子,获得了更高的排片,他难免为自己鸣不平,但是他也无可奈何,因为发行界的游戏规则的确已经改变了。返点和买票房已经成为当下获得高排片、高票房最常见的手段,如果你发小儿不懂得同行们使用的这点小手段,注定要栽个跟头。你会说这是不公平竞争,但没办法,这就是现实。

“买票房和返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很繁琐,却并不复杂,关键还是有钱好办事。我朋友认识一个发行公司的高层,他就曾经参与过一次大规模的买票房行为。有一次吃饭,他跟我们透露过,片方当时豪掷出6000万,用来在全国各地买票房。具体操作就由发行公司执行。片方先把这6000万打到他们公司的账上,他们公司在全国各地的200多个工作人员,再到各个城市和影院或者院线谈,直接一手交钱一手交票就行了。这样做之后,票出了,有没有到达观众的手中是个未知数,但数字已经计入票房总数了,这部电影的票房起步数就变成了6000万……”

--------------

【跪求推荐票!跪求收藏!这章是加更!纪念推荐票达到1万票!感谢大家的支持!未来每多1000张推荐票,在三更的保底基础上加更一章,以作答谢!下次加更会在总推荐达到11000票时,已经差的不多了,希望大家多多投票支持!推荐票是免费的,不投就没了,希望大家登陆起点账户帮忙投一下票。大家投票给力,我的更新会更给力!明天周一,至少三更!打赏目前已经累计超过65000了,还差5000起点币也会加更,希望大家踊跃支持!套磁拜谢!ps:下章更新会在早上9点前后。】

第一百零六章 买票房和返点

?白露继续讲着:“因为购票量大,各家影院给发行方的也是低于零售的会员价。就我所知,万达的会员价是最贵的,45~50元一张,其他院线,最便宜的是25元一张。发行方并不需要买下一个场次的所有电影票,只要买下50%的票就可以了,这样就足够影院开一个场了。同时,影院通过正常的渠道还可以售出一部分票,而发行方买的那50%的票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证影院有的赚。

“这种优惠,使得片方用6000万可以买到相当多的场次,不仅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基数,对外报票房时会有不错的数字,还掌握了竞争的关键点——抢占排片。这就意味着,同档期上映的其他电影,就像你发小儿拍的那部,已经被排挤出局了。就算他拍的那部电影质量再好,没有排片,一切都是镜花水月,观众想看都看不到,最终结果就会像今年五一档期时王帅导演的遭遇一样。还没上映,电影就已经提前被宣判了死刑,非常的残酷。

“目前,线上上映的很多国产片,都没有能力按照这种操作方式操作,最终排片和票房都是少的可怜。他们必须通过其他的途径,像是卖网络、电视版权或海外版权或卖周边等等,来回收投资。这样基本上就没什么可赚的了,不赔钱就是好事了。”

付豪心里非常清楚这些规则,白露能讲的这么明白,思路条理这么清晰,由此可以判断,白露确实是个可以招揽的人才。更不用说,白露话里话外还揭示出,她在圈子里也是认识一些人的。

林玉婷则努力的在理解着白露的讲解,对于娱乐圈中的规则,她想多了解了解。即便现在,她的未来好像已经定型了,不太可能成为演员了,但对于这个圈子的事,她还是发自心底的喜欢听,喜欢去了解。

“另一种操作手段,也能达到同样的抢到排片的目的——片方和发行方降低票房分账比例,将属于自己的票房盈利,让利一部分给影院,这也就是所谓的返点了。”

白露继续给两人讲解:“按照常规,在扣除3.3%的营业税和5%的电影专项基金后,片方和影院分别获得票房的43%和57%。返点则是片方在原有的43%中,让出2到10个百分比给影院,在利益的刺激下,影院当然也会给出更高的排片,保证这些影片在票房大战中占据先机。

