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 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千斤粗粮花了十六两银子,还剩八十四两。加上原先起房子剩下的二十几两,刨除花销,叶明泽手头还有一百两银子。

他打算再去寻摸些哨兵向导。阳山县人市比上次来时还要热闹。一个冬天后,熬不下去的人家越发多了。人多了,价格自然有所下降。上回一个壮劳力要价六七两,这回只要四五两。年轻妇人只要三四两,小孩子更是便宜,多数都作为搭头出售。

这次叶明泽没有拜托中人帮忙找力气大的,在蒋敬之的精神力加持下,他凭借被放大的感官已经能辨别出同类。他从辨认出的人中挑出五个给他感觉比较强烈又负累最少的,蒋敬之也同样处理,选了七个精神力较强的向导。这批人单身的占了一半,其他的只有一家是三口人,另外的都是两个人。

这次一共十九人,哨兵五人,向导七人,共花了七十两银子。这么下来,叶明泽口袋里又只剩下三十两,银子真不经花。

这批人,叶明泽打算先让他们去开荒地。村北靠近后山那边还有不少荒地。荒地三年内不用交税,不过对于叶明泽来说这点有没有都一样。他开荒地的主要目的是省钱。开荒不需要钱,只需要在三年内上地契即可。他完全可以到第三年再办理契约。荒地费用是一两银子一亩,比良田便宜多了。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将这批人安置在蒋宅,宅子顿时人满为患。先这么凑合着,等过段时间,他再起一进院子来分流人群。

自从这天起,叶明泽强制要求叶家所有人都开始锻炼,包括父母弟妹和蒋敬之,一个都没有放过。那些哨兵向导则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出海人员也做了变动。每次出海只带一个哨兵,并搭配一个向导。向导都归蒋敬之管,先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等他们适应后,开始实际运用,发现效果并没有叶明泽预期中的那么好。想想那些小说中最厉害的都是已结合的哨兵向导,他就明白了。他和蒋敬之算是已结合状态,因此达到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不过效果虽没想象中那么好,也还是有效果的不是?

这些哨兵向导虽选的都是当时人市中能力最强的,但仍有强弱之分。叶明泽感觉自己和蒋敬之两人比这些人都强。这也算是幸事。经过仔细观察,自己家和大伯一家所有人身体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就他们夫妻和大堂兄能力最强,其他人变化程度参差不齐,但幅度都很小。神经大条点的完全感觉不出来。

叶明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叶家村人的身体情况,发现真的是所有人都有异变。力气之类明显变大的除了他们三个,还发现两个人,陆成和叶明轩。

剩下的十个哨兵和十个向导都一一搭配,被安排进行开荒。凡是哨兵向导组合,都是任由他们自己选择的,比起由叶明泽强制搭配,这样自由组合至少矛盾会小很多,自然效率就高。

这些哨兵感官和体质至少增强了一半,再加上向导的加持,能力再增幅一半之后,力量之类是常人的二倍还多,那开地的效率简直杠杠的。可惜向导精神力还不够强,每次加持持续时间都比较短,之后就要休息不少时间,才能进行下一次的加持。当然,向导是边干活边为哨兵增幅。

叶明泽做过试验,一个向导精神力覆盖一个哨兵还是十个哨兵,他消耗的精神力是相同的,增幅总量也一样,加持十个人,每个人能得到该向导的十分之一精神力增幅,体质提升幅度都是相同的。当然因每个哨兵体质不同,带来的提升量自然不同。

现在这些向导还做不到不均等加持。每次精神力发散出去,精神力辐射范围内的密度都是相同的。以后可以往这方面锻炼试试。

如此效率之下,十几天下来,一共开垦荒地一百多亩。五月份,多数人家已经忙完春播。叶家只有一头牛,还是四家人一起用。叶明泽果断租用村里其他人家的牛。每开垦出一亩荒地,就用牛深耕一次,其他普通仆役随后栽上种苗。

这些秧苗是之后又培育出来的。这批种子经过简单消毒处理,长虫子的几率应当能降低一些。荒地比较贫瘠,他家没有那么多肥料。叶明泽就派人进山拉腐殖土,每亩田铺上薄薄一层。想来产量不至于太低。

十对哨兵向导,一天能开垦荒地约莫十亩。工作六天,休息一天,一个月下来就能开出二百五十亩左右。按叶明泽想法中的一千人上限算,至少需要两千亩地才能养活。从村北到后山这片荒地正好差不多这个数。二十人不间断的开垦,差不多需要八个月才能完成。

六月中旬前一共开垦出来三百五十多亩荒地,都种的是粮食。五月中旬后种的都是土豆红薯花生之类果实长在地下的,以防成熟的晚,被霜压死。

六月中旬后开垦的田地,只能撒些萝卜白菜之类抗寒能力比较强的蔬菜种子。

今年阳山县没有出现旱情,雨水充足,只是气温较低。去年这个时候气温比往年要高好几度,今年则正好相反,导致粮食长势缓慢。

进入七月后,南方一州发生洪涝灾害,人死伤数量倒不大。只是金灿灿的粮食倒伏一地,被水浸泡几天后都开始发霉发芽。这一季粮食几乎绝收。亏得南方种个两季完全没问题,再暖和些的地方,甚至可以种三季作物。

灾区农户收拾起悲伤的心情,赶忙种上新一季的粮食。

紧接着又传来西北部闹旱灾,连人喝的水都紧张,庄稼自然更顾不上。逃难人群开始慢慢出现。

受灾当地官府正忙着赈灾,没想到帝都又遭遇地震。此次地震震源离帝都很近,震级有七八级。帝都灾情相当严重,不少民房倒塌,震死震伤无数。

帝都那是什么地方?里面随便一抓,就可能抓出一个贵人。这次地震,光皇室子弟都死了好几个,更不用说大臣。皇帝倒是侥幸没死,只是活着也没比死了好多少。皇室子弟需要安抚,死去的妃子需要发丧,受灾的臣民需要救治,忙得那是焦头烂额,恨不得也随了他们而去。

这代的皇上还算勤政有为,只是他比较倒霉,碰上这么个世道。在他和剩余还活着的大臣们通力合作之下,帝都万幸没再发生疫情。只是光救治帝都灾民,国库银子就下降了一截。再加上各地不时报上来的各种灾情,国家已经无能为力,只能每个灾区划拨一小部分赈灾银子,大头只能靠当地官府自行想办法解决。

叶家村这边距离帝都千里之遥,几乎感受不到地震,一点没受那边的影响。只是各地乱象纷呈,要不了多久,这边终究会被波及到。

六月末,一号院子落成。蒋宅后买的一批人和蒋敬之奶娘一家被安排住了进去。

叶明泽一有银子就不断买人买粮。到七月份时,手下一共有了四十多个哨兵向导。哨兵向导一直都是按一比一比例买的。很快,一号院子住满了人。

转眼间,又到了水果成熟的时节。果脯蜜饯再次开始加工。这次不止叶明泽他们,他的三叔四叔两家也在一起干这个。叶明泽倒是没在意,当初他就想到了如今的情况。

叶明泽叫上大伯一家,两家合作,父亲和大伯负责收购鲜果子,由张伯负责销售。阳山县还算安全,叶明泽仍是派了两对哨兵向导,分别保护父亲和大伯父。

去年开始的晚,今年足足能做三个月蜜饯果脯。相信即使被三叔四叔分走一部分货源,赚的也应该比去年要多。

“这是怎么了?”

“陈家老三进山狩猎,被野猪伤着了。幸亏他机警,跑的快,只伤了胳膊。要是反应慢一点,他能不能留着这条小命还真不好说。”

“他是叶家村打猎一等一的高手,以前也打过不少野猪,从来没怎么受过伤,怎么这次就伤着了?”