“2013年6月,《某时代》上映时,影评人朱三就曾经把该片的返点协议在微薄中公之于众,这部电影上映首周,片方曾花钱在众多影院大量买票包场,影院排片达到40%给影院一个点,45%给影院两个这就是典型的返点行为。

“还有一位院线人士也透露过,这部片子的片方给他们院线的人发过信,里面跪求他们给影片安排好的场次和尽量多的排片,然后信中也提到了,会给他们返点多少多少。在业内,返点之前都是私底下做的,但发展到如今,已经有合同这种行为,大概是就是从那部片子开始的。

“如果说买票房还在秘密操作着,那么返点在现如今已经成为一种业内人士见怪不怪的‘促销手段’了,越来越多的电影选择公开宣布下调分账比例。比如今年五一档上映的电影《红道》,在上映近两周后,就由发行公司公开向各院线公司及影院发出《关于电影红道调整分账比例的通知》,宣布电影将从5月12日起调整分账比例,片方及发行方所得下调10%,就为了能争取更多的排片。

“返点可以分为映前返和映后返两种方式。在竞争激烈的好档期,片方为了占据档期中的有利地形、pk掉其他对手,会提前和院线及影院谈好返点细节,让影院在排片时倾向于自己。另一种方式是映后返,片方先将影片投入市场试试反响,再根据自己的票房预期调整战略。

“但无论是映前返还是映后返,具体的返点数额都不是一刀切,而是分阶段阶梯式的返点,尤其是放映影片热度退去,为了维持排片,片方会增加返点点数。《红道》的发行方就曾透露过,上映前他们已经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策略,比如刚进入五一档要怎么做,后期遇到《复联2》要返多少。由此可见,返点已经是发行公司一项技术性课题了。”

付豪再次受教,他感觉这个时期的白露,可能比于成龙都更了解圈子里的规则,不愧是在电影频道上班的。

喝了口柠檬汁,润了润喉,见付豪听得认真,也没打断她,白露便继续按照自己的思路往下讲:“长期的操作,已经让返点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了,必须抓住最好的时间点,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红道》的发行方就曾经坦言过,他们从5月12日开始下调分账比例已经没什么用了,如果提前一周做,应该是有效果的,但因为他们发行的主导和执行方不是一家公司,所以反应有点滞后了。

“我认识我们夏门当地一家影城的经理也讲过这事,说《红道》因为是港产片,在南方卖得不错,所以返点之后,他们的确会在周末多排两场,但这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排片的比例了,因为《复联2》卖得更好,他们正常卖《复联2》,赚的钱比《红道》返点的还多呢。他们怎么可能多给加排片呢?

“面对返点,现在片方和影院都在算自己的小账,片方会计算返多少点数,才能让排片达到预期,让票房超过既定目标,同时又不会因为返得太多而赚少了;影院则要考虑到底是正常上新片赚得多,还是接受返点增加旧片的排场赚得多☆关键的是,找准对的时间,才能让双方皆大欢喜。这就是现在这行中最大的技术性难关,非有经验的发行公司,根本搞不好这种平衡。但不管怎么返,占便宜的都是影院。

“再说回买票房这件事,最占便宜的其实还是影院。因为影院已经收到钱了,等于说,我把这桌饭的钱先收了,要是一个观众都不来,连放映的成本有可能都省了。我朋友认识的那个发行公司高层就说过,因为买票房的行为,就是片方捧着钱去让影院受益,所以和影院的沟通都比较顺利。不过,有钱在这圈子里也不一定就能任性。”

白露讲到这,将话锋转了。

--------------

【跪求推荐票!跪求收藏!】

第一百零七章 包场的秘密

?“我听我朋友讲过,她认识一个影院的经理,当初某部电影的发行方就曾跟他们提出买票房的需求,但他们当时就拒绝了,因为他们判断出来了,那片子的体量太一般了,这么做实在有点可怕。他们影城的上座率一直都不错,如果排其他电影也能达到好的效果,他们为什么要去接受这种买票房的行为呢?这不是自砸影院的品牌吗?所以说,太烂的片子,你就算想买票房,人家也不一定卖你。