“听说这次这头野猪力气特别大,速度也快,他能活着回来还真是侥天之幸。”

“谁说不是呢。看来以后进山要小心了。”

“哎,我们没那个本事,也就能在后山附近转转,应该没事。”

“还是注意点,小孩子就别让他们进山了。”

叶明泽知道这个消息时,不禁想的更深入。人类都发生了异变,动植物是不是也受了影响?不知到这些异变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动物大致同人类相似,植物能出现什么变故呢?这个可能性太多,不好做判断。没有具体的应对方法,叶明泽只能不断增强自身实力。

以后出海上山都得小心了。看情况,出海的哨兵向导要增加人数才行。

☆、第21章 壮大队伍

七八月份是一年中海鱼价格最便宜的时候,太热不好运输,能用的起冰块的客商毕竟不多。

叶明泽便决定扩大鲜果的收购范围。蒋敬之虽是走文官路子,身上倒也有那么点子肌肉。侯府贵公子吗,骑马出游是常事,对马比较了解。叶明泽自己对马匹不熟悉,就让蒋敬之挑选了两匹马,再由他自己确定一下,是否产生异变。

这下子,叶家一共有了三辆马车,一辆驴车。叶明泽派了三队人乘马车出去,分别负责阳山县的三个方向。收购到足量的鲜果后,再租当地的马车运回叶家村。要是这样还不够的话,那就往阳山县附近县镇扩散开。

果子源源不断地进入叶家,幸亏叶明泽不断买进哨兵向导,附带的家属就能消化掉很大一部分。还不够的由哨兵向导顶上。

这么一来,蜜饯果脯日产量很大,一个阳山县已经无法消化。叶明泽便派张伯每隔几日就到阳山县附近的县镇售卖。再不行的话,继续卖往更远的地方。

随着产量越来越大,收益自然也水涨船高。叶明泽不断买车买人扩大生产,然后收益也越发多,蜜饯生产正式进入良性循环。

到八月中旬时,马车已有五辆。哨兵向导队伍已经扩充到一百人,算上各自的家属,叶家人口已经达到两百多人。后买的哨兵向导,很多都是在其他县城买下的。随着人数的增多,不得不又起了三个一进独立院子来安置他们。院子名称很简单,就按数字一溜排下来,现在已经排到四号。

叶家忙得如火如荼,叶家村人则愁容惨淡。都八月中旬了,原本往年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开镰的小麦麦粒还是瘪的,迟迟不进入灌浆期,离成熟还要不少时间。红薯还好,果实长在地下,不管如何,总能有所收获,最多只是个头小点。小麦之类要是不能灌浆,只能收获一堆麦壳。那样一来,一年的辛苦就打了水漂。

叶家种的小麦水稻都很少,只种了够叶家几口人吃的量。其他田地包括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都是粗粮。对此,叶明泽倒不用太操心。问题大发的是,不只是这些成熟早的作物,其他作物一样生长的比往年缓慢。

这里不比现代,玻璃是有,可是价格昂贵。叶明泽又不会自己制作,光靠他手上的钱,连起个大棚都做不到。他在现代学的是农副产品相关,又不是专业种田的,对此也是一筹莫展。

考虑到作物生长缓慢,估计是温度不够。叶明泽只能采取最粗放的办法,给作物搭个‘房子’,每种作物都选一小块地作为试验。能成最好,不成,浪费的人力物力也不多。

一些植株较矮的作物,‘房子’有房顶,房顶只比植株高出几公分,整个‘房子’都是由草苫组成。像玉米这样植株特别高的,只能起个无顶的‘房子’。

‘房子’白天掀开,晚上盖上。几天下来,效果还是有那么一些的,估计比没盖‘房子’的作物能早一些成熟。

既然能有些效果,那接下来自然是按此来操作。可是问题也随之而来,没有那么多茅草秸秆,再加上即使这个条件满足,也没有那么多人力弄这个。

大家只能选择一部分田地来操作。水稻是被完全排除在外的,田里到处是水,不方便盖‘房子’。其他的则在考虑到自家劳力和草苫多少后,选择自家能够承受得起的方案。当然优先考虑的是成熟早的作物。

麦田麦苗间空隙都不大,只能隔个几行搭一个‘房子’。红薯‘房子’最简单,直接在上面铺一个顶就可以。这两种最先成熟,便被叶家村人优先照顾。

到八月底九月初时,小麦和红薯先后成熟,晚到的秋收总算开始。叶家只有蒋敬之的四十亩田和分家时分到的十八亩田,下种时间比较早。后来开垦的荒地种的晚,原本就没打算产量能有多高,能收一点是一点。

因此,这么点田地,叶家劳力绰绰有余。秋收的事情由叶父负责,干了那么多年农活,突然闲下来对身心都不好,正好给他找点活干。

小麦收割完毕后,又有了盖‘房子’的材料。叶家村人又是一通忙活。

九月是产鲜果子的最后一个月份,到了十月,基本就没剩几种果子了。趁着最后一个月,为了多赚点银子,叶明泽尽可能多的收购。

到九月底时,叶明泽查看自己一年的收入状况。今年以来,账本一直是蒋敬之在管理,他比叶明泽更清楚自家的收支状况。

三月到九月,一共七个月,出海捕鱼收入约四百两。果脯蜜饯收入是大头,到现在为止,共收益两千二百多两。期间,买了九十四对哨兵向导,算上家属以及特意买的各种手艺人,一共四百五十多人,花费银子约一千五百两。马车九辆,共计约三百两。耕牛十头,一百多两。起了九间一进院子,约三百两。自家的三进院子,第一进也全部建造完毕,花去一百两。购入粮食十万斤,花了三百两。再加上一些琐碎的开销,总计花了两千六百五十两。今年收入两千六百多两,算上去年攒下的八十几两,一共还剩余约五十两银子。

叶明泽看后很无奈。算上自家人,叶家人口达到了恐怖的五百人。光粮食消耗至少要三十万斤。这还是按往年的饭量算的。叶明泽最近发现自己的饭量在增大,蒋敬之的饭量增幅则不明显。后来他观察其他哨兵,发现饭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涨幅。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噩耗。他要筹备的粮食更加多了。

今年的秋收还没结束,也不知道能收获多少粮食。如果粮食缺口大的话,又要花大笔银子买粮。问题是现在没多少钱了!去年进入十月份,蜜饯生意就停了。看来今年要继续,直到再收不到鲜果子为止。

叶明泽打算过几天陪蒋敬之去看他的爹娘。那边是苦寒之地,虽有一房下人照顾,蒋敬之始终是悬着心。当初林文珏把大部分银子都给了他,留给他爹娘的只有一百两。那边什么都缺,光是购买一大家子人的被褥衣食,钱就该花的差不多了。流放,可不是让他们享福的,虽有人照顾,那也不能太明显不是。总不能到了那里还当老爷吧?那边可是由人监管的。

一年过去,不知道家人生活如何?蒋敬之虽然担心,倒也不会提出要去看爹娘的要求。那边离叶家村有六七百里,来回一趟怎么也要一二十天。这回听叶明泽主动说起要去看望在苦寒之地呆着的家人,对蒋敬之来说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大惊喜。

“敬之,别这么激动,难道你以为你丈夫我是这么不近人情的人?”叶明泽伸手轻抚蒋敬之的脸颊,直到他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蒋家人已经是蒋敬之除了叶家人之外唯一的牵挂。能亲眼去看看,是他心中一直向往的事情。

“嗯,我安排一下,家里剩下的银子全部带上,再带一些哨兵向导,以防路上有个万一。至于要带什么货物,你看着准备。”毕竟是带给岳家的东西,叶明泽便没有插手。

往日侯府节礼之类并不归蒋敬之管,到了叶家后,节礼都由叶母准备,自己小家单独送礼的机会不多,而且这边送礼都很简单,并不用他费多少心思。

两人商量后,决定这么细碎的事情,还是多听听叶母的意见比较好。

最新通知

网址已经更换, 最新网址是:yzwmi.com 关于解决UC浏览器转码章节混乱, 请尽可能不要用UC浏览器访问本站,推荐下载火狐浏览器, 请重新添加网址到浏览器书签里

目前上了广告, 理解下, 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存在下去, 点到广告返回不了可以关闭页面重新打开本站,然后通过阅读记录继续上一次的阅读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