“那家影院的经理还透露过,当时他们拒绝那部电影买票房,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日焰火》和那部电影是同期上映的,而他们所属的院线是《白日焰火》的发行方,他们被要求全力配合《白日焰火》的排片。所以就更不可能卖那部电影的票房了。这里面也可以看出,院线资源的重要性。

“如今有不少电影的投资方和发行方都是同一家公司,同时还拥有院线资源,相当于做到了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流行的说法是全产业链思维,本质上则是一种行业垄断。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的派拉蒙影业就因为过于强大而被政府的反垄断部门盯上。1948年,联邦最高法院颁布派拉蒙判例,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但在中国,这样全产业覆盖的一条龙巨头,却正在纷纷形成。如果你们的新公司没有全产业链的资源,那想和那些大公司出品的电影竞争,几乎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白露这话有点泼冷水的意思,但付豪心里对此是很有期待的。

作为一个敢想的网络写手,在未来,付豪要做娱乐公司的终极形态,就是白露讲的这种全产业链形态。

并且,他还要加上互联网元素进去,形成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终极垄断模式,争取抢在万达之前,超越好莱坞那些不可一世的影视公司,成为华人娱乐业的标杆。

林玉婷嗑着瓜子,专心致志的听着白露讲课。白露讲的这些东西,都是她不曾接触过的,虽然这在她听起来有些复杂,但她还是很乐于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作为一个新导演,如果你和你发小儿只了解我刚才讲的这些基本操作手段,那还是拼不过发行界的老炮儿们的。现在明目张胆的一手交钱一手交票的买票房行为,几乎已经快绝迹了。现在基本上都是通过第三方来买。大规模的买票房已从线下转为线上。

“在具体的操作中,买票房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了,也看似越来越合理化和正规化。返点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导致了另一种发行界的乱象——偷挪票房。如果你们不懂游戏规则,不但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更有可能成为被偷票房的直接受害者。

“事实上,影片的合作方、片方、发行方、包括影院,都会包场。发行公司中,一个普通职员平时的工作,其中一项就是要找到合作方,与他们谈判,让他们来包场。比如这部电影里有某品牌汽车的植入,他们就会去和客户谈,让他们来出钱包场,而发行方来帮他们拿到影院的低价。

“我听一个业内人士透露过,合作方有时候也会主动大量包场,赠送给自己的客户,比如《富春》上映的时候,就是奥迪每天包300场,一天30万到50万的花着,硬是把那片的票房给撑过了3亿。还有某音乐天王代言的通讯商,也给他主演的一部电影包了千万的场子。严格来说,在包场行为中,观众并不是消费者,依旧是与电影相关的利益方在花钱买场,再通过活动赠送出去,为自家的电影造势充门面。

“而最近一年,电商兴起后,又出现了电商包场这种新形式,其操作更方便,影响力和规模也更大。对于市场前景好的大片,电商都希望谈下独家合作,往往会豪掷几千万事先包场,用于保证电影的排片量。比如《心花》和猫耳电影(电商)独家合作,就是猫耳电影以几千万的投资为基本,由驻地人员和每家影院去谈判,对每家影院的场次都有相应要求,比如要求加场或者要求更黄金的场次,由此来打到包场的目的。

“我接触过一位出品方的工作人员,就曾透露过他们公司去年和t宝电影合作的一个案列:那部电影快上的时候,出品方去和银逸等三家院线谈了合作。当时他们和t宝电影各出资100万,要求三家院线在影片上映的前三天,每天保证他们两个下午场两个黄金场的场次。影院则要求他们至少买40%的座位,这样才能开场。在这个案例中,这200万的投资,正是用来买上映前三天每天四场的百分之四十座位数的票钱。

“传统的包场,票都是赠送出去。现在的电商相当于先用会员价把票买回来屯着,再以更低价散出去。虽然改变了完全赠送的模式,使大部分影票进入了市场流通;但低价模式带来的差价,却要由片方和电商来支付,这也是目前票房虚高的一个原因。”

对于电商包场这块,付豪听得格外关注。他未来要发展的互联网公司,将是一个庞大的触手怪,各行各业都会触及,做电影发行领域的电商,他肯定也要涉及,先听白露多讲讲这里面的门道,未来他们或许能少走些弯路。

白露见付豪听得非敞注,便更详细的将她所了解的行业内幕给付豪爆了:“无论是包场还是电商补贴,都需要相当大的投资作支撑。而在更极端的例子里,片方和发行方只要花很少的钱就能制造出很高的票房数字,最低只需花费8.3%的资金,就能制造100%的票房。”

林玉婷很吃惊,终于忍不住要插嘴了,嗑着瓜子问白露:“姐,你的意思是说,用8块3就能创造出100块钱的票房来?”

“对,这是最极端的方式。”

--------------

【跪求推荐票!跪求收藏!大家再耐心往后看几章。我讲这些电影规则,是为了后面写的故事大家能读的更明白。这书不是胡乱yy,我希望能从一个相对客观合理的角度,畅想出一个很爽的未来。本书会写很多行业,核心的主线,就是主角以互联网模式颠覆各行各业,其中娱乐业是重头戏。】

第一百零八章 偷票房

?“这种操作方式,具体的做法就是做假场,行业内通称为‘过数’,一般院线会选择观众最少的早场和晚场来操作,在影院排片和购票系统上都能看到这个场次,但却作为售罄处理,实际上根本没有观众。那么发行方当然是一分钱票房都分不到,影院也只是拿一些好处费。比如说100块钱的票,可能给10块钱好处费。但场次排了,票房就出来了。

“在这种操作中,电影院收不到100块票钱,片方也分不到43%的分成,但票房的数已经出来了。相当于片方和发行方用很小数额的好处费买到了高票房。普通观众可能看不出来这种假票房,但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做这种手脚的片子很容易看出来。比如一部片子在全国都没排片了,你突然发现它一天还卖个几百万,然后死不下线。就像之前扑了的那部众星云集的大船电影,最后一周,一天400万的票房,就是这么卖出来的。

“对于一些拥有影院资源的片方,更容易进行这种操作了,而且连好处费都可以省了。像那些自带影院的公司,只在自家影院里面放映,我既是片方,我又是终端,我同时拿片方的43%,我也拿终端的57%,也就是说,这部分票房我只需要交5%的专项资金和3.3%的营业税之后,我就能报上这百分之百的票房了,我花8块3我就能报100,这就是最极端的例子。某部获奖无数的武侠片,当时为了给导演保留面子,就是用这种方法,硬做了3300万的假。”

烟抽完了,付豪将烟头撵在烟灰缸里,又掏出一根烟来,点着,抽上一口,对白露说:“你知道的内情还挺多的。”

“我在电影频道上班,平时接触的都是这些消息。这里面最遭人恨的就是偷票房。”

白露继续给付豪和林玉婷讲:“在返点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影院很可能会用偷挪票房的不正当手段,将一部没有返点的影片的票房挪到有返点的影片上。发行方也可能成为这种行为的主导者,授意院线去偷票房。

“我之前听一个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过,说2013年某公司同时发了一部励志片和一部青春片,当时他们就把励志片的票房偷挪到青春片上了。因为这家公司是那部青春片的主导发行方,只是励志片的执行发行方——也就是在下面做事的,他在励志片上拿不到最大收益,于是就联合影院做了这个偷挪票房的事。这里面的水可深着呢。没点道行的人,真玩不转。”

付豪点头表赞同,这种事于成龙也和他讲过。不过现在听白露的分析,他觉得白露应该比这个时期的于成龙,更了解圈子里的一些潜规则。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